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也是为老年人自己——参加义卖福袋打包义务劳动纪略

大廉人生

<p class="ql-block">重阳节前一天,我在一个公益文化群里报名参加10月30日将由宋庆龄基金会下属机构主办的为时一天的义卖福袋打包义务劳动。</p><p class="ql-block">福袋是为农村贫困地区的孩子准备的,主办方在征召志愿者的信上用充满诗意与激情的语言写道:“想象一下孩子们收到福袋时的笑脸,我们的每一份细心打包都意义非凡!期待与大家一起,为孩子们点亮希望的灯盏!”除此之外,大量福袋日后会在网上提供给爱心人士认购,所有资金将捐往贫困地区资助学校教学。</p><p class="ql-block">重阳节后的今天(10月30日)上午9时,我乘地铁转公交连步行,耗时一个半小时,兴冲冲地到达闵行区张慕工业基地7栋楼,穿上志愿者橘红色背心,撸起袖子准备干起来。</p><p class="ql-block">随便聊起年龄,十多位志愿者中居然我的年龄最大,而志愿者同行纷纷夸我相貌不老,精神状态好,真看不出实际年龄!如此云云,足足地让我吃了一帖精神大补膏!重阳节刚过,而这帖补药送得还不算晚。</p><p class="ql-block">我还想到,重阳节活动通常被赋予尊老敬老为老年人服务的意涵,而老年人为孩子做点事未尝不是给重阳节涂抹上一层暖色,从而给老年人反哺了心理养分!</p><p class="ql-block">我们分为两组,折纸板箱,剪裁防震塑料片,装福袋,封箱打包,各司其职,在2个多小时内合力完成了置入福袋的近百个箱子。这些活看似简单,其实有些讲究。比如一个箱子内要放入4件小包装盒子和1件较厚的塑料封装袋,内含巧克力曲奇饼干、固体饮料、挂耳咖啡、蜂蜜,还有一条小毯子,如何妥帖地置放这些小包装形状不一、大小不一的物件,是需要动一番脑筋的。一旦福袋的置放结构优化后,打包速度自然加快了!</p><p class="ql-block">然而毕竟年龄不饶人啊,渐渐地,我感觉汗水湿了内衣;嘴唇也干燥起来。眼观其他志愿者,都紧张忙碌而有条不紊,橘红色的一片,像天际的晚霞,焕发出不甘西沉的光彩。</p><p class="ql-block">相识多年,年已七旬的志愿者牵头人周老师笑着问我:“你大概从来没有干过这样的打包活吧,你是科普作家(言外之义你是捏笔头的)。”我说,“这样的活的确没干过,但我年轻时曾在工厂干过机修工,以后当上记者则是下回分解的事了”。</p><p class="ql-block">到了午餐时间,主办方的一位女士再三提请大家暂停劳动,可以用餐了,但志愿者们“置若罔闻”,继续闷头干着,由于干劲足,配合有序,预想的打包任务竟提前完成了。</p><p class="ql-block">下午分手时,大家拍了合影照。老年志愿者无不笑容满面。橘红色的背心与红色的福袋包装箱融合在一起,人们欣慰的心情与热烈的气氛也相溶一体。</p><p class="ql-block">包装场所进口一侧的墙上贴有记录每年一度的福袋打包义务劳动的照片。看来,今天的活动也将会“隆重地载入史册”。据说,主办方将会给每一位志愿者发放“证明”,这也太隆重了吧,其实这只是小事一桩!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尽微薄之力本是大多数老年人都会持有的心意啊。</p><p class="ql-block">我信奉“作用与反作用”定理,做一点善事,也会在精神上反哺自己,充实自己。付出爱与善,将会为老年人自己的生命、生活注入新的活力。</p><p class="ql-block">(本文大都采用了“一枝梅”拍摄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主办方根据今天义务劳动制作的视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