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不是京剧票友,是位业余摄友爱好者。对京剧中的花脸、武生、花旦等彩唱时的服装、化妆及演出感兴趣,总希望自己能拍出一些好的舞台作品。於是在这几年来每周五下午去京协参加他们的活动。回忋这段时光就像是一幅幅慢慢显影的照片,从“打发时间”的退休生活到一步步走进锣鼓点、京胡及粉墨及背后的世界。我用镜头对准舞台上的他们,同时其实也在用镜头对准自己,原来心里还藏着这样一片可以重新发芽的土壤。每周既延续摄影,也延续这份新长出来的喜欢;既不喧宾夺主,又能让京剧在我的生活里继续“彩唱”下去。</p><p class="ql-block">跟京剧团周国泉、苏永强等老师交流。他们常说:京剧新票友学京剧要先从传统京剧学起,不学传统京戏就没有京韵京味,成为京歌。因为现代京剧的所有唱、念、做、打,都是从传统“长出来的”;先学传统,等于先学“根”,根壮了,上面的新枝怎么长都不会倒。一句话总结:传统戏是“字典”,现代戏是“作文”;先背字典,再写作文,才不会写“错别字”。</p><p class="ql-block">“苏三”是青衣行当最见功力、也最“出活儿”的入门戏之一,苏三被行内称作青衣试金石,看似情节单纯,无论是念白、唱腔及表演上处处是难点。作为京剧票友我很欣赏票友崔莉唱传统戏苏三起解,这是她第一次登台唱传统戏,唱苏三这是她最长功的好方法,先把苏三的起解演、唱好,再回头唱《红灯记》、《沙家滨》,你就会发现:气息够用、板眼不乱、身段不空,连乐队都乐意给你“多下弓”。到那时候,你既有了“根”,又可以尽情“长叶子”这才是票友唱京剧真正的“快车道”。</p> <p class="ql-block">指导老师:周国泉、尹西茜、周正涛、胡军等</p><p class="ql-block">苏 三:票友崔莉</p><p class="ql-block">崇公道:票友周秋林</p><p class="ql-block">乐队:吉安庐陵京剧协会乐队</p><p class="ql-block">演出地点:吉安庐陵京剧协会小舞台</p><p class="ql-block">演出时间:2025年重阳节</p><p class="ql-block">摄影、视频:冬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