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中江县挂面村记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洒在挂面村的屋檐上,微风轻拂,空气中飘着淡淡麦香。我沿着石板路缓缓走来,抬头便看见那古朴的屋顶上立着“千年一面 中江见面”的字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醒目。这八个字像一句温柔的邀约,诉说着这座村落与一碗面之间绵延千年的缘分。屋脊飞翘,青瓦错落,仿佛时光在这里慢了脚步,只等一碗面的热气升腾,唤醒沉睡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转过一条小巷,一座木结构的老屋静静伫立在绿树环抱之中。屋檐低垂,线条柔和,像是从山林间自然生长出来的一般。屋前一位老人正坐在竹椅上晒太阳,手里捏着一根未晾干的挂面,轻轻抖了抖,阳光穿过细面,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我驻足凝望,那一刻,仿佛看见了时间的纹理——不是刻在墙上,而是藏在这一根根细如发丝的面条里。</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行,视野豁然开朗。一片金黄的向日葵花田铺展在眼前,阳光洒在花瓣上,像是给大地镀了一层金。游客三三两两地走在田埂上,笑声随风飘荡。远处灰顶的房屋错落有致,与绿意盎然的山丘相映成趣。我忽然明白,这里的美不只是风景,更是生活本身——一碗面养活了一方人,也滋养出这样一片灿烂的田园。</p> <p class="ql-block">花田左侧,一座茅草屋顶的小屋静静守候,像是从旧时光里走来的守望者。屋前晾晒着成排的挂面,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宛如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一位妇女正低头整理面架,动作娴熟而从容。我走近轻声问:“这面要晒多久?”她抬头一笑:“看天,看风,也看心。”我怔了一下,随即会意。原来做面如做人,急不得,也藏不住火气。</p> <p class="ql-block">换个角度再看这片花田,风景依旧壮丽,只是视野尽头多了一座现代风格的观景台,钢架结构与自然融为一体,既不突兀,又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视角。人们站在高处拍照,孩子们在花间奔跑,笑声不断。我坐在田边的长椅上,捧着一碗刚煮好的中江挂面,汤清面细,入口柔韧,唇齿间是久违的纯粹。这一刻,传统与现代并未对立,而是像面与汤一样,彼此交融,成就了更丰富的滋味。</p> <p class="ql-block">午后,我再次走过那片向日葵花田,阳光依旧明媚,微风拂过,花海泛起层层金浪。茅草屋前的挂面仍在风中轻舞,远处山丘静默如初。一位摄影师正蹲在田边调焦,他的镜头对准的不是花,而是一位正在收面的老人。我悄悄走近,看见老人布满皱纹的手稳稳地收着面绳,动作缓慢却坚定。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这片土地最美的风景,从来都不是花,而是这些默默劳作的人——他们用一生守着一门手艺,也守着一份乡愁。</p> <p class="ql-block">临近傍晚,花田边传来一阵欢快的汽笛声。一辆黄色小火车缓缓驶过,车厢里坐满了游客,他们举着手机,对着花海拍照。火车沿着田埂蜿蜒前行,像是从童话里开出来的。我站在站台边,看着孩子们在车窗后挥手,笑声清脆。这列小火车,载着好奇与向往,也载着对这片土地的温柔凝视。而挂面村,就在这趟旅程的终点,用一碗面,轻轻接住了所有远道而来的心。</p> <p class="ql-block">离开时,夕阳已染红了山头。回望那片金黄的花田与袅袅升起的炊烟,我忽然觉得,“千年一面 中江见面”不只是口号,更像是一种承诺——无论走多远,总有一碗面,在等你归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