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10.14从忻州古城来到山西博物院,按预约的时间进馆参观,山西博物院是山西省最大的文物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3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山西博物院建筑外型独特,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主体建筑如“斗”似“鼎”,象征着丰收与安宁。主馆方正规矩,四翼舒展,四层建筑一层比一层扩展,向外延伸斜挑的造型类似古代木建筑的飞檐,体现了古人“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审美取向。</p> <p class="ql-block">建筑外装饰主要采用土黄色锈石干挂花岗岩石材,局部配以现代科技的玻璃幕墙。土黄色与山西的黄土高原环境相融合,苍茫而古朴,石材表面糙化处理,富有质感。</p><p class="ql-block">山西博物院的标志是以晋侯鸟尊为原型设计的 。</p> <p class="ql-block">采用中国传统院落式布局,主馆周边四角分列四座拱卫小馆,如同群山环绕主馆。俯瞰博物院总体布局,如同鸟之振翅欲飞状,轻盈地低翔在汾水之畔。</p> <p class="ql-block">博物院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天下晋商等7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玉韫华夏、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构成。</p><p class="ql-block">文明摇篮展览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肇基河汾”,讲述了西周初年叔虞封唐,其子燮父改唐为晋,晋国逐渐发展的历程。第二单元“争霸春秋”,展现了春秋时期晋国自文侯起,经曲沃代翼、武公献公开疆拓土、文公践土会盟等,成为春秋争霸主角的历史。第三单元“三晋称雄”,介绍了晋国晚期六卿专权,最终三家分晋,韩、赵、魏承继晋国余烈,在战国时期称雄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庙底沟类型彩陶罐,新石器时代的艺术杰作。别看它现在不说话,在五千多年前,它可是时尚圈的“弄潮儿”。高达45厘米的体型,让它在一众陶器中脱颖而出。泥质红陶,表面打磨得光滑亮泽,再用黑色颜料画上流畅的弧线和圆点,构成抽象的花卉图案。</p> <p class="ql-block">晋国霸业是山西博物院“晋魂”基本陈列中最大的历史专题展示空间 。该展览通过大量文物和史料,展现了晋国从分封到称霸再到衰落分裂的历史进程 。展览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肇基河汾”,讲述了西周初年叔虞封唐,其子燮父改唐为晋,晋国逐渐发展的历程。第二单元“争霸春秋”,展现了春秋时期晋国自文侯起,经曲沃代翼、武公献公开疆拓土、文公践土会盟等,成为春秋争霸主角的历史。第三单元“三晋称雄”,介绍了晋国晚期六卿专权,最终三家分晋,韩、赵、魏承继晋国余烈,在战国时期称雄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晋侯鸟尊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出土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为西周中期偏早的青铜礼器 。</p> <p class="ql-block">晋侯鸟尊是晋国辉煌的见证,是博物院的“C位”担当,出道即巅峰。它可不是一只简单的鸟,而是一只回眸放电的凤鸟,头昂得高高的,冠子竖得直直的,神气活现。最绝的是它的“金鸡独立”,哦不,是“凤尾化象”!它的尾巴巧妙地变形成一只大象的脑袋,与两条鸟腿形成了稳固的三点支撑,这设计感,放在今天都能拿个设计大奖。它的“身份证”刻在肚子上:“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意思是:“晋侯家专门为祭祀打造的顶级礼器!”所以,它不只是个酒壶,更是晋国开国诸侯的“官方认证”,是山西数千年历史的“开端之证”。</p> <p class="ql-block">胡傅温酒樽,汉代鎏金彩绘的奢华,想象一下,在汉代的豪宴上,仆从端上这个金光闪闪、彩绘斑斓的杯子,宾客们会不会发出“哇”的惊叹?通体鎏金,盖子上的三只小凤凰钮,三个胖乎乎的小熊足,可爱又贵气。</p><p class="ql-block">杯身上更是热闹非凡,开起了“动物世界”:老虎、羊、骆驼、牛、猴子还有龙凤同框。最可贵的是它刻下的“朋友圈”:“河平三年造”。精准的年份(公元前26年)和主人(中陵的胡傅),让这件华丽的器物不再是冰冷的古董,而是一个有名字、有故事的“时间胶囊”。</p> <p class="ql-block">兽形觥,商代青铜艺术的巅峰之作。如果青铜器有性格,那这只“兽形觥”绝对是“霸道总裁”型。它整体像一只蹲着的猛兽,龇牙咧嘴,气势汹汹。盖子是龙首,身上到处是凸起的扉棱,像它的背刺,看起来就不好惹。细节更是让人跪了!工匠在它身上搞了“三层立体装修”:底层是云雷纹打底,中层是各种奇珍异兽,上层再突出主纹。这种工艺复杂到令人发指,堪称商代晚期的“炫技之作”,喝的不是酒,是地位和权力!</p> <p class="ql-block">绘雁鱼铜灯,汉代环保理念的体现。这是一只充满浪漫与智慧的鸿雁,它正优雅地回首,嘴里叼着一条肥鱼。但别被骗了,它其实是个“心机boy”!大雁的脖子和鱼的肚子都是空的,形成了一个隐藏的“油烟管道”。</p><p class="ql-block">当你在灯盘里点上灯油,产生的油烟会被热气带着,从鱼肚子钻进雁脖子,最后溶入大雁腹部存着的清水中。这样,房间里就没有油烟味了!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就已经在践行环保理念,是不是秒杀很多现代设计?</p> <p class="ql-block">刖人守囿车,西周时期的青铜黑科技。这不是一辆普通的车,这是古代贵族的“高级手办”。它有小巧的轮子,能拉着走;车顶盖能打开,上面站满了小鸟和猴子,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但最引人深思的是车门旁那个拄着拐杖、失去一足的“守门人”。他不仅是装饰,他的腋下还控制着门栓。这个设计,既真实反映了西周残酷的刑罚,也展现了古代机械制造的惊人智慧。一件小小的器物,同时展现了美、智慧与残酷,让人心情复杂。</p> <p class="ql-block">侯马盟书,春秋时期的政治档案。</p><p class="ql-block">这可能是中国最早、最完整的“黑社会”档案。5000多件玉、石片上,用鲜红的朱砂写着古老的誓言。这是晋国权贵赵氏家族与手下们举行盟誓的“约信文书”,大意是:“我发誓效忠老大,不藏私心,否则天打雷劈!”</p><p class="ql-block">这些血红的文字,将两千多年前的政治斗争、忠诚与背叛,凝固在了石片上,让我们能亲眼看到那个充满权谋与血腥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司马金龙墓木板漆画,北魏艺术的瑰宝。</p><p class="ql-block">这相当于北魏时期的“家庭教育连环画”。上面用鲜艳的色彩描绘着《列女传》等故事,画风飘逸,和“画圣”顾恺之的风格很像,是极为珍贵的北魏绘画实物。</p><p class="ql-block">在印刷术还不发达的时代,贵族们就是用这种精美的漆画屏风,来教育子女学习历史典故和道德规范。既是艺术品,又是教科书,可谓用心良苦。</p> <p class="ql-block">天下晋商:展览主要展示了明清时期山西商人的发展历程。明初,晋商以北部边塞军需和“开中制”为契机崛起,清代开辟“万里茶道”,道光年间创办票号,执金融之牛耳近百年。展览分为“渊源”“辉煌”“承传”三个单元,通过平遥日昇昌票号存银手摺、蔚泰厚汇总庄执照等文物,以及祁县乔家大院、太谷曹家大院等模型,展现了晋商的发展脉络、商业成就及精神传承。</p> <p class="ql-block">钱庄票号、万里茶道,曾经的晋商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晋商大院,繁荣晋商文化的建筑印记。</p> <p class="ql-block">以“民族熔炉”为主题,紧扣山西历史文化特色,聚焦汉唐之间文化汇集、民族融合,诠释“开放与包容”的民族品格。分为“长城内外”“平城时代”“别都晋阳”“异域来风”四个单元。“长城内外”单元展示汉代以来山西多元的文化面貌;“平城时代”单元勾画北魏平城时代历史轮廓;“别都晋阳”单元展示晋阳在中外交流、胡汉融合等方面的风采;“异域来风”单元展示中外物质文化交流,揭示北朝以来山西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辫发骑俑,鲜卑人有辫发的习俗,南朝人常蔑称其为"索头虏"和"索虏"。此俗孝文帝改制时已被基本革除。北朝后期"胡化"回潮,辫发在部分人中再度流行。目前还无法确认辫发俑的民族归属,有学者认为是突厥人。</p> <p class="ql-block">虞弘墓汉白玉石椁,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这个石椁就像一个微缩的波斯宫殿。最神奇的是,上面雕刻的人物,全是深目高鼻、黑发卷曲的中亚人面孔!他们宴饮、跳舞、狩猎,穿着波斯特色的服装,使用着异域的器具。</p> <p class="ql-block">墓主人虞弘是个来自西域的“外国人”,却在山西做官。他的石椁,就是一千多年前“国际化大都市”太原的见证,也是丝绸之路最生动的“影像资料”。</p> <p class="ql-block">佛风遗韵 :该展览系统展示了山西作为佛教文化重要传播地的历史脉络,呈现了从北朝至明清近一千五百年间山西地区的佛教艺术精华。展览分为“北朝风貌”“盛唐气度”“宋明世相”三个单元,共展出石刻造像、金铜造像、经卷、水陆画和佛经木刻版等文物144件,展品涵盖石雕、木雕、铜铸等多种材质,如程哲碑、释迦立像、菩萨头像等。</p> <p class="ql-block">戏曲故乡展厅:山西被誉为“中国戏曲艺术故乡”,该展厅分为“戏曲先声”“搬演人生”“梆音彻响”三个单元 。展品涵盖乐舞百戏俑、说唱俑、戏曲雕砖及山西四大梆子相关文物,通过实物与场景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展示山西戏曲从先秦至明清的发展历程 。展厅中还设有小孔成像互动区和皮影戏装置,为观众带来别样的戏剧体验 。</p> <p class="ql-block">“土木华章”是山西博物院“晋魂”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山西古代建筑为核心,系统梳理了自史前至明清的土木结构建筑发展史。 </p> <p class="ql-block">该展厅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分设“早期营建”“大唐遗构”“千年法式”“精工华筑”四大板块。“早期营建”讲述了从以穴为居到掌握夯土版筑、立柱搭架等造屋技能的过程,土木建筑技术在夏、商、周渐成体系,至秦汉臻于成熟,北朝时进一步融合创新。“大唐遗构”展示了隋唐五代时期的木构建筑,如南禅寺大殿、佛光寺东大殿等。“千年法式”呈现了宋代《营造法式》颁行后,建筑结构和造型趋于定型化、制度化,以及辽、金时期的建筑风格,山西现存辽、宋、金时期木构建筑占全国总量的75%以上。“精工华筑”展现了元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元代建筑风格自由奔放,明清官式建筑高度标准化、定型化,民间建筑装饰繁缛、工巧华丽。</p> <p class="ql-block">展览不仅包括山西建筑遗迹,还包括附属其中的彩塑、壁画、碑刻、匾额等艺术品。新增了天峰坪遗址出土门轴石、九原岗北朝壁画墓门楼图、唐代琉璃兽面纹瓦当等众多展品,还展示了佛光寺东大殿外檐斗拱、应县木塔剖面结构等模型展项,让观众能更直观地感受山西古建筑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玉韫华夏展厅分为三个单元,“美石有灵·礼仪以彰”单元展示礼仪和丧葬用玉,呈现玉器在祭祀、朝觐等仪式中的作用;“润泽以温·喻瑞喻德”单元聚焦佩玉文化,重点展示了西周晋侯墓地组玉佩等,体现佩玉所蕴含的道德和精神内涵;“清室雅伴·静潋芳华”单元则展现唐代至明清时期的生活陈设用玉,如青玉描金花瓣碗等,反映玉器走向世俗化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六璜联珠串饰,西周玉器之美。</p><p class="ql-block">这条出土时位于墓主胸前的项链,堪称西周版的“蒂凡尼早餐”。它由6枚精美的玉璜为主体,用绿色的料珠和红色的玛瑙珠串连而成,总共用了408个配件,奢华至极。</p><p class="ql-block">它的主人是晋献侯的夫人,可以想象,当这位国君夫人佩戴着这条流光溢彩的项链,出席重大场合时,是何等的雍容华贵,风华绝代。</p> <p class="ql-block">瓷苑艺葩展厅内容分为“星火积著”“三晋窑火”“国瓷天工”三个单元,按时代分阶段从不同视角对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演变展开叙述,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古代瓷器产生、发展的历史轨迹,重点突出三晋陶瓷在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展厅展品涵盖了从北朝、隋唐的青瓷和白瓷,到宋、辽、金诸瓷,再到元以后历代彩瓷精品。这件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恢弘大气,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p> <p class="ql-block">方圆世界展览内容:该展览依托山西博物院丰富的中国古代货币藏品,以中国古代货币发展过程中几次重大改革为节点,分为“货币萌芽”“先秦铸币”“制行铢两”“宝文千年”四个单元,系统展现了中国古代货币的产生及发展的历史轨迹,其中尤以晋及三晋货币最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山西,这片承载着五千年文明的土地,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在这片文化沃土上,山西博物院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珍藏了无数历史瑰宝。今天历时三小时,近距离接触这些<span style="font-size:18px;">千年文物、镇馆之宝</span>,就像穿越时空隧道,感受背后的传奇故事,历史的厚重扑面而来,让人沉思。这里的青铜、瓷器、石刻、佛教造像、壁画、书画等颇具特色,每一件,都承载着先人的智慧和情感,虽历经<span style="font-size:18px;">五千年时光,依然</span>充满活力,祖先的创造能力、审美观念,从一开始就在巅峰!今日相见何其有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