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海大将军倪定得传记 ,作者 郭树清

徐忠如

<p class="ql-block">据崇明档案馆徐兵先生编著的《崇明老地名文化》一书第269页《倪定得墓》一节和《崇明档案》2018年第一期馆藏《崇明倪氏家乘》简介中记载:清光绪、民国《崇明县志》以及1949年5月24日《崇明新报》刊登《不贪大将军墓》,《新民乡志》社会篇第七节《民传》(倪静德,住本乡强明大队3生产队)崇明《倪氏家乘》等记载,倪定得,字天山,号玉峰,出自“浃公后”(支派名称),迁崇第15世,行伍出身,清嘉庆(1796-1821)年间任福建水师提督,为官清廉,民间称为“巡海大将军”,又称“不贪将军”。墓地在崇明新河镇日新镇西2里处,原有“石墓门一座,及石旗杆夹一副”,在沟圈内,俗称“靠山坟”,20世纪50年代拆除。</p> <p class="ql-block">另据资料记载,倪静德后人一支迁崇明南四滧镇西倪家宅。笔者近日走访了与我住同村和熟悉的家住四滧村4组倪静德的后人,今年已96岁高龄的倪学义老先生。望着这位鹤发童颜的老人,脸色红润,精神矍铄,思路清晰,乐观开朗,说话中气也足,不失为在我心目中当年那中等身材,微瘦,为人正直,做事爽利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当笔者说明来意,问及有关世祖倪定得时,老人家十分健谈,如数家珍地回忆道:“早在约十九世纪末,祖父从崇明上沙新河一带迁至这里,渐渐成为一个坐西朝东的砖瓦房大宅院,(人称倪家七房宅)。我辈分按家谱为‘学’字辈,分别按仁、义、礼、智、信取名,我排行老二为学义”。</p> <p class="ql-block">早年,我们祖上出过一位巡海大将军倪定得,他戍守边关,号令严明,爱扶士卒和为官清廉,体恤百姓,扶危济困的诸多故事在民间传为佳话。族人以此为自傲,教育后代。然而,倪家祖辈也遵循这一高尚的传统美德,诚实守信,勤奋工作,坚守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良好家风,一直作为我们家族的精神财富,发扬光大,代代相传,延续至今。</p> <p class="ql-block">据老人回忆,20世纪60年代初,拆祖坟(在宅西约500米处,原六大队15生产队内,现为四滧村27组)时,看到有一块青砖墓碑,上面刻有谱系世祖“巡海大将军”倪定得的名字,族人便将此块墓碑存放在宅院的堂屋内。另据倪学义老人的儿子倪耀忠回忆说,他也曾看到过这块又厚又大的青砖墓碑,上面的字清晰可见。但可惜的是,在那个特殊年代里,作为“四旧”被销毁,整个家族也因此而受到牵连,留下遗憾。</p> <p class="ql-block">有关巡海大将军,在民间还流传着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相传,倪家宅上早年祖上出过一位巡海大将军,名字叫倪定得,行伍出身,以武成才。他在当炮兵时,在一次执行巡海任务时,无意间触碰到火炮发射装置,引发炮弹发射,正好不偏不倚,数发炮弹连连击中敌舰要害部位,将其击沉,立了大功。从此,倪定得被得以重用,并连连高升,一直到后来成为巡海大将军。</p> <p class="ql-block">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我们郭家与倪家之间关系甚密,时有往来,倪家是我堂叔郭秀士(又名蔚然)的外婆家,郭秀士的母亲倪菊郎同是大将军倪定得的后人,那时,倪学义等倪家人常来看望好婆。1956年,随着老人的离世,晚辈之间的来往便逐渐减少,隔了几辈后,甚至连双方之间的关系都疏远了。</p> <p class="ql-block">如今,昔日的倪家老宅早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已拆迁,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精美别致的农家别墅和现代化舒适宁静的诗意乡村,但人们对这位大将军的名字和逸闻轶事却口口相传,成为弥足珍贵的乡愁记忆。</p> <p class="ql-block">此次走访和阅读着《崇明老地名文化》一书中记载的珍贵资料,写下传记,令我心中涌起情思绵绵……</p><p class="ql-block">注:资料称倪定得,民间称倪静德,实为同一人。</p><p class="ql-block">编辑 徐忠如</p><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3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