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诗,原文是:</p><p class="ql-block">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p><p class="ql-block">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p><p class="ql-block">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p><p class="ql-block">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p><p class="ql-block">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p> <p class="ql-block">此诗作于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间,寄赠时任水部员外郎的张籍。</p><p class="ql-block">前六句采用蒙太奇手法:斜阳穿透疏雨形成"澹烟"朦胧之美,江海交会处蜃气造成楼阁倏忽消散,雨后彩虹倒映水面如断桥残影,白浪翻作千堆雪,雁阵点染碧空如墨字。尾联突发奇想,要将这稍纵即逝的盛景绘成画卷,与爱诗的好友共赏。</p><p class="ql-block">全诗笔触如调色板,捕捉光色变幻的刹那,体现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念。</p><p class="ql-block">诗人巧妙运用视觉调度:横向展开江海交错的辽阔画卷,纵向截取雨霁虹残的瞬间光影。</p><p class="ql-block">五组动态意象(散、收、残、翻、点)赋予静景流动美。"蜃楼"与"虹桥"既实写海市奇观,又暗合张籍水部官职特性。色彩对比尤为精妙:白浪与青天构成冷色调基底,斜阳烟雨晕染暖色光晕,浓淡相宜,宛如水墨丹青。通篇不着情语而情致盎然,足见诗人对自然美的高度敏感与高超表现力。</p> <p class="ql-block">如此美好的一篇诗作,如果用现代人的观点分析,它有三大弊病:</p><p class="ql-block">一是首联押韵的“凉”和颔联相接,押了一个“梁”字。这两个字声母韵母完全相同,即读音相同,属于典型的“复韵”。</p><p class="ql-block">二是颌联和颈联的开头,分别是:“蜃散”“虹残”“风翻”“雁点”,都是主谓结构,没有句式变化,用我们的话说是犯了“四平头”的毛病。</p><p class="ql-block">三是颔联和颈联的末三字分别是:“破楼阁”“断桥梁”“花千片”“字一行”,虽然对仗工整,但音步都是“一二”结构,有“同构”或“摞眼”之嫌。</p><p class="ql-block">从清代开始就有人评论此诗,沈德潜评此诗:"连用四地名,究非律诗所宜",大名鼎鼎的纪晓岚纪昀也认为"平列四地名,究为碍格"。</p> <p class="ql-block">这首诗是白居易即时吟咏之作,格调清新、对仗工稳、自然流畅,且不饰雕琢。具有语言精妙,动静结合,诗中有画的特点。流传至今,仍然是千古名篇。</p><p class="ql-block">二零一四年十一月,在北京雁栖湖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这首诗中的一句“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p><p class="ql-block">当时,习近平主席将亚太经合组织的21个成员比作21只展翅齐飞的大雁,他用这句诗形象地阐述亚太合作的重要性。他指出:"一花不是春,孤雁难成行。让我们以北京雁栖湖为新的起点,引领世界经济的雁阵,飞向更加蔚蓝而辽阔的天空。"</p><p class="ql-block">习近平主席的引用赋予了这千古名句全新的政治外交内涵:“风翻白浪花千片”,比喻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雁点青天字一行”,象征亚太各国团结协作、有序发展的美好愿景。</p><p class="ql-block">这可以说是习近平文化外交的典范,它体现在国际舞台上巧妙运用传统文化元素,以诗意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外交理念。</p> <p class="ql-block">话说回来,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处理格律与内容的关系呢?如何把握不断出现的新的格律要求呢?我觉的还是应该坚持内容优先,意境至上的原则,因为格律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为内容服务的。</p><p class="ql-block">我们既不可以在诗词发展到今天,用人们新制定的条条框框去要求古人,更不可以用它求全责备,束缚基本掌握诗词规则的人在创作时的手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比如说,在对仗上,也并不是只有工对最好,其它的如宽对、反对、流水对、扇面对、鼎足对、借对、无情对,在意境表现上各有特长。运用恰当,会使我们的创作更具生机和活力。</span></p><p class="ql-block">当然,初学者在入门时,掌握诗词创作的基本规则是必要的,在熟悉了规则以后,在必要的时候,根据意境和创作风格的需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也是未尝不可的。</p> <p class="ql-block">您觉得诗词创作和格律限制之间可以通融吗?诗词创作中越来越多的规矩是好还是不好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