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铁道兵文化公益基金在京召开2025年研讨交流会

吟风弄月

<p class="ql-block">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铁道兵文化公益基金于2025年10月26至28日,在北京召开2025年研讨交流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程院院士、原铁道部副部长、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长卢春房,中国铁建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国瑞,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李建华,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丁耀,铁道兵文化公益基金名誉副主任、原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副总经理张楚然,北京城建集团原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王亚忠,铁道兵战友、著名影视剧作家、铁道兵系列影视剧总编审韩志晨,铁道兵副司令员郭维城女儿郭梅,铁道兵战友、普洱茶王集团董事长纪翔等应邀出席会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铁道兵老首长、中国铁建老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20多个省市的铁道兵战友、部分军嫂、铁后代300余人参加了会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会议由铁道兵文化公益基金名誉副主任、中国铁建原副总裁扈振衣主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会议承办方北京铁道兵文化联谊会会长王三秀致欢迎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铁道兵文化公益基金主任姜晋南作了题为《坚守初心,践行使命,共同谱写铁道兵文化事业新篇章》的工作报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报告指出,一年来,铁道兵文化公益基金在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的领导下,在全国各地铁道兵战友的大力支持下,始终秉持“传承铁道兵文化、弘扬铁道兵精神、服务铁道兵战友”的宗旨,本着“协商协调服务,健康和谐发展”的工作原则,克服诸多困难,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主要表现在:持续推进哈尔滨铁道兵纪念园“精神家园”建设;积极推进铁道兵影视剧工作;关爱铁道兵战友;努力办好铁道兵文化网,丰富铁道兵战友的文化生活;协助迁葬铁道兵烈士入陵园;举办铁道兵书画家重走成昆铁路活动;开展各种公益活动;加强与社会机构、著名作家合作交流;积极参加各地铁道兵联谊活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针对下一步工作,报告提出了重点聚焦四个方面,推动铁道兵文化事业实现新发展、新跨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是深入文化传播,让铁道兵精神“活”起来。 创新表达方式与传播载体,让铁道兵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p><p class="ql-block">二是加大关爱力度,让服务铁道兵战友“实”起来。夯实工作基础,务求实效,确保每一项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让参与者有获得感,让社会有感知度;</p><p class="ql-block">三是拓宽资金渠道,让开展公益活动“强”起来。 提升品牌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提升基金会自身的“造血”功能和发展能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p><p class="ql-block">四是追求高质量与高水平,让铁道兵文化“优”起来。树立精品意识,确保铁道兵文化公益事业行稳致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丁耀对本次会议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会议主题鲜明、总结成绩突出、指出问题到位、发展思路清晰。并提出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华社会文化基金会的要求,积极有效大胆开展工作;要继续聚焦公益实效,推动文化赋能与社会价值统一,集中资源打造1-2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核心项目;要将铁道兵精神传承与时代需求相结合,汇聚传承与发展的合力,开展助力乡村振兴、支持国防教育、激励青年奋斗等关联活动,让铁道兵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社会价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卢春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动情地说,作为一名曾经的铁道兵战士,参加今天会议,心潮澎湃,感慨万千。“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早已熔铸进每一位铁道兵战士的灵魂深处,成为永不磨灭的精神烙印和人生信条。《铁道兵志在四方》这首歌,唱出了我们的豪情壮志,是精神的火炬,是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铁道兵辉煌的历史中,登高英雄杨连第那奋不顾身、勇攀高峰的登高精神,早已成为一座不朽的丰碑,屹立在我们心中,也屹立在共和国的史册上,永远引领着我们前行的方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指出,铁道兵虽已成为历史,但“铁道兵精神”却历久弥新,永不褪色。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去守护、去传承、去弘扬。他要求,铁道兵文化公益基金,要抓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铁道兵精神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了解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理解“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风餐露宿,沐雨栉风”的奋斗内核,成为凝聚战友深情、互助关怀的温暖纽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通过基金的公益力量,力所能及地帮助烈士家属及困难战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传递组织的温暖和战友间的深情厚谊。要成为支持铁路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助推力量,积极鼓励和支持有志青年投身祖国交通建设事业,为推动我国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贡献我们铁道兵传人的一份心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铁道兵文化公益基金副主任兼总干事董立巍宣读了铁道兵文化公益基金管理机构人员和顾问名单;铁道兵文化公益基金副主任何明海宣读了《铁道兵文化网》管理机构人员名单和关于表彰《铁道兵文化网》优秀编辑的决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铁道兵文化公益基金顾问、吴德贵教授、博导,宣讲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卢春房、李国瑞、李建华、丁耀为获得《铁道兵文化网》优秀编辑颁发证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李建华为“铁道兵系列影视剧”总编审韩志晨颁发聘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张楚然为本次大会做出贡献的北京铁道兵文化联谊会颁发了“特殊贡献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姜晋南主任把承办下届会议的会旗交由广西铁道兵文化联谊会会长刘运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会议期间展出了铁道兵书画艺术家近百幅书画艺术作品,并进行了书画艺术交流笔会活动。《中国铁道建筑报》社原社长、总编朱海燕为《铁道兵文化网》编辑授课,并为编辑颁发了聘任证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铁道兵文化公益基金合作伙伴,普洱茶王集团向与会人员展示了普洱茶香敬铁军——养生体验;四川铁道老兵志愿服务队和铁道女兵王民立进行了交流发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会议进行了分组讨论,与会人员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会议安排参观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铁道兵纪念馆和北京大运河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会在嘹亮的《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歌声中胜利结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会前,文艺演出精彩纷呈。82岁高龄的原铁道兵文工团曲艺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影视艺术家高桐林,表演了山东快板《英雄梁忠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国家一级演员,曾获国际大赛“金小丑”金奖的孪生兄弟铁道兵战友刘全和、刘全利的精彩演出,博得阵阵掌声;台上台下高唱《铁道兵志在四方》,把晚会推向高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会议号召:全国各地铁道兵战友要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倍加珍惜铁道兵的历史荣光。要充分认识到铁道兵的精神弥足珍贵,铁道兵的功绩彪炳千秋。站在新的起点上,要紧跟时代步伐,学习贯彻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理念,坚守初心,践行使命,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共同谱写新时代铁道兵文化事业新篇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文字撰写:铁道兵文化公益基金综合办</b></p><p class="ql-block"><b>美篇制作:卢 桢</b></p><p class="ql-block"><b>图片拍摄:张洪柱、董立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 感谢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