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两个人(读书笔记)

毛歌

<p class="ql-block">你是两个人:一个以为他了解自己,另一个以为人们了解他。</p><p class="ql-block"> ——纪伯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认识你自己”。五个字,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艰难挑战,即使你此刻刚刚从辟谷的地方回家,或者去很远的国度比如尼泊尔、印度参加一次极其严格的修行活动,即使你得蒙高僧大德的开示,——如果你在开示之后就悍然宣布自己已经了解了自己,那么,你只要回头看看你身后的师傅,你就知道此刻你重新回到混蒙的起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要妄自菲薄地宣称自己了解自己,更不要借助于某一次开示和听讲座就觉得自己已经获得了打开生命的钥匙。你得知道《爱丽丝梦游仙境》里一开始的那些钥匙,即使你找到了正确的钥匙,那也仅仅是打开一道门而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想以阅读为例。比如《当下的力量》,我从中文读到英文,从英文读到中文,越是深入阅读,我就越不能说我已经读懂了这本改变生命的经典作品。我顶多说读过很多次,至于读懂的境界,则完全在于我是不是真的在自己的生命中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没有这个觉醒和改变,读懂无从说起。读过和读懂的差别是,读懂体现在你的生命中,而读过则是一次关于扫描文字的记录而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活才是我们的老师,他人才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不能通过自己就表明我们了解了自己。自证的背后也许是虚伪,也许是卑下,也许是狂妄,也许是模棱两可。所有的自证会加速扩大我们和那个真正的自己的距离,而试图确定他人已经了解了你,则会给你一记现实的耳光。“你怎么不了解我啊?”这样的话带给你创伤,尤其是脆弱。多少人就在这种难以想象的希冀他人的了解中,失去了对于自己的真诚探索。没有人可以了解你,你自己也不能了解你。这是事实,不会让我们哀伤。有人说我这一生就是了解自己,这才是幸福的。错了。了解自己和幸福没有关系。也许更多的痛苦和绝望就在你了解了自己之后等着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让生活帮助我们修正我们的观点。不要抱着了解自己这样的观念来生活。你就是生活自身。于是,了解自己不过是生活的副产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创,毛歌微信号:maoge196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