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发现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历山秋韵里的千年庙会</b></p><p class="ql-block"> 当秋风掠过千佛山的石阶,携来漫山菊香与市井喧嚣,一年一度的庙会便在这“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致中拉开帷幕。作为济南最负盛名的民俗盛典,千佛山庙会承载着七百余年的历史记忆,在“三月三”的春阳与“九月九”的秋光里,续写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篇章。</p><p class="ql-block"> 千佛山庙会的根源,深植于华夏传统的土壤。农历三月三的庙会始于古代上巳节,古人在此祓禊祈福、踏青交友,东晋《西京杂记》中“三月上巳,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褉登高”的记载,早已勾勒出最初的热闹图景。而九月九的重阳山会则在元代定型,元成宗下旨定“三月三”、“九月九”通祀三皇,香客云集间吸引商贾汇聚,从单纯的祭祀登高演变为全民参与的民俗盛会,因时节恰逢大盒柿成熟,又得“柿子会”的亲切别称。2009年,这延续数百年的活动入选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泉城文化最鲜活的名片。</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庙会,早已是一场多维的文化盛宴。重阳山会上,“看大戏、品小吃、赏民俗”的三大标配从未褪色,却更添新意。身着华服的演员沿山而行,在韶乐声中演绎大舜巡游2.0版本,茱萸相赠间重现“尧天舜日”的盛景;闻韶台的戏台上,济南市京剧院的名角新秀轮番登台,《望江亭》、《女起解》等经典剧目让老戏迷过足瘾,台下年轻观众的驻足更显戏曲传承的活力。非遗市集里,糖画的甜香与葫芦烙画的焦香交织,泉水茶汤、黄家烤肉等风味小吃暖胃暖心,锔补修复、章丘铁艺等传统技艺展示引得游人驻足,指尖流转间皆是匠心。</p><p class="ql-block">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让庙会更具吸引力。年轻人拿着打卡手册或打开微信小程序,在网红点位集章兑换文创好礼;“天空驿站”的无人机跟拍服务,让登高望远有了全新视角。重阳当日免费赠送的草本香囊,中医义诊台前的细致问诊,既延续着敬老爱老的传统,又贴近当代人的生活需求。</p><p class="ql-block"> 对济南人而言,逛庙会早已超越节庆仪式。是季羡林笔下“人声嘈杂,歌吹沸天”的热闹,是叔叔阿姨们提着槐花蜜与手工艺品归家的满足,是非遗技艺在煎饼香中“活”起来的鲜活。从元代的香火缭绕到如今的文旅交融,千佛山庙会以“公园+”的模式不断焕新,让每一位踏山而来的人,都能在山水间触摸历史,在烟火中感受传承。</p><p class="ql-block"> 当最后一缕霞光为千佛崖镀上金边,庙会的喧嚣渐渐沉淀。那些舌尖的滋味、耳畔的唱腔、指尖的温度,早已随着登山的脚步,融入济南的城市记忆,成为代代相传的文化印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