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香山碧云寺右边涵碧斋,就是孙中山先生生平介绍与夫人宋庆龄的活动照片展览。</p> <p class="ql-block">周围树木环绕,鸟语花香,给人一种庄重而宁静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纪念堂两侧设有展览室,分为求学立志、致力革命、推翻帝制、创建民国、讨袁护法、伟大转折六个部分,概括了中山先生爱国、革命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先生为了国家的和平统一即使抱病也要北上护法,直至最后一刻仍不忘革命,发出“革命社会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呼吁。</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孙中山纪念堂,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在讲述着往昔的故事。这座融合传统与现代建筑风格的殿堂,承载着孙中山先生 “天下为公” 的宏大理想。</p> <p class="ql-block">站在堂前,思绪穿越百年,仿佛看到先生为了民主共和四处奔走的身影。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精神灯塔。</p> <p class="ql-block">在往后走,我就看到一座庄严肃穆的古建筑,门楣上悬挂着“孙中山纪念堂”七个大字,彰显着这个地方的历史重要性。</p><p class="ql-block">殿堂正中是一尊孙中山先生的全身塑像,像高2.9米,由三块汉白玉雕刻而成,展现了中山先生推翻帝制时的勃勃英姿。南侧的展柜里陈列的是中山先生的遗著和遗墨,上面记载了他一生追求真理,主张平等、博爱、天下为公的思想。北侧陈放的是前苏联政府敬送的玻璃盖钢棺。由于钢棺运送到北京时中山先生的遗体已经入殓达半月之久,未曾使用,之后将它停放在这里作为对中山先生永久的怀念。在纪念堂两侧的墙壁上镌刻着中山先生致苏联政府的遗书。</p> <p class="ql-block">中山堂是一座向东开口的U型院,南、西、北面有房,中间为院子,东沿中间为出入口步阶。</p> <p class="ql-block">入门大厅为孙中山先生坐像前面释牌书:1866~1925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暨全国各地中山业余学校敬献</p> <p class="ql-block">纪念堂两侧设有展览室,分为求学立志、致力革命、推翻帝制、创建民国、讨袁护法、伟大转折六个部分,概括了中山先生爱国、革命的一生。孙中山先生为了国家的和平统一即使抱病也要北上护法,直至最后一刻仍不忘革命,发出“革命社会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呼吁。</p> <p class="ql-block">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之后灵柩曾停放于香山碧云寺内最高处的金刚宝座塔内。</p> <p class="ql-block">1929年中山先生的灵柩前往南京紫金山时,为纪念中山先生遗体暂厝之地,时“国民政府”在普明妙觉殿立“总理纪念堂”,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和哀悼仪式,灵柩移葬南京中山陵后,移灵时更换出的中山先生的衣帽,被放回原殓的楠木棺中,封入现中山纪念堂后的金刚宝座塔内,在金刚宝座塔石券门石塔立“总理衣冠冢”。</p> <p class="ql-block">塔基呈方形,砖石结构,外砌虎皮石。进券门登石阶可达宝座顶,宝座上别具一格:建有一座屋形方塔、一座圆形喇嘛塔,其后尚有五座十三层密檐方塔:四座小塔各占一隅,一座大塔独居中央。</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重修碧云寺后改名为“孙中山纪念堂”(宋庆龄题写)和“孙中山先生衣冠冢”,以为后人瞻仰。在迈进碧云寺的门槛后,我们看到一座庄严肃穆的古建筑,门楣上悬挂着“孙中山纪念堂”七个大字,彰显着这个地方的历史重要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周围树木环绕,鸟语花香,给人一种庄重而宁静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在这之后,我们去参观了孙中山先生衣冠冢所在的金刚宝座塔。金刚宝座塔高34.7米,由塔基、宝座、塔身三层构成。</p> <p class="ql-block">图为玻璃盖钢棺</p><p class="ql-block">1925年3月30日苏联政府送来的玻璃盖钢棺,因孙先生已入殓,未使用。这座钢棺承载着孙中山先生最后的尊严和荣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