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一篇写到龙王行雨的前情,也就是山神土地向天庭汇报了凡间旱情,天庭传旨官向龙霄殿的龙母发布行雨旨意,由龙母命令行雨团队出发,一股烟云从殿内飞出。那这烟云中都有哪些神仙呢?</p><p class="ql-block"> 到具体行雨这一步骤,也不是简单几个神就能完成,那也是有主有辅,甚至有纪检和监督的。咱先说说这行雨主神。</p> <p class="ql-block"> 既然叫“龙王行雨图”,那也就说明龙王是行雨团队中的主要角色,但这里的龙王并不止一个,而是五个,也就是五色龙王,他们的形象明显要比其他神仙高大,占据了画面核心。</p><p class="ql-block"> 《管子·水地篇》有“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说文解字》有“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宋徽宗下诏分封五色五方龙王,青龙居东、白龙居西、红龙居南、黑龙居北、黄龙居中。又因北方属水,有玄武,是黑水。故在行雨图五龙中,黑龙王行雨能力最强,往往冲在最前面,而后面四龙位置不定。</p> <p class="ql-block"> 龙王们都以人身骑龙的形式出现,以身上穿的袍子颜色来区分。他们胯下的龙颜色也有区别,黑龙王就骑黑龙,红龙王就骑粉红龙,白龙王就骑白龙,但这里的青龙王和黄龙王所乘之龙颜色并不相应。</p><p class="ql-block"> 这龙王与所乘之龙配合相当默契,你会发现如果龙王面部朝向前方的,那龙首也必然朝前。而龙王回头相望的,那龙首也必然回头观看。龙王们都是头戴冠身穿袍服,平端雨钵,身后还都会有一个水族精怪举着一个华盖,以彰显地位。</p> <p class="ql-block"> 这冲在最前面的黑龙王最是勇猛,只见他圆睁双目,骑在四爪黑龙之上,右手高高举起,左手持雨钵,已然翻覆,意味着他已将钵中甘霖洒向大地。他还回头望向其他四龙,似乎再说,“我都干完活了,兄弟们上啊。”</p> <p class="ql-block">白龙王</p> <p class="ql-block">红龙王</p> <p class="ql-block">黄龙王</p> <p class="ql-block">青龙王</p> <p class="ql-block"> 而在黑龙的前下方,还有一位神祇,居然体型跟龙王差不多,意味着他的施雨神性并不弱于龙王。他同样头戴冠,身穿绿袍,双手持玉净瓶,骑在神兽之上,但这神兽并没有角,体色斑斓,口吐火焰纹,不知是何神物。</p> <p class="ql-block"> 第一眼我认为这就是雨师,因为延庆的龙王庙壁画里也都有类似形象,都会冲在龙王之前,但往往持剑。可后来发现在壁画最上方还有一位小神,他头戴幞头,身穿红袍,慈眉善目,手捋长髯,并且左臂托起一只雀鸟的,他才应该是雨师。</p><p class="ql-block"> 晋朝干宝《搜神记》记载:“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冰玉散,以教神农。能入火不烧。至昆仑山,常入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游人间。今之雨师本是焉”。</p><p class="ql-block"> 从文中可以得知,赤松子就是雨师,但炎帝少女是谁呢?炎帝有好几个女儿,最有名气的一个是成为巫山神女的瑶姬,另一个就是精卫填海的精卫。 有《山海经校注》:“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p><p class="ql-block"> 连起来了吧,这位神仙左臂上的雀鸟就是精卫,那也直接证明,他才是雨师。</p> <p class="ql-block">那前面这个拿玉净瓶,级别要更高一些的是谁?这应该是水神。但水神是谁争议很大,有说天、地、水三官之一水官的,有说真武大帝,北方属水的。但他俩的级别应该是高于水府和雷部的,不应该出现在这些具体干活的小神中。</p><p class="ql-block"> 中国传说中的水神有神话中的共工、《山海经》中的天吴,道教中的水德星君。名气最大的就是共工。这里实在分不出来,感觉民间是把雨师和水神神性融合在一起了。</p><p class="ql-block"> 这篇将行雨的主神简单介绍了一下,周围那些辅助的小神,请听下回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