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驿印象

金宝贝

<p class="ql-block">一、行之难</p><p class="ql-block">元谋县姜驿乡给外地人的第一印象是边远,行之难,难于上青天。走路是平凡而简单的,但是走姜驿乡的山路就让你记得一辈子。就拿去太平、以都拉村的路,路上要经过弯曲的径,踏过灰土、乱石堆、沟壑。翻山越岭,一路上就是凉风、强光、蓝天、瘦地、黑石、白草。山是光秃秃的,人烟稀少,依稀可见村庄和树,走路也无心观赏,呼吸紧促,要是走上两小时后,体力就要透支了,只想自己变成一只鸟,乘风在蓝天中自由的飞翔,口渴难耐,眼冒金星。舒展、休息、能量是现在最迫切需要的,无尽的山路总是让你想象到安逸舒服的时候,生命在这里是渺小苍白的,总有无望的付出。心跳、喘息、汗水、机械迈步、意识麻木,晃晃悠悠还是到达目的地。一屁股坐在石头上,回头看看绵延不绝的大山,深深呼上一口气,这无疑是一场体力革命,身上每一个毛孔都感到释放的畅快,思想也很有感触,好像心里宽阔明亮多了。</p> <p class="ql-block">特困户!你在高楼大厦的丛林里能想象到这还有一个人家住,还有人生存!这就是普通山区一户人家,像你小时候的老家!</p> <p class="ql-block">二、水如油</p><p class="ql-block">如果苍天哭泣就下雨的话,那姜驿的水就是上天的眼泪。全乡靠集雨水来解决人畜饮水的困难,姜驿乡人民靠天吃饭,靠天喝水的事实让水象油一样珍贵。我到过画匠、贡茶、白果村委会,那里老百姓挑坝塘水喝成为祖祖辈辈的心酸。一盆水打整完一只活鸡的震撼,一直是外地人难以置信的印象。虽然这几年对人畜饮水采取许多政府项目扶持,但是随着自然资源的破坏严重,环境越来越恶劣,水资源也越匮乏。水让姜驿厚实的土地充满生机,让姜驿人民高兴快乐。我看到过姜驿的雨水,每一滴都很珍贵,落到贫瘠的土壤就钻不见影,可能直接去找大地蕴育生命去了。姜驿人民苦呀,为了能喝上一口水,拼命与天抗争,与环境抗争。生活的艰辛让这里的傈僳族群众坚强、勤劳、质朴,面对地震、泥石流、瘟疫等灾难,不低头不气馁,在政府开发式扶贫的引导下,深挖坝,广集水。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劳务输出产业,改变了贫困的面貌和封闭的生活方式。退耕还林、生态环保、移民搬迁的实施有效缓解人对自然环境的压力,让自然资源恢复。现在一些村庄慢慢恢复大自然原本的状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达到水草茂盛,鸡犬相闻的“桃花源”景像。</p> <p class="ql-block">真实的山区农家畜厮</p> <p class="ql-block">三、民风淳朴</p><p class="ql-block">在元谋很早以前就听说过“摆奕鬼”的故事,内容是一些少数民族会利用道具变成各种家畜动物等东西,迷惑人赚起钱财,吸食魂魄。那些“摆奕鬼”就在姜驿乡一带,所以给来姜驿的外地人一种神秘不安的疑虑。其实这只是民间传说,这里的傈僳族和彝族群众很好客,民风民俗也很纯朴。这里的傈僳族群众信奉基督教,一些村有教堂,外乡人走在田间地头,当地的老乡一眼就能知道,互不认识的也会打个招呼,叫到家喝酒。踏入老乡家,这里的第一礼仪是倒一碗酒给你喝,撮堆南瓜子和葵花子下酒。如果设宴款待你,那饭桌上虽然没有花样的菜系,但简单的每道菜都是味道浓郁,地道醇厚。猪、鸡、羊肉都冠以“土”的称号,南瓜、豆子、小野菜是绿色食品,吃了保准你力气大增,精神十足。酒的品种很多,席间摆着白酒、啤酒、水酒、米酒。家家户户存着的酒瓶不少,傈僳、彝族也是好酒的民族。来呀来瓶酒呀!不醉不罢休,东边日出西边吼歌。这里的老乡非常喜欢音乐,沉寂的大山路上飞奔着现代的流行歌,那是摩托车上安装了一个音箱,经常给外地人意想不到的震撼。一个音箱和摩托车的结合,就是一个姜驿行路人的豪迈和柔情,长长的山路不再寂寞。这个“MP3”摩托车很能体现姜驿人的内心精神,让人感到洒脱奋进,现代生活的冲击不可小觑,但很难溶入物质生活的条件又让姜驿人显出淳厚可爱的一面。有些民居保留着土掌房和石头房的原貌,以都拉村的土掌房就很有特色,村民走亲串戚都从屋顶经过,是一群真正生活在屋顶上的人们。石旮旯村巨石横行,这里民居是用石头砌起,是一群睡在石头里的人们。少许民居的畜厮和厕所连在一起,让外地人见到有远古原始的感受。很土很厚实,很贫很地道,这就是姜驿乡民风民俗的特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