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服饰变革看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

孙炜

<p class="ql-block">从服饰变革看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p><p class="ql-block">服饰是民族文化的“活载体”,其变革轨迹清晰映照着各民族的互鉴融通。</p> <p class="ql-block">汉服的“交领右衽”曾融入满族旗袍的盘扣与收腰设计,催生了兼具典雅与利落的现代中式礼服;藏族的氆氇面料与彝族的刺绣纹样碰撞,出现在苗族盛装的裙摆上,让纹样叙事更丰富。</p> <p class="ql-block">北方民族擅长的皮毛鞣制技艺,被南方傣族用于改良筒裙御寒性能;回族的“盖头”与汉族的“绢帕”在材质选择上相互借鉴,既保留民族特色又适配不同气候。这些变革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替代,而是文化基因的重组,最终让各民族服饰在保留独特性的同时,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视觉符号的重要组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