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最近遇到这样一件让我揪心的事。</p><p class="ql-block">小青是我的好友,我们从小就认识。今年8月初,她因年迈的母亲身体不适而焦虑不安。带着老母亲跑遍了全市的三甲专科门诊,检查做了无数,终于算是搞清楚了病情~“胆总管癌”。但最后却因采取保守治疗还是理论上的彻底根治之间难以抉择。</p><p class="ql-block">所谓的保守治疗,简单点理解就是只解决眼下的困境,病人术后可以正常进食,但只有≤1年的生存期,且后期会非常痛苦。</p><p class="ql-block">那么彻底根治则有≥5年的生存期,但手术创伤大,会波及到病灶周围多个脏器的清扫,术后并发症风险高,且恢复周期长等不确定因素。</p><p class="ql-block">面对即将失去至亲和5年的生存期,任谁可能都会博一把。可高龄加之高血压等基础病,她最终还是在纠结了好几天后确定了保守治疗方案,并于次日做了疏通胆总管放置支架的手术。</p><p class="ql-block">术后各项指标基本正常,出院后生活也基本保持着原来的状态。</p><p class="ql-block">但对于小青而言,那份不忍和纠结就像头顶悬着的利剑,始终放不下。尤其在母亲术后回家休养的那段时间,各种细微的身体不适和用药后的肠胃反应都会被她无限放大,以至于让她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p><p class="ql-block">在一次通话中她告诉我,自己甚至都想走进寺庙去拜拜,祈求佛主的眷顾。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急病乱投医,逢庙就烧香。</p><p class="ql-block">可谁又能体会,那是一个女儿舍不得母亲离开的执念啊!</p><p class="ql-block">作为这个家庭的代际家长,她希望用自己瘦弱的肩膀为家人撑起一片天,她希望能够多陪伴母亲几年甚至更久一些。</p><p class="ql-block">此时的她,认为自己做了错误的选择,内心开始不安,并渴望能够纠错。甚至一度认为只要做了切除手术,母亲就可以恢复健康了。</p> <p class="ql-block">看着母亲日渐消瘦,在纠结和精神双重压力下,经过多方打听和力排众议后,她在支架手术完成半个多月后决定选择采取根除治疗。</p><p class="ql-block">“那一刻,似乎有什么东西从天空飘下来,而她明白无误地接受到了它,于是,她下定决心要纠错。”事后她是这样描述那段时间的感受的。</p><p class="ql-block">同时,这个决定也意味着之前的治疗全部白做。而所有的决定都是在母亲不了解病情的情况下由她独自做出的。可想而知,她承受了多大的压力。</p><p class="ql-block">在本地最权威的三甲医院,找了最著名的专家,制定了所谓最稳妥的手术方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一次,她反常的没有提前给我打电话商量,更没有寻求我的支持。我知道她是下了很大决心的。</span></p><p class="ql-block">9月8日办理住院后,当术前检查全部做完,只等明天手术了。箭已在弦上,她出现了一丝动摇,通知了我,虽然我依然保持保守治疗的态度。但劝阻已没有意义。我能做的也仅仅是给予她最大的支持。同时建议她与母亲做个沟通。可以不说明真实病情,但需要做好大手术前的思想准备,毕竟这个手术的风险极大。</p><p class="ql-block">次日,母亲以为只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手术被推进了手术室。她还期待着自己术后就能好好吃饭,能够自主独立生活。</p><p class="ql-block">殊不知,这才是万里险阻的第一步。</p><p class="ql-block">在经过5个多小时的漫长等待后,医生一句:“未出现转移,手术顺利”。似乎是对她所有坚持给予的肯定。</p><p class="ql-block">这场孤军奋战似乎看到了曙光。此时的她,内心应该是幸福的吧!</p> <p class="ql-block">术后母亲被推回病房,因麻药一直在昏睡,此时仪器上的各项指标还算平稳。</p><p class="ql-block">可到了25日晚上,身体指征出现异常,甚至多脏器出现衰竭。9月26日中午被送进ICU. 各种治疗齐发,生命在与病魔赛跑。</p><p class="ql-block">这个变化是始料未及的,在术前与主刀医生的沟通中,这些风险也只是一串文字被打印在《家属知情同意书》上,经小青事后回忆,她当时大脑自动屏蔽了那些风险,因为她认为压根就不会出现。她执着的认为只要手术就能恢复健康。</p><p class="ql-block">我在26日下午3点多收到她的回复,称“人已休克,可能就这一两天的事。不要给她打电话了。”</p><p class="ql-block">看着屏幕上简短的文字,眼泪止不住地流,那一刻,我知道,她需要我。</p><p class="ql-block">在感叹世事无常的同时,我匆匆坐上高铁。我知道,在这场孤军奋战中,任谁都无法独自承受这种后果。</p> <p class="ql-block">深夜11点,我给她打电话确认位置。还好,她回家了。母亲在ICU ,家属是无法陪护的。几天未合眼的她,也需要回家休整一下。两个年幼的孩子更需要亲眼看见自己的母亲才能安心。</p><p class="ql-block">我在她家附近的酒店安顿下来,随时等待她的召唤。</p><p class="ql-block">次日一早,我们到达医院ICU 。未能与主管大夫见面,但通过电话得知,昨夜还算平稳,各项指标没有进一步恶化。这对于危重病人来说就算是好消息了。悬着的心稍稍能好受些。</p><p class="ql-block">待我们坐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小青看着手机上的心衰指标,陷入深深地自责。懊悔、痛苦、委屈瞬间席卷而来。从刚开始的哽咽到后来的崩溃大哭,心中的悔恨笼罩在她那单薄的身体上。花白的头发加上深陷的眼窝,看起来相当的憔悴。肩膀颤抖着嘴里却不停地说道:“我就和跟上鬼一样,你们都劝我,可我就是听不进去。我就非要做这个手术……。”</p><p class="ql-block">我轻轻地拍着她的肩膀,任她发泄着情绪。</p><p class="ql-block">“谁都不想看到这种情况,年纪大了,身体恢复是会慢一点的。不要着急。你得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那么多的吻合口都到了肠子上,它也得能接受的了啊!给她点信心。”</p><p class="ql-block">我断断续续地安慰着。但内心却捏着一把汗,为老人,也为她。希望一切都能顺利!</p><p class="ql-block">就这样,母亲在ICU 里与病魔抗争,我们则在门外寻找各种资源,希望这样可以帮到她。小青时刻盯着手机上的各种用药情况和化验指标。情绪也随着那些冰冷的数据而波动。不断地在自责和懊悔中挣扎。</p><p class="ql-block">因为国庆假期调班等原因,期间有两天都无法进入ICU 探望,更加深了她的担忧。一度以为母亲在里面遭罪,出现想要放弃治疗的念头。还好,她姑姑的一通电话,算是给了一剂强心针。</p><p class="ql-block">我开玩笑说:等阿姨出来,一定把你准备放弃治疗的事告诉她老人家。</p><p class="ql-block">就这样,各脏器指标在一天天的恢复,三天后当她再次走进ICU 时,发现母亲心态很好,脸色也恢复了许多。那颗悬着的心总算归了位。虽然探视时间只有20分钟,但在这短暂的交流中,她看到了母亲的坚强,这也是让她继续坚持下去的灯塔。</p><p class="ql-block">由于培养菌化验结果还没有出来,身体出现异常的根本原因并不明确,医生也只能靠经验用药抵抗感染。</p><p class="ql-block">此刻,小青才真正明白这个手术的最大风险不是切除肿瘤,而是体内三个吻合口归入肠道后所引发的细菌感染。此时,《家属知情同意书》上那些被加粗字体的风险提示才显得如此立体。</p> <p class="ql-block">此时我们才有精力讨论术后恢复的问题。对于多子女家庭这不算什么大问题,但对于像小青这种情况的家庭,术后漫长的恢复期需要营养和良好的生活环境。可这一点目前显然不具备。</p><p class="ql-block">在她那租来的两室一厅里,住着两个读小学的孩子和一个因病导致听力严重受限的爱人,如果母亲出院后和他们一起居住,那么首先就是没地方住,短期可能将就一下,可时间长了,老人会感觉有压力,女婿也未必会同意。加上作为护士的她,经常要上夜班和调班。根本无法保障母亲的术后护理。</p><p class="ql-block">我的建议是找一个养老院暂时过度,但小青否决了这个提议。</p><p class="ql-block">那找一个保姆呢?我接着问。同样被她以各种理由排除在外。</p><p class="ql-block">可是,目前独自居住短期内不现实。</p><p class="ql-block">显然她又准备独自包揽母亲的康复治疗了,这是她一贯的作风。也是她无法逃避的现实。</p><p class="ql-block">10月1日,我爱人放假也第一时间赶到医院。身边有个男人总归让我们的心更踏实些。</p><p class="ql-block">10月3日,在ICU 呆了8天后终于要出来了。</p><p class="ql-block">医院的流程是家属将病床从病房推到ICU 门口,医生将病人送出后由家属合力将其抬到病床上。我爱人抬头部,小青的侄子抬躯干部,小青抬腿部,我负责压住床同时拿病人的用品。四个人,虽然提前做了安排,但实际操作中还是手忙脚乱。这次,让我深刻体会到好多事需要有足够多的人才能完成。</p><p class="ql-block">还好,回到病房就意味着身体恢复了大半。这八天的煎熬与等待,像是打了一场硬仗。同时也意味着我和爱人也要回去了。剩下的路都需要小青独自面对了。</p> <p class="ql-block">主管医生要求病人多下地活动,可刚从ICU 出来,只能少量的慢饮一点水,整个身体全靠营养液补给。人完全没有力气,此时还不能吃饭,任何食物都会导致胃反流。全身插满各种管子,行动也很不方便。加之在ICU 这几天积攒的怨气和不安,导致母亲非常不配合。整日蜷缩在病床上,还一直嘟囔着要回家。</p><p class="ql-block">这种情绪上的博弈不比在ICU 的恐惧来的弱。</p><p class="ql-block">小青一方面要督促医生积极治疗,一方面希望母亲可以多下床走动。可老人家的恢复情况很差,完全没有力气,加上长时间没有进食,整个人虚弱无力。一站起来就头晕眼花,便更加恐惧下床了。</p><p class="ql-block">就这样,在假期结束后,原本应该出院了,可身体再一次敲响警钟。腹腔积液,随后又出现盆腔积液,且>1000ml/ 日。虽然已经加大了营养液的用量,但医生依然认为是缺蛋白引起的,而母亲也依然无法自主下床活动。</p><p class="ql-block">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体温也一直居高不下。感染问题没有彻底根治,似乎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中。</p><p class="ql-block">情绪加上病情的未知恐惧,焦头烂额的应对着各种挑战,对小青而言是另一场考验。</p><p class="ql-block">在视频电话中,她再一次情绪失控,对自己的决定懊悔不已。</p> <p class="ql-block">从ICU 返回病房的近20天的时候里,母亲瘦的只剩下皮包骨。加之病情反复,也将原本温和的性格磨掉了大半。老人对女儿也多是抱怨和指责。</p><p class="ql-block">这导致小青几次都崩溃到无法自拔。</p><p class="ql-block">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p><p class="ql-block">可她将所有耐心和爱都给了家人。唯独忽略了自己。</p><p class="ql-block">长期请假,需要和单位领导、同事沟通协调。同时也意味着她将有很长时间没有假期和奖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还要小心隐瞒病情,忍受来自母亲的埋怨和不理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要不断与医生沟通治疗方案,还要配合各种药物的采买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同时也忽略了两个年幼孩子的关怀和陪伴;</span>生活看起来像一堆乱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终于在入院42天后,母亲办理了出院。</span></p> <p class="ql-block">我劝她,假如选错了就是错了,没有必要一遍遍的提醒自己,如果当初等等…</p><p class="ql-block">人生就是因为没法回头,不卖后悔药,所以才那么难以琢磨,不是吗!</p><p class="ql-block">何况,对错不能只看当下。很多时候,一件事要看它的前世今生,有可能,多年以后再回头看时,发现当时所做出的未必就是错误的决定。</p><p class="ql-block">何况,人生不可能每个选择都正确。很多事情就算重来一遍,你依然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因为以你当时的心态和阅历,能做出的选择也许只能是如此。</p><p class="ql-block">不必回头看,更没有必要批判自己,因为这就是人生。</p> <p class="ql-block">为人子女,自当尽心竭力。但面对远远超出能力范畴和不可控局面,应当学会放下和接受。事物总有两面性,你永远不知道哪个一定对。即将退休的我们,正是上有老下有小还要面对来自各方面压力的年纪。生活只有做减法才能顾及到更多,遇事也才能更从容。</p><p class="ql-block">最后祝福阿姨早日康复!万事顺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