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开篇

李晔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扬州参观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想起了作者徐则臣写的《北上》,多年前看过,只记得是讲一个意大利人发生在大运河的故事,细节已记不清,只觉得写得相当好。回家又重读《北上》,作者说“一条河活起来,一段历史就有了逆流而上的可能,穿梭在水上的那些我们的先祖,面目也便有了愈加清晰的希望”。作者通过完整的故事,清晰的结构,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再现了京杭大运河一百多年(1901年-2014年)来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历史画面。开篇就让我感动不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14年6月,大运河申遗成功的前夕,在京杭大运河济宁段近年考古出土文物中,有一封写于1900年7月的意大利语的信件,内容如下:亲爱的爸爸妈妈和哥哥,我在战地医院给你们写信。打仗了。八个国家的联军跟中国人打,一会儿是义和团,一会儿是政府军。我们从天津往北京打,半路上又折回来往天津打,有颗子弹击碎了我的左腿胫骨。医生说,好利索了我也只能是个瘸子。瘸子就瘸子吧,总比死了好。不过也不好说,战争实在太残酷,现在我闻到火药味就恶心,看见刀刃上沾着血就想吐。想顺顺当当活下来不容易。要是该回意大利你们又没见到我,说明我已经被打死了。在战场上经常想到死。跟杀人相比,我宁愿自己死。死了也好,灵魂就自由了,我可以沿着运河上上下下地跑,一趟又一趟。当年我的大偶像,马可.波罗先生,就沿着运河从大都到了中国南方。(省略)。亲爱的爸爸妈妈,亲爱的哥哥,我爱你们。我有无边无际的爱。我爱维罗纳家中的每一棵草、每一朵花,我爱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p><p class="ql-block"> 当我读到这封家书,我忍不住落泪。战争是多么残酷无情。他可以把一个个充满青春活力的无辜的生命变成魔、变成鬼。当时的中国因为羸弱,就受尽了侵略者的欺凌。但中国人民又是多么坚强、在条件如此落后的情形下,还奋起反抗,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写这封绝笔信的人是意大利的一个水兵费德尔.迪马克(中国名叫马福德),从信的内容看他是一个多么善良、单纯的人。可爱得像一个孩子。他热爱生命、厌恶战争。但又不得不远离家乡和亲人来中国充当侵略者们的战争工具。</p><p class="ql-block"> 作者用简洁、流畅的语言,从这封信开始,讲述意大利兄弟俩(弟弟在中国打仗未归、哥哥来中国沿大运河寻找)在中国发生的故事。全篇围绕大运河这根主线,描绘出发生在大运河的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从而向读者徐徐展开大运河百年的历史画卷。</p><p class="ql-block">这封信在这里只是一个“引子”,是大运河的一个绝妙开篇。我得从这儿开始跟着作者《北上》,找寻大运河的脉络,倾听运河之水流动的旋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