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深秋申城,梧桐叶落,教育的热忱却愈发炽热。深圳市教育局2025年鹏城教育名家深化培养项目研修班赴上海集中研修进入第四天,学员们带着连日积累的思考与期待,继续行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地带,以“行走中的学习”探寻、叩问与收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在行知中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探秘人工智能教育的“实验性示范”,看见AI教育的温度与体系</b></p> <p class="ql-block">上午,研修班一行踏入以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命名的上海市行知中学。这所既承载历史底蕴又拥抱技术变革的学校,向学员们完整呈现了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系统实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作为上海市重点中学、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以及上海市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行知中学不仅学业成绩斐然,更在AI与教育融合的探索中,走出一条系统化、普适化的道路。学校立足时代前沿,立项上海市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重点项目,以“1+5+N”模式构建了完整的育人生态,开发出层次分明、衔接有序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建设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人工智能平台,推动AI从“教学工具”走向“育人伙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互动交流中,大家最关心的不仅是“技术如何用”,更是“学生如何学”,AI如何在保护学生个性的同时激发其创造力?在校园参观、学术讲座与座谈交流中,深圳的教育者们不仅关注技术的应用场景,更不断追问——技术如何在规模化教育中守护学生的独特性?如何在普及中实现培优?如何在效率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些提问,没有标准答案,却映照出深圳教育人对技术与人本的深度思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聆听名家讲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解码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之道,探寻创新人才培育的深层逻辑</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午后,学员们沉浸于一场思想盛宴。上海中学校长、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冯志刚以《基于科技志趣导引的高中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实践》为题,带来了一场兼具战略高度与教育温情的分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4px;">上海中学校长、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冯志刚</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4px;">主持人李苦婵</span></p> <p class="ql-block">冯志刚校长是享誉全国的教育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23年荣获“上海市教育功臣”称号。他身兼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数学教学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督学、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顶尖中学联盟首任理事长、上海市数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在教育管理、数学教学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领域积淀了深厚的理论素养与丰富的实践经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冯校长的讲座超越了简单的成果展示,直指育人核心。他强调,“志趣”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內源动力,教育的智慧在于识别、引导并长久地守护这份可贵的内在火焰。他结合上海中学在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模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资源平台整合及评价机制改革等方面的独到见解与成功案例,深刻阐释了激发学生内在动力、保护并发展其好奇心与探究欲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整场讲座高屋建瓴、内容翔实、逻辑严密,在冯校长的分享中,学员们感受到一种从容的教育定力——不追求短期成效,而是尊重成长规律,允许学生“慢下来、钻进去”。这不仅是方法的启示,更是一种教育哲学的浸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思考与回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实践与理论的交汇处</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全天的研修,在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育哲学之间,构建了一次深度的对话。从行知中学扎实的系统建设,到冯志刚校长深刻的人文思考,学员们经历了一场从技术赋能回归教育本源的探索之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大家普遍感到视野得以开阔,思路得到启迪,肩头的责任也愈发清晰。学员们纷纷表示,将认真消化吸收今日所学,结合深圳教育发展的实际,积极思考转化应用的路径,为深圳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鹏城智慧”与“名家力量”。</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71, 128, 244);">学员心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71, 128, 244);">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薛端斌</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行知合一,卓育英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十余载行知路,师陶立德;而今迈步从头越,传承创新。今日,我有幸走近“大先生”的上海市行知学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一、行知薪火,代代相传</b></p><p class="ql-block">行知学校秉承首任校长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校训,坚持“行知合一,卓育英才”的办学理念,传承和发扬“生活教育”理念。学校以八十多年的执着无悔和厚重积淀书写了一部充满奋斗与追求,光荣与梦想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二、以行求知,传承创新</b></p><p class="ql-block">行知学校建设了指向五育并举的“行-知-真-创”四维课程体系,开发多门课程,并依托高校建立陶行知“生活教育”实验基地,如创设智能机器人创客中心、行知云书院等36个创新实验室,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校又以学科知识图谱和学生数字画像为重点,走出了一条教育数字化转型之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面对智能时代的到来,为弘扬行知先生创造教育思想,学校谋划“英才培育”行动纲要,以培养拥有坚实的科学知识基础,具有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充满好奇和丰富的想象力,坚韧不拔的意志,投身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志向的时代新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如今,在根本意义上,人工智能的崛起,不仅是技术革新,也看到了教育变革的可能,更意味着人类将进入“数智生态”这一全新文明形态。我们必须站在文明的新高度,谋划未来社会各行各业的新发展和新未来。未来教育发展,不是弯道超车,而是变道超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71, 128, 244);">学员心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71, 128, 244);">深圳实验学校高中园李震宇</b></p> <p class="ql-block">怀着对上海顶尖双语教育的好奇,我有幸参加“2025年鹏城教育名家深化培养项目研修班”,探访了久负盛名的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短短几个小时的行程,却像翻开了一本厚重的教育哲学书,其“平而不庸,和而不同”的校训,不再是墙上冰冷的文字,而是化为了校园里每一处生动的细节、每一位师生脸上自信从容的光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给我的印象不只是“高大上”,更是“静与动”的和谐。踏入校园,第一感觉并非是想象中的“奢华”,而是一种精心设计过的“静谧”与“开阔”。现代化的教学楼、宽阔的草坪、设施齐全的体育馆和艺术中心,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但真正打动我的,是弥漫在空气中的“气场”。这种氛围让我立刻感受到,这里不是一个只会追求分数的“考试工厂”,而是一个尊重个体节奏,允许思想自由驰骋的成长空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听取学校专题报告后,我更加深刻感受到平和学校是在坚实的学术根基上,为学生构建通向世界的立交桥。我也对平和教育的核心特色有了进一步认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两条腿走路”的扎实与从容:</b>在国内课程与国际课程(IBDP)上的双轨优势。这并非简单的“两手抓”,而是一种深度融合。学生们既具备扎实的母语文化根基和学科基础,又能用国际视野和批判性思维去解构知识。这种模式为学生未来无论是选择出国深造还是留在国内顶尖学府,都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灵活性和竞争力。</p><p class="ql-block"><b>2. IB理念的生动实践:</b>IB课程“全人教育”的理念已深入平和骨髓。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孤立的点,而是相互关联的网络。平和的教学方式培养的不仅是答题能力,更是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离开平和学校时,我心中充满感慨:这里真正珍贵的,并非那一封封世界名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其在日常点滴中为学生构筑的独立思考能力、全球视野和充盈的内心世界。这次探访,不仅是一次学校考察,更是一次关于教育本质的深刻启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color:rgb(71, 128, 244);">学员心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color:rgb(71, 128, 244);">福田区荔园外国语小学(景田)书记、校长李苦婵</b></p> <p class="ql-block">今天下午,冯志刚校长用亲切且娓娓道来的方式,为我们清晰呈现了上海中学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路径。他的讲授,给予我两点感受与认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一,是“遇见”。</b></p><p class="ql-block">能让高中生树立起对学术的追求,要求人人皆做课题。这背后实则是对功利、对某些急成观念的“不苟同”。因在这个时代,热爱与志趣,是需要成本的:</p><p class="ql-block">比如,能耐得住寂寞、能甘于孤独、能主动放弃一些周遭声光电色等。而这份热爱,其实还同样属于“领跑、陪跑及精神导师”三位一体的上海中学教师们。</p><p class="ql-block">对学生一个又一个的遇见、托举,才成其为这个培养路径里,“点燃”加“成全”的“细节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二:是“远近”。</b></p><p class="ql-block">在高中前两年,离高考远一点、离学术近一点——这,是学校在为高中生们的志趣,保留一种相对“独立的时空”。</p><p class="ql-block">所以,学生的兴趣之“苗”,才得以成长为他们这一生“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花与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综观我想说,它其实是在用:</p><p class="ql-block">看见,回应学生的渴望;</p><p class="ql-block">用陪伴,驱散学生偶有的失落;</p><p class="ql-block">用自身一股韧劲,去对冲平淡;</p><p class="ql-block">还用系统,接住“托举者”的尊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的确,唯热爱、唯坚守,可抵岁月万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撰稿:刘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片:李震宇、马阳、李苦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审核:王维松、唐晓勇、薛端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