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鸿轩堂之《礼承十七式》

马可尼

<p class="ql-block">中国自古为礼仪之邦,礼是文明的脉搏,是镌刻于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礼承十七式”以十七种生活场景,勾勒出中国人典雅而庄重的人际图景;以十七位诗人的隽永诗句,诠释十七种人伦关系中那份恰到好处的情意与敬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不仅是十七个礼仪场景的再现,更是十七种精神交往的写照。我们以诗为媒,在“桃李春风一杯酒”中见友朋之谊,于“画堂授傅姆,天人亲捧持”中见舐犊之情。每一首诗,都是穿越时空的礼节对话;每一式礼,皆成为今人与传统之间的温情重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最初构思时,曾有“礼承十八式”。我们最终慎重减去一式——特将“为领导送礼”一项舍去。这并非文化的缺憾,而是时代的进步:我们以自律呼应清正廉洁之风,让人际交往回归本真。这份克制,恰是礼仪精神的最高体现——发乎情,而止乎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此,礼承十七式绝非简单的礼节复刻,它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教养,是进退有度的处世智慧,更是对中华文明最深情的传承。在诗意与礼节的交织中,我们完成的不仅是一场文化寻根,更是对当代生活的温柔启迪——让传统礼仪在现代社会重焕生机,成就古今交汇处的风华绝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版权作品】:翻录必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