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争做龙江建设者——二十八中学思政大讲堂

齐齐哈尔市第二十八中学校

为了激发雅信学子的爱国热情与奋进精神,引导他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努力成长为爱党爱国、积极向上、全面发展的时代先锋,传承红色基因、中华优秀文化与拼搏精神,为强国富民伟业奋勇前行。我校在10月29日下午举办了以“传承红色基因,争做龙江建设者”为主题的思政大讲堂。 在李雪莲副校长的讲解下,在白山黑水的精神回响中,在新时代龙江的奋进节拍里,师生共同完成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与思想淬炼。本次思政大讲堂带同学们回望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让我们对龙江精神的内涵有了更鲜活的认知,对青年一代的使命有了更清晰的感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回望峥嵘岁月,筑牢精神根基</b></p><p class="ql-block"> 在龙江大地上,红色基因早已融入血脉。1931 年江桥抗战的枪声,打破了 “日军不可战胜” 的神话,马占山将军率领守军以血肉之躯捍卫国土尊严。零下 40℃的冰天雪地中,抗联战士身着单衣、以树皮为食,高唱《露营之歌》坚守阵地,用生命诠释 “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 的民族气节。老战士李敏奶奶终身佩戴 “东北抗联” 布标,将其视为精神身份证,这份坚守跨越时空,至今仍令人动容。</p><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后,垦荒热潮席卷北大荒。王震将军响应党中央号召,带领数万退伍军人、知识青年和农牧民奔赴兴凯湖畔,在荒原上开垦耕耘。他们用双手将 “北大荒” 变成 “中国粮都”,铸就了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 的北大荒精神。这些精神丰碑,为我们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懂得今日的安宁与富足,皆源于先辈的坚守与奉献。</p> <p class="ql-block">  在这片热土上,榜样的力量从未停歇。大国工匠刘伯鸣扎根锻造岗位 29 年,用焊接枪铸就 “长征五号” 火箭助推器的关键焊缝,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诠释工匠精神;徐秀娟一家三代接力守护丹顶鹤,45 载执着坚守,在扎龙自然保护区书写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篇章。他们用行动证明,龙江精神在新时代依然焕发出蓬勃生机,平凡岗位上也能铸就伟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聚焦新时代,见证龙江担当</b></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黑龙江,正以昂扬姿态书写振兴新篇。齐齐哈尔作为 “共和国装备制造业摇篮”,孕育了中国一重、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从重型机械到铁路货车,从火炮研发到国防装备,这些工业脊梁用创新与坚守支撑起国家制造的底气。</p> <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等激励了几代人。作为新时代青年,作为雅信学子更应是龙江振兴的 “新引擎”同学们要筑牢 “根” 的基础,铭记红色历史,让革命精神、航天精神等红色基因融入成长血脉;要把握 “魂” 的核心,将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作为奋斗密码,在逆境中坚守信念,在平凡中追求卓越;要常怀 “心” 的坚守,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对祖国的忠诚之心、对责任的担当之心。</p><p class="ql-block"> 总书记的期许言犹在耳,同学们当争做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传承者,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奋斗者,心怀国家、情系人民的担当者。让我们带着本次讲堂的收获,把龙江精神的烙印刻在心上、落在行上,在学习中锤炼本领,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为龙江建设添砖加瓦,在人生的答卷上写下属于新时代青年的精彩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