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旅行的目的是多元而个性化的,每个人的侧重面都会不一样。有的人是为了拥抱自然,感受壮丽山河的震撼,获得心里的净化和对自然的敬畏;有的人是为了体会另一种生活方式,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共性;有的人是为了探索、求证、挑战自己的极限;还有的人只是想寻得一个放松自己的机会,用更好的状态投入继续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次的旅行应该是早就有的行程,只是在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合适的目的地。然后,因为一则九寨沟的视频,让我们有了这次成都之行。</p><p class="ql-block"> 庄子讲美学,最动人的一段是“庖丁解牛”。“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带着这样美好的愿景,我和阮同学坐上了慢悠悠的卧铺,历时25小时到成都,选择不跟团,玩到哪儿是哪儿,把自己从许多牵绊与束缚中解放出来。但是往往事与愿违,事实告诉我,能束缚你的永远都是自己。</p><p class="ql-block"> 在旅途中我问阮同学,你为啥要出来旅行?阮同学说,出来本身就是一种希望,屁股粘在凳子上会让人有一种了无生趣的感觉。我的目的呢?不是很清楚,但不管怎样,它都是一次做梦和回忆的机会,都是一种对美的探寻。</p> <p class="ql-block"> 来成都第一天感受这个城市的烟火气息。</p><p class="ql-block"> 第一站直奔宽窄巷子的见山书院,结果实际一看和网络上相差挺多的,书店里买的书也不咋样。宽窄巷对于我们江南古镇看惯的人,只能是一般了,也许早晨夜晚没人走走还不错。</p><p class="ql-block"> 下午到人民公园去感受一下茶文化,公园里三个茶馆,茶桌都围的满满的。其中最著名的鹤鸣茶馆根本就等不到位置,我们只好找了一个人没那么多人的少城茶馆,坐下喝了下午茶。茶的品质和泡法相当不专业,远没有自家泡的茶好喝,小点也差强人意。也许成都人在意的不是茶,而是有这样一个空间可以让人消磨时光,放松下来吧。</p><p class="ql-block"> 人民公园出来想到木木美术馆看看,结果人家展馆重新装修布展要冬天再见了。好吧,有一点遗憾。</p><p class="ql-block"> 晚上逛了据说是成都本地人逛的比较多的一条小吃街:抚琴小吃街。烟火气息扑面而来,人挤着人,有的摊位插都插不进去。我告诉自己要勇于尝试新的事物,结果吃了冷锅串串香、跷脚牛肉、烤肉、甜水面、生煎包、酱肉包、糯米团、红糖豆花等等,却没一样合口的,小吃一条街是再不想尝试了,我的胃口和对味道的记忆,都已经和它们脱节了,浪费了好大一部分食材。</p><p class="ql-block"> 逛完抚琴小吃街又赶去锦里。灯光很不错 ,晚风轻轻吹着在灯光下,店铺间慢慢走走还是蛮惬意的。穿街溜巷的一天就结束了。</p><p class="ql-block"> 我发现这个城市好多商店的外面都摆放着一些桌椅,大家三三两两、四五成群的坐着吃点东西,这应该就是她们给自己的休闲时间吧。</p><p class="ql-block"> 蒋勋先生说,中国的文字很有意思,“忙”这个字是一个心加一个亡字,如果生活太忙,就没有心的空间,也就死掉了。所以,我们总要给自己的心里一些空余的空间,才有继续活下去的动力。出去旅游也是给心留一部分的空余,让生活能给继续下去吧。</p> <p class="ql-block">来成都第二天我们去逛了武侯祠和杜甫草堂。</p><p class="ql-block"> 红、黑和金的交织</p><p class="ql-block"> 是武侯祠在时间里最深沉的回响。</p><p class="ql-block"> 是逝者如斯夫的须臾永恒,</p><p class="ql-block"> 也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p><p class="ql-block"> 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士人理想的极致,</p><p class="ql-block"> 也是关于高堂庙宇下秩序井然的想象:</p><p class="ql-block"> 明君贤臣,各安其位,天下归心。</p><p class="ql-block"> 走在武侯祠的廊芜间,漫步红墙下,</p><p class="ql-block"> 一边是墙内的肃穆长眠,</p><p class="ql-block"> 一边是墙外的嬉笑喧闹,</p><p class="ql-block"> 松柏矗立,竹影斑驳。</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当我回转身离去,</p><p class="ql-block"> 这些色彩,</p><p class="ql-block"> 就成了刻在视觉记忆里的一枚烙印,</p><p class="ql-block"> 带着历史的体温与重量。</p><p class="ql-block"> 杜甫草堂是不同于武侯祠的另一种形象,</p><p class="ql-block"> 转入草堂,空气陡然清寂。</p><p class="ql-block"> 竹影婆娑,茅屋低矮,</p><p class="ql-block"> 一条浣花溪静静流过。</p><p class="ql-block"> 这里没有恢宏的叙事,</p><p class="ql-block"> 只有一个文人如何在乱世中,</p><p class="ql-block"> 为自己寻找安身立命之处。</p><p class="ql-block"> 和这乱世中的满腔抱负、披肝沥胆,</p><p class="ql-block"> 是最丰沛的创作高峰。</p><p class="ql-block">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p><p class="ql-block"> 站在草堂的柴门前回望,</p><p class="ql-block"> 我在想,如何在浓重的世俗气息里</p><p class="ql-block"> 为自己,</p><p class="ql-block"> 留一所心灵的茅草屋。</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每天光临的一个书店是在陌生的城市里寻找安宁和内省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流连在书店里看书的那两个小时,是身体的休息也是心的慰籍。可惜书实在贵,我还是网上买吧。线下就体会一下被书包围的安全感和满足感吧。</p><p class="ql-block"> 本来是想到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的,没想到周一闭馆,所幸在图书馆的对面看到了本来就是在打卡名单里的新山书屋。欣然一喜,原来一切都有最好的安排。</p><p class="ql-block"> 接着又逛了两个书店——几何书店和方所书店。</p><p class="ql-block"> 几何书店形式感比较强,却不像真正的书店,书本很少,商品很多,自行阅读的位置挺多,但坐着试了试不适合阅读,整体氛围商业化浓而读书氛围少,在这里应该很少有人会真正坐下来读一本书。</p><p class="ql-block"> 方所书店,应该是成都藏书量最大的书店了,也很有阅读的气氛,在书店的一个多小时里,大家都在默默的找书看书,很少有声音发出来,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一直有手机振动的声音,间歇性的发出,就像一个不受欢迎的入侵者。拍了好几本想看的书,准备回家网上淘。</p><p class="ql-block"> 博尔赫斯说图书馆应该就是天堂的模样。对于我来说走进书店就让人觉得踏实和温暖,那怕只字未读。</p> <p class="ql-block"> 成都博物馆是一座将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碎片,精心拾掇、串联而聚焦的成都城市发展史,从先秦至近现代,突出民俗与生活变迁。</p><p class="ql-block"> 沿着展厅的时间线前行,从商周时期的不假雕琢的古朴陶器,已然褪去一切铅华,凡尘俗念。到先秦青铜器上神秘的图腾密码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到了汉代,那些陶楼、水田、说唱俑,艺术的目光已从神界转向人间。蜀锦残片泛着暗淡的华美,瓷器温润如玉泛着诗意的光泽,让人心生向往。到了明清时期的展品就越来越世俗化了,也许是时代近了看的多了,少了一些神秘感,想象的空间也少了。</p><p class="ql-block"> 整个展厅最吸引我的除了那些年代久远的古朴陶器,一是一尊唐代佛像,低眉垂目,唇角微扬,站在他面前,外界的喧嚣突然远去,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这种慈悲,不是高高在上的怜悯,而是深植于世俗的理解与包容。再是唐末五代的乐佣,他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和生动的姿态,让人不由的从心里感到快乐,想要拥抱这个世界及一切。</p><p class="ql-block"> 低眉与欢笑,仿佛一道温柔的光芒,穿过时光,让人明白生活的真谛,既在于承担生命的重量也不忘飞翔的轻盈。</p><p class="ql-block"> 展厅五楼是各地的皮影展示,充满戏剧和活泼浓烈的色彩。虽然阮同学在边上解释它们之间图案细节、雕刻手法的不同,但我还是无法清晰的区分,只能是看个热闹。总体感觉北雄健厚重,南精细秀丽,浙江的皮影有江南水墨的特色,少雕刻重敷色。</p><p class="ql-block"> 各地皮影就像一方水土的缩影,透过这些用兽皮雕刻而成的精灵,我们可以窥见中国不同地域丰富多彩的文化基因和审美情趣。</p><p class="ql-block"> 我们与历史的凝望,是一种承接也是一种延续,一切繁华、喧嚣、热闹,最终都会还原生命本质的孤独,归于沉默,却余音不绝。</p><p class="ql-block"> 时间从来都不会断绝,生命亦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 成都第四天的上午去逛了:红尘深处的清凉结界——文殊院。工业革命轰鸣余韵的——东郊记忆。一边是超越时间的恒定性,守护心灵的宁静。一边是视觉的冲击,提醒你时代的变迁。前行和回归,都是人的需求。</p><p class="ql-block"> 下午出发九寨沟,窗外,远处的雪山白云和蓝天,宛若仙境……</p> <p class="ql-block"> 九寨沟,终于见面。</p><p class="ql-block"> 进入景区,空气沁骨的清冽,色彩明静而饱满,让人想起王维的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p><p class="ql-block"> 想去的海子基本都到了,镜海因为过了拍倒影的时间,放弃未去,有些小小的遗憾。看过五花海,五色池可以免去,因为人实在是太多太密集,破坏了美的神圣感。</p><p class="ql-block"> 五花海从高处望去,像一只开屏的孔雀,将世间所有想象得到与想象不到的蓝与绿,都泼洒在自己身上。湖心是沉静的钴蓝,向外漫开,便成了清透的孔雀蓝,再近岸,又幻作温柔的翡翠绿、明亮的鹅黄。水底沉睡的古木,钙华了的枝桠如同乳白色的珊瑚,在水波的折射下,扭曲成魅影般的形状。虽说今天没有阳光加持,但整片海子仍然流光溢彩,美的恣意、澄净,带着一种不真实的、梦幻般的气质。 </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五花海像一个艺术家,那么长海就像一个哲人,陷入深深的哲思,仿佛睡着了一般,却不乏生命的力量。群山环抱着的长海,水面没有一丝皱褶,沉静而神秘。对面,雪峰凛凛地立着,是那种历经千劫而不言的灰白,山顶的积雪在秋日下泛着清冷的光,云雾缭绕期间,神圣不可侵犯。那些傍水而立的树木,或是嶙峋的枝干倔强地指向天空,或是深黄浅绿闪着透明的光泽,它们就这样静静地、倒栽葱地投入水中,真实与虚幻就这样融为一体。静静的伫立在长海边,仿佛自己会消失了一样。一切的焦虑、不安、疲惫都烟消云散。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美应该是一种生命的从容,美应该是生命的一种悠闲,美应该是生命的一种豁达,美应该是生命的一种孤独。在这里一切有形都归于无形,归于沉寂,归于本源。在这里生命的活力无求无尽。</p><p class="ql-block"> 长海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海子。</p><p class="ql-block"> 树正瀑布和树正群海的美在于它的野趣。</p><p class="ql-block"> 数十个大小不一的海子的树正群海,被钙华堤埂自然分隔,又由一道道飞瀑串联起来。多层次绿、多层次黄的灌木与结着霜色的秋树,从水边、从滩上蓬勃地生长出来,与水色相映成趣。那源源不断的水从上一层海子溢出来,在铺满苔藓的钙华滩上舒卷开,跳跃着,欢腾着,扑向下一个海子。树正瀑布被丛林与岩石切割得千姿百态,时而如银河倒泻,时而如珠帘垂落。水色与秋林,年轻和古老,活力和沉静,唱响了生命的欢歌。</p><p class="ql-block"> 芦苇海,听名字就会生出很多意向来。比如两千年前的《诗经》,那最美的《蒹葭》:在深秋,在纡曲婉转的河流中,在苍苍萋萋的芦苇荡漾中,一叶扁舟,溯洄溯游,那可见不可及的伊人,唱的那首有点忧伤的歌……九寨沟的芦苇海没有专门的站点,很容易就错过了。即是靠近了也只是远观。河滩上的芦苇荡漾、翻飞,像一波一波银白色的浪涛,由远及近,仿佛能听到芒花的涛声,还有那在芦苇深处的碧蓝色的像带子般的河水蜿蜒穿过,正如一位伊人迁延婉转,依依而别……这种繁华缤纷里是生命的一种沉静,不同于长海的宁静。宁静里有一种深情、淡淡的忧伤。</p><p class="ql-block"> 古人山水画中,常追求“可游”、“可居”之境。而九寨沟之美,却是一种“不可居”的美。它太纯粹,太玲珑,像一场易碎的梦。你只能做一个静静的看客,一个屏息的欣赏者,你无法真正的拥有它,它孤独的美着,不为任何人,只为它自己,天长日久的存在着。</p><p class="ql-block"> 无法真正拥有,那样反倒值得一游。一路上,上天让我们领略了许多宜人的景致和刺激的经历。九寨沟也许还能有缘再见,也许只能是记忆中的一个永远不会忘记的梦。</p><p class="ql-block"> 有太多的图片,太多想说的话,就先匆匆一记,往后还有很多时日,想起时便说上几句,那样也很好,幸福的感觉会持续好久,也许会像一场突如其来降下的雪。就像从九寨沟景区到松潘县川主寺住宿时,坐在街边吃火锅突然下起了雪,那气氛真的很奇妙啊。是生命里不期而遇的温暖和欢喜。</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九寨沟归来,本来预定的黄龙之行,因为阮同学怕高反,只好选择放弃。其实,我的心里充满了遗憾。我告诉自己,美是一种选择,一种节制,有时,你必须学会放弃,留着念想也是一种美好吧。</p><p class="ql-block"> 离下午四点半回成都的火车还有很长时间,我们决定从川主寺打车去松潘古城逛逛。到了古城,到处都在基建,哪里还有半点想象中古城的韵味,只得随便拔了两口饭,爬了爬古城墙,就打车去黄龙九寨高铁站候车了。无聊的三小时,疲惫极了。到了成都竟有了一种亲切感。回酒店洗漱修整一下,又出发去玉林路吃阮同学心心念念的串串香火锅。成都之行就此结束,明天出发去重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