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此前假期带孩子走进埃及展,金字塔在灯光下泛着岁月的光泽,象形文字刻满了文明的密码,我完全沉浸在这份璀璨中。直到导游轻声说:“埃及文明曾如此耀眼,后来却被中国超越,只因它在该变的时候,没能彻底转身。” 这句话像一粒石子投进心湖,让我想起中国历代变革者 —— 他们从不畏惧打破旧局,哪怕前路布满荆棘,也始终带着彻底变革的勇气前行。这份勇气,恰与我在竹园中学这两年的经历深深契合:日子虽满是忙碌与辛苦,可我们从未停下改变的脚步,每一次调整、每一次突破,都是为了让学校朝着更好的方向生长。</p><p class="ql-block"> 校园里的变革,藏在每一件具体的小事里。从我昨天提到的统一校服,到一点点推进的课程改革、稳稳落地的青蓝工程,再到尝试用新技术为教学添力,每一步都走得不算轻松。就像课程里新增的艺术专项,本是为了让孩子们的成长多些色彩,可背后是教务老师一遍遍调整课表的繁琐,是宋老师、蔡老师等每周二周三连着上课的疲惫。可每当走廊里飘来孩子们的歌声,那些疲惫便会悄悄消散 —— 原来,为了值得的事付出,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就连曾被不少人觉得 “不够聪明” 的 AI,也在录课分析里给出了我有用的建议,这让我明白:很多时候不是新事物不够好,而是我们习惯了停留在熟悉的舒适区,唯有愿意打破固有认知,才能看见不一样的可能。</p> <p class="ql-block"> 新家委组建起来后,像是给学校的变革添了一股暖劲。他们带着对孩子的牵挂,细心发现校门口人车混行的隐患,七年级的两位家委和六年级的一位代表,一次次跑社区沟通,哪怕起初屡屡碰壁,也没轻易放弃。最后在学校的支持下,那扇小小的安全门立了起来,守护着孩子们的上学路。家长们提出的每一条意见,书记、费老师、丁老师都放在心上,一点点琢磨改进的办法。我们都清楚,改变长久以来的习惯很难,就像老树枝要长出新芽,总要经历一番挣扎。从前遇到这样的难,我或许会犹豫要不要停下,可现在我无比确定:不能停。因为每一次犹豫,都是对更好未来的辜负。</p><p class="ql-block"> 更让人安心的是,竹园中学的变革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张集已经在前面走过了一段路,他们踩过的坑、积累的经验,都成了我们的 “指南针”。我们学着避开他们曾遇到的难题,也把他们好的做法拿来借鉴,这样一来,我们的脚步就更稳,心里也更有底。比起古时候那些凭着一腔热血往前冲的变革者,我们无疑是幸运的,有前人的经验引路,有身边人的并肩同行。每当看到操场上六年级的孩子奔跑欢笑,眼里满是活力,我就更加坚信:所有的改变都没有白费。正是这些一次又一次的彻底改变,才让竹园中学像一块有吸引力的磁石,把这么多可爱的孩子聚到这里,让校园里满是生机。</p> <p class="ql-block"> 其实,不仅是学校要变,我们每个人都要学着拥抱改变。就像四季轮回,春天总要换下冬日的厚衣;就像河流前行,总要绕过阻碍才能奔向远方。我们或许会害怕改变带来的不确定,会留恋熟悉的安稳,可如果一直停在原地,就永远看不见新的风景。教师在教学里多尝试一种方法,是改变;家委在沟通中多一份坚持,是改变;家长在建议里多一点理解,是改变。每一个人的小小改变,汇聚起来就是大大的力量,能推着学校往前走,也能让我们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毕竟,生命的意义,不就在于在一次次改变中,活成更好的自己吗?</p> <p class="ql-block"> 练习瑜伽这些日子,我一直停留在同一位老师的课程里,日子久了,也渐渐习惯了这种熟悉的节奏。每次练到轮式,老师总会温和却坚定地说:“以你目前的功力,还不适合尝试这个体式。” 次数多了,我也默默在心里认定:轮式对我来说,或许就是一道跨不过去的坎,反正自己也做不到,不如就安于现状,把已有的体式练扎实就好。这种想法像一层薄纱,轻轻盖住了心里那点想要突破的念头,日子久了,连我自己都快忘了,其实也好奇过完成轮式时舒展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直到昨天,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换了一位男老师的课。课堂上,当我流畅地完成狂野式后,老师突然笑着说:“你的狂野式做得很到位,核心力量和身体柔韧性都不错,轮式应该差不多能尝试了。” 就在我犹豫的片刻,老师已经走到我身边,耐心讲解着轮式的发力要点,手掌轻轻托住我的腰腹,温柔却有力量地引导着:“别怕,跟着我的节奏,先慢慢撑起身体,感受背部的延展……”</p><p class="ql-block"> 随着老师的指导,我试着调动核心力量,脚掌用力蹬地,肩膀缓缓向后打开。当身体一点点离开地面,形成一道优美的弧线时,我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 原来,我真的能做到!虽然最终只完成了轮式的百分之七十,手臂还有些微微颤抖,可那种突破自我的喜悦,却像潮水般涌遍全身。下课的时候,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突然想起之前在竹园中学感受到的那些改变:如果不是鼓起勇气换一位老师,不是愿意尝试打破 “自己做不到” 的固有认知,这个体式,我可能永远都会觉得遥不可及。</p><p class="ql-block"> 其实,练习瑜伽和生活中的很多事都一样,我们常常会被过往的经验、他人的评价或者自己的胆怯困住,以为有些目标永远无法实现。可就像这次尝试轮式,只要愿意迈出改变的那一步,愿意给生活一个新的可能,或许就会发现,那些曾经以为的 “不可能”,不过是还没被唤醒的潜力。每一次小小的改变,每一次勇敢的尝试,都是在为自己打开一扇新的门,门后或许藏着意想不到的惊喜,也藏着一个比过去更好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 从埃及金字塔前那声关于 “变革” 的叹息,到竹园中学里每一次课程调整、每一扇安全门的搭建,再到瑜伽垫上那具终于撑起弧度的身体,“变” 从来都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藏在文明延续的脉络里,藏在校园生长的细节中,也藏在每个人突破自我的勇气里。</p><p class="ql-block"> 埃及文明因固守而黯淡,中国因历代变革者的果敢而绵延;竹园中学因一次次打破常规而聚起生机,我们因愿意尝试而解锁新的可能。这 “变”,从来不是盲目地推翻过去,而是带着对更好未来的期待,在熟悉与未知的边界上,多走一步。变,可能是教师在课表调整中的耐心,是家委在社区沟通中的坚持,是我们在瑜伽垫上克服胆怯的尝试 —— 每一份微小的 “变”,都像一滴水汇入溪流,最终能推着个人成长、集体进步,甚至让文明在时光里保持鲜活。</p><p class="ql-block"> 往后的日子里,我们或许还会遇到 “轮式做不到” 的犹豫,还会面临校园变革中的难题,可只要记得:生命的活力,正藏在每一次 “愿意改变” 的选择里。当我们不再害怕走出舒适区,不再被 “不可能” 定义,那些曾经的犹豫与胆怯,终将变成突破后的喜悦,而我们自己、我们所珍视的校园与文明,也会在这一次次 “变” 中,走向更开阔的新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