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立新·致远——赫山区初中教育团队赴长沙考察学习纪实

段苏丽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聚力赫山教育高质量发展,2025年10月30日,我区组织184名初中管理干部与骨干教师赴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开展系统性、沉浸式对标学习。本次考察聚焦理念更新与实践创新,致力于将优质经验转化为区域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p> 精心组织,温暖启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晨曦微露,参训教师们已于银城市场前坪准时集结。在班主任陈小玲、李茜柔老师的悉心引导下,四辆大巴车满载着赫山教育人的期待,准时向省城进发。详尽的《分车表》、温馨的天气提示,无不体现着本次活动的周密组织与人文关怀,为一天的深度学习奠定了井然有序的基调。大家带着问题而来,怀着学习之心,踏上了这场“破局·立新·致远”的教育寻访之路。</p> 文化浸润,初识麓山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长郡中学寄宿部)始建于1993年,是长沙市教育局直属的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全日制寄宿学校。2001年,学校携手百年名校长郡中学,共同组建长郡教育集团,开启集团化办学新篇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校以“质量+服务”为立校之本,秉持“学会生存,学会关心”的校训,凭借前瞻的教育理念、卓越的教学质量和精细的服务管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进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优美的环境与浓厚的文化氛围令老师们赞叹。校史馆记录着办学传统,教学楼展示着学生成果,每一处细节都体现着“以生为本”育人理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世通学校李美英老师说:“校园文化不是装饰,而是教育理念的具象表达。”</p> 理念引领,智慧共享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吕佑祥校长的课程建设讲座更让人耳目一新。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系统构建了“学生课程优化”与“教师专业发展”双核驱动的教育新生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课程建设:以校本课程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学校充分挖掘自身名师资源,大力开发校本课程体系,其核心在于:打破唯分数论:在保障学生文化成绩的同时,大力发展多元特色课程,实现因材施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激发学生潜能:旨在“让每个孩子眼里有光”,营造良性竞争氛围,真正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教师培养:以三大工程为路径,保障课程落地与师资支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卓越的课程体系需要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来支撑。我校并行推进“教师培养三大工程”,为课程建设提供坚实保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强基工程:通过青蓝工程、孵化营等举措,快速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确保课程执行的基本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先锋模范工程:依托名师工作室和项目组,推动骨干教师个性化“出模”,成为校本课程开发与创新的中坚力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 通络工程:秉持“问题即课题”理念,鼓励教师在特色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真问题、开展微研究,确保课程质量持续优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员感言1:“从学科内整合到跨学科融合,这才是提升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员感言2: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教师开发课程、课程成就学生、学生反哺教师” 的良性循环。通过名师开发特色课程实现“因材施教”,同时通过系统化的教师培养工程保障课程的活力与质量,最终共同指向“让每个孩子眼里有光”的育人目标,推动学校整体教育质量向更高层次迈进。”</p> 分轨研修,精准赋能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午后,针对不同岗位的精准赋能培训同步展开,实现了学习效益的最大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科骨干教师专题培训在杨革非校长充满情怀的致辞中拉开序幕,随后,王凤驰主任的倾囊相授,更为在场教师带来一场接地气、高实效的备考思想盛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以常规为抓手,助力"以学生为中心"教育阵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细化教学常规管理,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从备课、上课到作业批改,形成规范化、精细化的教学管理体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精准复习,从入口看出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从初一入学就开始跟踪分析,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个性化复习方案,实现精准施策、因材施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 赋能学生开展中考必胜系列活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组织"中考百日赋能大会"、"楼梯加油标语"、"答疑安排"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备考氛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 开展考前减压活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西湖毅行、抢零食活动、英语听力送惊喜等方式,帮助学生缓解考前焦虑,以最佳状态迎接中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 增强学生归属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创建学习共同体,发挥班级文化育人功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集体中找到归属感,形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风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员感言1.“常规落地见真章,精准施策有温度!原来‘以学生为中心’不是口号,而是从备课到跟踪的每一步扎实行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员感言2. “从入口看出口,成长档案里看见的是数据,更是每一个被珍视的青春!中考赋能,赋的不是压力,是希望与信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面向管理干部群体,傅新桃主任深入阐述了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的育人实践,科学架构起一个贯通教师发展、教学实施与学生成长的良性教育生态,彰显了其在规范管理中赋能生命成长的教育追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教师成长:双轨并进,分层赋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校为不同阶段的教师铺设了清晰的成长路径。青年教师在“强基工程”中通过岗前培训与“青教营”规范入模;“泵工程”以赛课为引擎,凝聚团队力量助推专业突破;“通络工程”则通过定期座谈,疏解压力、指引方向。中年教师则在名师工作室、专题项目组与送教帮扶等平台上被再次激活,依托专家引领实现教学思想的深化与转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教学管理:闭环管理,精准施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学常规通过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定流程,并结合行政听课与量化考核,形成严密的闭环管理。在学生培养上,创新实施课后服务分层走班与导师制精准补短,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让各层次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关注与提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评价体系:多维激励,导向成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创新的教师“三A评价”体系,全面衡量教学效果、教研能力与现实表现,将评价结果与职称、评优及发展机会紧密挂钩,成为驱动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引擎。同时,备课组整体评价强化了团队协作责任,推动教研共同体共进共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育人生态:文化浸润,协同共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校致力于构建支持性成长环境,专业的心理辅导、平等的家校沟通与潜移默化的文化引领(如办公室文化、楼梯化学方程式)相辅相成,共同营造了一个让师生都能感到被尊重、被支持、被激励的教育场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员感言1、“傅主任的分享,让我们看到一所名校的教育不是零散的‘点子’,而是一套环环相扣的生态系统。从激发教师内驱力的精准赋能,到培养学生成长的科学流程,这其中有温度的管理智慧,为我们回去后系统梳理本校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范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员感言2、“最让我触动的,是这套严谨体系背后透出的‘人情味’。它让我们相信,科学的管理与人的温度可以完美共存。当每一位教师都被看见、每一位学生都被赋能,教育才能真正回归‘育人’的本质,这坚定了我们做有温度、有深度教育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骨干班主任肖利辉老师分享了其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她主张以“团队建设”与“素质评价”双核驱动,赋能班级生命体蓬勃生长,其精髓可凝练为以下四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团队为基,凝聚成长之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多元团队构建班级生态,通过学习、班委、家委等多维协作,凝聚集体智慧,让教育在共生中发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评价为镜,照亮成长之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构建“四段式”素质评价机制,从日报到学期总评,关注过程与多维发展,让每个闪光点都被看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文化为脉,滋养成长之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班级精神、主题班会、家长文化等浸润日常,塑造正向价值认同,让教育在氛围中沉淀为品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激励为帆,启航成长之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明确奖罚、心灵关怀与仪式表彰,激活内在动力,让每一次努力都被回应,每一个梦想都有回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员感言1. “原来班级管理不是一个人的跋涉,而是一群人的共舞。当团队之光点亮,每个孩子都成了追光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员感言2. “从‘管行为’到‘育心性’,这套体系让我看到,教育最美的回响,是生命对生命的真切影响。”</p> 满载而归,聚力前行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夕阳西下,为期一天的考察学习圆满落幕。返程途中,老师们仍在热烈交流,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持续闪耀。此次麓山之行,不仅是一次视觉的冲击和观念的更新,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审视与方向校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赫山教育人必将把今日之所学、所感、所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各自的教育沃土上深耕不辍,共同谱写赫山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摄影:初中骨干班学员</p><p class="ql-block">文字:段苏丽</p><p class="ql-block">一审:何沅江</p><p class="ql-block">二审:黄立、张学文</p><p class="ql-block">终审:赵曲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