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乙已重阳后游观龙华寺</p><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30日上午,上海已是深秋时节,秋高气爽,蓝天白云,桂花飘香,携妻与故乡的二位姪女乘车前往龙华烈士陵园和龙华寺游观。</p><p class="ql-block">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简称“龙陵“,位于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西路180号,占地约315亩(21万平方米),始建于1990年。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是上海最大的红色革命纪念地,建有纪念瞻仰区、烈士墓区、遗址区、烈士就义地、碑林区、青少年教育活动区、干部骨灰存放区和游憩区共8个功能区,是一座集纪念瞻仰,旅游,文化,园林名胜于一体的新颖陵园,素有“上海雨花台”之称。</p><p class="ql-block">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是上海最大的红色革命纪念地,其建筑的艺术特点是主题、主轴线、立体建筑的融合,以及“过去”“现在”“未来”的交替。红岩石广场入口、园名牌坊、香樟林、纪念甬道、纪念碑广场、纪念馆、无名烈士墓、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等一系列建筑井然有序地坐落在陵园的南北主轴线上。南门入口处的红岩石,以其特定的思想意蕴点出了陵园的人文主题;纪念碑广场是陵园的瞻仰中心;纪念馆以四层素色花岗石阶梯与金字塔型的蓝色玻璃幕墙和谐组合,于庄严凝重中透出明朗开阔的意境……这些建筑成功地营造出陵园独特的纪念氛围。</p><p class="ql-block">在今天的龙华烈士陵园里长眠着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牺牲的1700多位烈士,目前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走进龙华烈士陵园,凝望无名烈士雕塑群的无声震撼,品读碑文承载的信仰史诗。重温红色历史,感悟中华未来--龙华烈士陵园,最好的传承是纪念。</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参观龙华烈士陵园后即参观游览龙华寺。龙华寺位于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街道,是上海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刹。占地达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219平方米,沿中轴线长194米,依次排列着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方丈室和藏经楼等六进殿堂。</p><p class="ql-block">龙华寺的名称来源于佛经中弥勒菩萨在龙华树下成佛的典故。据传龙华寺是三国时期孙权为其母所建,距今已有1700多年,然而有文献记载可考的历史是龙华寺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北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龙华寺更名为“空相寺”,如今尚有赐“空相寺”额、今寺碑残石留存。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恢复了原名“龙华寺”。明万历二年(1574)赐名“大兴国万寿慈华禅寺”,寺名仍沿用龙华寺。</p><p class="ql-block">1953年由上海市佛教协会复制各殿佛像,重修各殿宇,新建藏经楼等。中轴线上第一进为弥勒殿,供奉慈氏弥勒像一尊。第二进为天王殿,两侧各有4米高的四大天王二尊,正中供奉一尊天冠弥勒像,头戴五佛冠佩璎珞,是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内院修行的本相,其背后佛龛中为韦陀。[31] 第三进是大雄宝殿,正中供奉毗卢遮那佛像,是法身佛,左右为文殊、普贤,两侧沿壁为二十诸天和十六罗汉,后面为海岛,有观音、善才童子等塑像。第四进为三圣殿,第五进为方丈室,在封闭庭院内,第六进为藏经楼。寺西之桃园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辟为龙华公园,后改名为龙华公园,今为龙华烈士陵园的一部分。1959年,龙华寺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12月7日,重新公布并勒石立碑。2006年5月25日,龙华塔作为宋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p class="ql-block">参观游览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和龙华寺后,姪女们感慨没有先烈以前之奋斗,哪有今天之未来。同时领略中国的佛教文化之传承,发展,兴旺,方向,教育做人,做事的根本,同时品尝龙华寺内的素面禅食,色香味佳,鲜美可口,姪女们纷纷称赞,今天是不虚此行,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30日晚干积芳写于上海,部分搞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