<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25日</p><p class="ql-block">《万水千山只等闲》展</p><p class="ql-block">荣获第九届丝路影展博览会</p><p class="ql-block">暨西安市民影像博览会</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最佳贡献奖》</b></p><p class="ql-block">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p><p class="ql-block">杨丽萍 (左一)</p><p class="ql-block"> 给4位摄影者颁发奖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b></p> <p class="ql-block">九十载时光悠悠流转,长征的足音依旧在历史的深邃长廊中激昂回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五位年逾甲子的摄影爱好者背起相机,从共和国红色摇篮瑞金出发,踏着先辈的足迹,历时三十七个日夜,自驾行摄两万六千余里,穿越十四个省市,驻足六十一个县的红色热土,在三十一座纪念馆、七十五处遗迹遗址、三十座纪念碑凝视留影,抵达陕北吴起,顺利完成重走长征路浸式行摄采风活动,用镜头记录了长征路上所见所感,并以此表达我们对红军长征的崇高敬仰和深刻感悟。</p><p class="ql-block">那些巍然屹立的纪念碑,镌刻着牺牲与奉献;那些静静的旧址遗迹,铭记着苦难与辉煌;那些朝气蓬勃的新貌,见证着传承与发展。透过这些定格的瞬间,不难看到历史与现实的深情对望:当年红军走过的荒芜之地,如今绿意盎然稻浪翻滚;曾经硝烟弥漫的战场,现在书声琅琅。</p><p class="ql-block">九十年前,身着单衣的队伍在雪山草地间走出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们用脚板丈量信仰的高度,用热血书写使命的重量。今天,当我们沿着前辈当年的足迹再度踏上这片土地,绝非是对历史场景的简单再现,而是通过对这条承载历史的伟大道路的践行,在新时代的语境下,用影像赓续革命传统,以行动体验长征精神。</p><p class="ql-block">在纪念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九十周年的特殊时刻,我们以影像对革命先辈致以最庄重的敬礼。愿每一位驻足于此的观众,都能从这些光影交织的画面中,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力量,汲取前行的勇气。长征精神不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而是流淌在中华儿女血脉中的基因;不是尘封在教科书里的记忆,而是照亮新时代征程的明灯。</p><p class="ql-block">谨以此展,致敬历史,启迪未来。</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徽</b></p><p class="ql-block">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政权象征。</p><p class="ql-block">诞生背景: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随着革命形势发展,临时中央政府决定规范政权标志。</p><p class="ql-block">确立过程:1934年1月,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沙洲坝召开,会议通过《关于国徽、国旗及军旗的决定》,正式确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徽的样式。</p><p class="ql-block">国徽样式:在地球形上插交叉的镰刀与锤子,右为谷穗,左为麦穗,架于地球形之下和两旁,地球之上为五角星。上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再上则书“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的民族联合起来!”地球形为白色底子,轮廓经纬线为蓝色,地球上的镰刀、锤子为黑色,五角星为黄色。</p><p class="ql-block">历史意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徽代表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解放工农大众的不懈追求,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政权在国家象征方面的早期探索,对后来的国徽设计有着一定的影响。</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注明:上3下2张途中5张照片来自展板团队)</b></p> <p class="ql-block">看</p><p class="ql-block">咱们中国农民摄影家</p><p class="ql-block">陕西老谢摄影架势</p><p class="ql-block">酷,真酷!</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英模报告团 王芳同志留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铭记历史 缅怀英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传承红色基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万水千山只等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荣获</b></p><p class="ql-block"><b>第九届丝路影像博览会</b></p><p class="ql-block"><b>暨西安市民影像艺术周</b></p><p class="ql-block"><b>《最佳贡献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后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九十年前,平均年龄不到二十五岁的革命红军,用脚步丈量信仰的长度;九十年后,年逾六十岁的我们,用车轮和镜头追寻他们的足迹。这不是简单的重走,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应答:告诉他们,山河已无恙,精神永流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这一路,我们五人同行,用镜头抚摸历史的脉络。在平静的湘江渡口,我们理解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真正含义;赤水河的波涛在取景器里翻滚时,我们仿佛看见了那些在炮火中穿梭的竹筏;当我们的无人机飞在泸定河上空,屏幕上出现的不仅是那十三根三百年历史的铁链,还有一座比一座更加宏伟的大桥;在雪山垭口的寒风中,我们等待第一缕阳光照亮当年他们走过的山脊,那一刻,稀薄空气里飘荡的不只是经幡,还有永不消散的青春与信仰;广袤的若尔盖草原,牛群在低头默默吃草,似乎怕打扰了沉睡的七百烈士;一间间会议室里,一群群忧国忧民的无产者运筹帷幄,似在当下。会理县的万顷石榴树,哈达铺布满山坡的太阳能,六盘山的层层梯田,黄土高原上的油井和风电让我们无不感慨九十年人民生活天翻地覆的变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我们一起三十七个日夜朝夕相处,争执与共识如影随形,就像当年红军内部也会有争论,但目标始终如一,我们尽可能全面的用相机记录着红军的遗迹,用照片叙述着长征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长征,从未结束。它在每一个不忘初心的人心中延续,在每一个用各自方式铭记历史的人身上重生,包括支持和帮助我们行摄的人们!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25年10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摄影人简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闫广现 陕西咸阳人。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善篆刻,喜收藏与摄影。书作曾参加中日友好文化交流特别展、中韩文化交流展、中尼文化交流大展。中国职工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摄影家协会会员,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安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咸阳市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书画培训学院书法研究员,陕西省收藏家协会会员,陕西秦岭书画院常务副院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习志勇 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渭南市摄影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渭南市象棋协会主席。业余摄影二十余年,其作品曾入选平遥专题展;2021年1月在家乡成功举办《雀凤记忆》个人乡情摄影展;近年“携母游历母亲河”,行摄黄河全程,做关爱母亲河,保护母亲河的践行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白双明 陕西延安富县人。父辈为老红军、老八路。正高级林业工程师。西安市摄影协会会员,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会员,爱好风光拍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陈红梅 航天六院退休职工,退休后参加航天六院老年大学摄影班学习,当我拿起相机的这一刻,就想用镜头记录平凡的生活和生活中的美好瞬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影录像 韩存枝(原创)</p><p class="ql-block">编辑制片 韩存枝</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注明:文字内容来自版面内容)</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29日</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