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步入广东省博物馆的潮州木雕展厅,仿佛闯入一个金碧辉煌的梦境。满目所及,是层层叠叠、繁复到极致的金色,它们从神龛、屏风、梁架上漫溢出来,在静谧的空气中无声地燃烧。我与梅子驻足于一座巨大的神龛前,被那玲珑剔透的雕工所震撼。这便是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雕”之一的潮州木雕,一件用刻刀与金箔写就的立体史诗。</p> <p class="ql-block"> 它的历史,可追溯至大唐,盛于明清。匠人们以刀为笔,在木料上作画,将整块木头镂刻成层层叠叠、前后通透的立体画面,再髹漆贴金,于是,原本朴素的木质便拥有了太阳般的光辉与不朽的质感。我指给梅子看那檐角上的“龙首鱼身”饰件,那源于“鲤鱼跃龙门”的传说,是世代潮汕人对于时来运转、仕途腾达最直白的祈愿。而那莲花与鹭鸶组成的“一路连科”图案,更是将寒窗苦读的期盼,凝固在这金漆的祝福里。</p> <p class="ql-block"> 然而,潮州木雕不止于神话与功名,它更深刻地扎根于火热的人间。那经典的“郭子仪庆寿”场面,雕琢出的是对富贵长寿、家族团圆的世俗向往。而最令我们惊叹的,是那驰名中外的“蟹篓”。匠人将一整块木头,镂雕成竹篾的编织纹理,篓内螃蟹攀爬挣扎,姿态各异,栩栩如生。这已不仅是雕刻,而是将大海的生机与渔家的喜悦,永远地定格在了这方寸之间。</p> <p class="ql-block"> 这些金漆木雕,曾是宗祠里承载信仰的神圣礼器,也是家宅中彰显底蕴的华丽陈设。它们将潮汕人的宗族观念、生活理想与审美趣味,毫无保留地倾注其中。站在这片金色的梦境前,我们仿佛听见了昔日雕刀叩问木头的清脆回响,那是一个民族对生活最热烈、最虔诚的赞歌。</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注:广东省博物馆潮州木雕艺术展览分源流篇、制作篇、艺术篇、器用篇、欣赏篇,展出木雕实物200多件(套),有描金漆画、图大寿屏、圆雕蟹篓,还有造型独特的神龛、神亭、神轿、薰炉罩、馔盒、糖果架、纸煤筒。筹展人员逼真地复原传统潮汕民居的厅堂、卧室、书房等场景,再现了木雕制品在潮汕民间传统社会生活中的陈设应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