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五十年回眸:致我们永不褪色的青春</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三年的春天,五十八名少年自杭州一中、艮山中学、潮鸣中学、新华中学踏歌而来,怀揣梦想,步入百年学府杭州高级中学(时称“杭一中”)。那是一个春意初绽的季节,也是一个理想萌发的年轮。校园古木参天,书声琅琅,鲁迅、李叔同曾在此执鞭任教,五十三位院士从这里启航。我们走进这方人文沃土,仿佛听见历史的回响,看见智慧的星光。绿荫掩映间,是青春与时代的邂逅,是心灵与知识的初遇。</p> <p class="ql-block">“五进”的教学楼静立如诗,班主任沈家棋老师早已等候在教室门前——身高一米九五的他,身影挺拔如松,目光温厚而坚定。当他站在讲台上,以满腔热忱欢迎我们这群稚气未脱的新生时,那声音如钟磬般敲响在每个人心间。他勉励我们在知识的殿堂里砥砺前行,不负韶华。那一刻,我们心中燃起火焰,誓要在这片沃土上写下属于自己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那是特殊的年代,七四届高中仅设两年学制。1973年春入学,1975年5月便匆匆毕业。时光虽短,却如烈火淬金,铸就了我们生命中最炽热的青春印记。课堂上的专注,操场上的奔跑,课间的笑语,彼此扶持的温暖,都成了岁月深处最清澈的记忆。那是风华正茂的年岁,是理想尚未被现实磨平棱角的时光,是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毕业之际,八位同学光荣参军,奔赴祖国边疆,将青春献给国防;更多人奔赴农村插队落户,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也有人留在城市,从事临时工作,默默等待命运的召唤。从此,人生的航船各自启程,驶向不同的海域。然而无论身在何方,那份从杭高汲取的精神力量,始终照亮前行的路。</p> <p class="ql-block">弹指五十载,光阴如水流逝。昔日的少年如今已年届古稀,青丝化雪,步履渐缓,脸上刻满岁月的痕迹。然而七班的精神从未老去——恢复高考后,多位同学奋起拼搏,考入高等学府,终成栋梁之材;有人在时代的浪潮中创业兴邦,成为企业翘楚;更多人则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为社会进步添砖加瓦。我为每一位七班同学骄傲,为这段不屈不挠的人生旅程自豪。亦有八位同窗已先我们而去,音容虽远,思念长存。</p> <p class="ql-block">如今,我们虽已步入暮年,却仍有如黄建明者,仍在创业路上坚守不辍,以余热照亮他人。今天,我们重聚于杭州军供大厦,共赴这场跨越半个世纪的约定,意义非凡。这不仅是一次重逢,更是一次对青春的致敬,对生命的礼赞。</p> <p class="ql-block">衷心祝愿每一位老同学:身体安康,阖家幸福!愿我们的情谊,如西湖之水,碧波荡漾,清澈绵长;如钱塘之潮,虽经岁月奔涌,依旧澎湃不息。</p> <p class="ql-block">《七律·五十年毕业重聚有怀》</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三春风里,四校菁英汇杭高。</p>
<p class="ql-block">五进楼中聆教诲,军供大厦忆同袍。</p>
<p class="ql-block">鹏程分翼军与农,世事浮沉人未挠。</p>
<p class="ql-block">五十春秋弹指过,青丝成雪意犹豪。</p>
<p class="ql-block">八君虽去音容在,众友长存德望高。</p>
<p class="ql-block">莫道古稀称老暮,相逢仍是少年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