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 称:王文胜</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48326062</p><p class="ql-block">图 片:网络(致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二〇一一年三月的那个午后,我接到直属工作部的电话,通知我次日一早去机关,部长要找我谈话。放下话筒,窗外春意正浓,几株玉兰开得洁白,在微风里轻轻摇曳着花瓣。</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我住在机关大院,省了舟车劳顿。第二天清晨,我提前十分钟走进部长办公室。部长的话语简洁明了:一是我的现职已五年多,四十二岁的年龄在梯队中偏大,发展空间有限;二是组织决定平调我去桂王桥干休所负责,这是对你能力的肯定与信任。</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这消息虽有些意外,却也在情理之中。从大山深处走出的孩子,能在这座大都市有立足之地,已是祖坟冒了青烟,我常这样告诉自己。部长特别说明,这个单位因住房改造问题,老同志间形成了同意与反对两派,针锋相对,工作人员虽苦口婆心却收效甚微。显然,这是对我能力素质与责任担当的考验。</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部长亲自送我上任,临别时反复嘱咐:“一定要尽快化解矛盾,保障老同志晚年生活幸福。”我点点头,心里却如悬着重石。</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那是个春光明媚的上午,我第一次以新身份走进那个只有六亩左右的小院。花台里杂草丛生,院坝上杂物凌乱,墙上的弱电线路如蛛网般纠缠。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院子里散步,看见我这位新面孔,目光里带着审视与疏离。多年的行政管理经验告诉我,一个单位内部不和谐,班子不团结,成绩不突出,定是多重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住房改造只是导火索,问题的根本一定出在队伍建设和日常管理上。</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我与稍晚些上任的搭档亨远同志商量:“工作要靠慢工出细活,不能急于求成、一口吃个胖子。”我们决心从抓细枝末节的小事为突破口。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带领工勤人员拔掉杂草,种上花木;清理杂物,冲洗院坝;联系弱电线路管理单位,将杂乱的线路埋入地下。当院落变得干净、整洁、美观时,老同志们开始主动与我们打招呼了。我注意到,有位每天晨练的马部长,第一次对我露出了笑容。食堂就餐环境和菜品质量也一直备受诟病。我派出两名同志去“徐家菜”学做川菜,到“西北宾馆”学做拉面,还到附近的“河南老馒头”学做面点。厨艺提高很快,南北口味都照顾到了。同时,申报新建专业食堂也获得了批准。然而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一场小风波不期而至。</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单位员工学成归来后,做的手工馒头又大又软,外面售价五毛,我们只卖两毛。老家河南的王阿姨家里人多,又都爱吃馒头,每天要买十几个。老同志贾在斌看不惯,指责她们占公家便宜。王阿姨家的子女也不甘示弱,骂贾老“狗咬耗子,多管闲事”,言语间脏话相加。我闻讯赶到时,双方正剑拔弩张。我把贾老请到办公室,劝他“少动怒,食堂本来就是敞开供应的”;又把王阿姨的女儿叫来,批评她不该对老同志动粗。一场风波总算平息,但我深知,这仅仅是开始。</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继续深化这些“小事”:对下楼不方便的老人,我们上门送饭送报送温暖;有老同志反映“桂王桥”里没桂花,我们就请老同志一起确认栽植桂花树的位置并邀请参与栽种;又说活动中心空调效果差,马上安排更新换代。一桩桩小事,如春雨润物,渐渐融化了坚冰。老同志们开始主动与我们拉家常、说心里话。</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恰逢建党九十周年,我们开展了逐户走访慰问活动。走进老同志家里,映入眼帘的多是普通的家具、朴素的布置,但迎接我们的总是热情的笑脸。有时走访一户就需要一整天,听他们讲述峥嵘岁月里的故事。许多老同志思想觉悟高,资历深,都感慨地说:“党和军队对我们非常重视、非常关心,比起一起出生入死却已献身的战友,我们感到无比的幸福。”然而,也有个别老同志横挑鼻子竖挑眼,这也不满足,那也不对劲,处处为难。家访结束后,我深思:只谈服务,不做教育不行;只谈保障,不谈管理不行。与亨远商量后,我们决定开展“三知三老”活动——对老同志要大声讲“知恩、知足、知福”,对工作人员要认真做“敬老、爱老、学老”。</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多数老同志十分支持“三知”活动,认为比起牺牲的战友,现在的日子已是莫大的幸运。当然也有不同声音,质疑我们有何资格教育他们“知足”。其中一位老同志反对加装电梯,甚至威胁要搬到桥洞底下住。我当着在场的老同志和工作人员,诚恳而坚定地说:“老人家,您是一个老党员、老革命、老领导,用住桥洞的打算改变多数人的想法,只会自取其辱。您要坚决搬去桥洞,我亲自帮您搬家。”这番话让他哑口无言,震动非常大。从此,鲜有无理取闹的问题发生。当然,我们更加注重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保障质量。每周组织老同志外出活动,我都随行参加,并安排救护车伴随,确保能及时应对紧急情况。卫生所坚持上门巡诊,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老同志外出导致驾驶员误餐,可领取误餐补助,避免了老同志招待驾驶员的问题。我们的真诚换来了老同志们的真心,他们遇事愿意找我们商量。然而,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一个午休时分,我突然接到一位老同志女儿的电话,语气急促:“我爸又找我借钱了,说是已花了四十多万买保健品,现在还差一点。”我敏锐地感觉到,老人家上当受骗了。</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这让我想起不久前另一个中午,一位老同志给我打电话,说他爱人正去银行给陌生人汇款,不让告诉任何人。“连我当警察的儿子都没告诉,但我得告诉您,怎么办?”我意识到这是一起电信诈骗,必须马上阻止。我紧急赶到银行,进门大声喊道:“不能给这位阿姨汇款!”可惜晚了一秒,营业员刚刚敲下了汇款的确认键。我几乎用咆哮的声音喊来银行当班领导,询问能否取消或冻结汇款。结果短短一分钟左右,八万多元已被对方取走。我严厉地质问银行:“为什么八十多岁的老人汇款,不多问两句?”电诈是残忍的,对于节约一辈子的老人,养老钱就这样被骗子轻松拿走。他们当警察的儿子也只能望“诈”心叹!</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眼下这起保健品诈骗相对好处理些。我马上找到给老同志邮寄产品的地址,迅速到附近派出所报案。这个派出所与我非常熟,称我为他们的“编外民警”。他们非常重视,第二天就派出一组警力北上天津、北京,直捣骗子的老巢。听到风声的保健品公司主动找上门来,全额退还了老同志的款项。“穿插打围”的战术发挥了重要作用。</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时光如水,转眼我在这个岗位已近两年。那个秋日的黄昏,我加班晚归,看见夕阳西下,漫天彩霞映照着院落。桂花树下,几位老人在下棋聊天,爽朗的笑声随风飘来。王阿姨推着坐在轮椅上的贾老在院子里散步——自从上次风波后,他们反而成了朋友。贾老生病后,王阿姨常去照顾,说“远亲不如近邻”。我驻足凝望这片祥和,想起孟子的那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这漫天彩霞中,我忽然明白:敬老从心开始,助老从我做起。我们在年轻时做一些敬老爱老的工作,内心也会愉悦,因为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这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基本标志,更是一种生命的循环与延续。当我们善待今天的老人,其实是在善待明天的自己。就像这漫天彩霞,今日为夕晖添彩,明日又将为晨曦增光;生命的光辉,从来都是在传递中永恒。</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霞光渐渐隐入天际,院落里的灯火次第亮起,温暖而安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