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考终于到来了,按规定考场不能在本校,定阳铁中初三年级学生被安排在当地的矿务局中学考场参加中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考进行三天,班主任每天都到现场组织学生、解决问题,科任老师是考到他所教的科时就到现场盯着。英语考试在中考第三天下午,也是中考收尾。李想来到考试现场,考试开始后,他站在考场外,思索着几年来的教学经历:他在英语领域白手起家,可谓一穷二白,三年来卧薪尝胆,专攻英语,走的是“白专道路”,对世上的流行事物懵懂少知,流行歌曲不会唱,邓丽君何人不知晓,喇叭裤蛤蟆镜看着别扭,新出现的影星叫不上名,这些事物连初中学生都门清。可是事物总是相辅相成,有一头没一头,李想的失去却换来了一门新知识,具备了一项新本事。值不值?当然值,知识是人生的必需,失去的那些无非只是时髦,过后就烟消云散,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证明果然如此。现在他又向更高的目标猛进,要从只有初二的文化程度,跳越高中阶段,一跃到达大学毕业的高台!他既兴奋又紧张,“那个十年”已耽误了他的大好青春年华,青春一去不复返,艰难奋斗未来时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正想着,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考生陆续走出。 曾琳、颜霞走出来了,她俩很高兴,看样子考得不错。她们见到了李想,赶紧说:“李老师,你押对了好几道题呢。”“我哪会押题,咱们做了那么多练习题,碰巧赶上了同类的题。我提倡多做题就是为了多见题,多开拓思路,我学电大英语时就有这体会。”李想说。崔永江也低头过来了,李想知道他答题不会多好。不过崔永江倒显得没什么,他说:“我这次中考各门都考得不好,也不准备上高中了,先干点临时工,等接我爸爸的班,进工务段干养路工吧。”李想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人各有志,不能勉强,即使以后接了你爸的班,有了正式工作,还是要继续学习的,初中文化水平肯定跟不上时代的需要。铁路养护将来要机械化,要用的知识多了去了,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崔永江不好意思,挠了挠头说:“我后悔当初没好好学,现在都晚了。”“不晚,你才十几岁,我28岁才学的英语,不是现在都当了英语老师了吗?事在人为,你只要下了决心,别人能干好的事儿你也能干好!”崔永江点了点头,跟李想招招手,慢慢离开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考的试卷是县教育局组织统一阅卷的,抽调了各校各科资深教师阅卷,朱福来老师参加了英语科的阅卷。李想教的初三年级英语成绩出来了,每个班有十几个学生在及格以上,曾琳依然是分数最高,90分以上,在全县中考生中也算最高分之一,年级英语平均分在全县各校中处于中等水平。这样的成绩虽然看着不是太好,但在定阳铁中几次全县英语统考中是成绩最好的一次。再说李想的英语从零开始学起,边教学边自学,取得这样的成绩叫学校更放心了,也更说明了他已胜任英语教学的岗位了。当年学校送他接受短期培训英语,已较快取得了效果,为定阳铁中英语教学奠定了基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接着他参加了电大文学专业的第二次期末考试。电大的文学专业的考场每学期不固定,因为晋中地区各县学此专业的人不太多,基本是语文教师或党政机关负责宣传的官员。因此把此专业的考场集中在一个县,各县考生都去这个县参加考试。上次是在灵石县,李想坐火车前往,好在定阳与灵石相隔不远,车次也多,李想参加考试当天可来往。这次转到了定阳,在一个学校借用教室,这里不光有文科类专业还有理工科专业的考试。电大的考试如同高考,全国统一时间进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李想的电大文学专业学习已进行了一年暨两个学期了,通过了哲学、写作、应用写作、现代汉语、中国文学史部分阶段课程的考试。这些课程有的是一个学期结业,像哲学、应用写作;写作和现代汉语是两个学期结业;中国文学史要学四个学期,两年的时间才能结业。每次考试及格便给予相应的学分,只有学分够了才能结业,所有学科课程都及格并论文答辩合格才能发给毕业证书,因此有个说法:电大是宽进严出,像自学收听生不经过招考也可跟着学习,但如一门课程一次考试不及格,没有补考机会,以后就拿不到毕业证书,只能等再跟下届重学重考,没有毅力的人会前功尽弃。好在李想两学期几门课程考试都是一次通过,除了哲学60多分以外,其余都是70分以上,写作课两次考试都取得80多分的好成绩。由此看来,李想从小就喜欢写作,曾被小学老师称为班里的小作家是有道理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当然,李想的自学是艰难的,他担负着初中毕业班紧张繁重的教学,面临着中考的压力,还要背水一战,一次通过电大文学专业每门课程每次的考试,可谓亚历山大啊!中央电大文学专业课程大部分是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授课的,每周除周日外都有授课,好在都是下午四点之后,那个时间段学校的下午课都结束了。有时老师恰好这个时间开会,李想就拿着收音机,坐在最后边,戴着耳塞机收听课程广播,对开会内容就不清楚了,不过大部分不是紧急的事情,事后也可知晓。校长看见了装没看见,老师们看见也司空见惯了,都不吭声。这些无疑是暗地支持他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全校找不出第二个人,看来李想常常是不按规则出牌呀。夏天夜晚,他扎在土坯房里挥汗如雨看书做题,冬天他在气温冻手脚的屋里艰难地学习,周日他抱书埋头在学校办公室苦读,虽然学校与家只有几分钟路程,他甚至叫妻子送饭到学校,也顾不上回家去吃。想想,教学加自学,他要付出多大的精力啊,一次又一次通过考试,让他兴奋,满满的成功感,激励着他勇敢地拼搏向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他原以为自己的语文学得好,文章写得好,但一学习,叫他吃惊。文学知识是那样博大精深,他以前写的文章就是简单的记述文,稍加描写的可称为初级散文,只不过比有的人的词汇用的多一些,编排的更活泼,使文章生动一些而已。但写好文章却不是那么简单,词句的运用、素材的选择、描述的手法都有讲究,况且除了文学作品外,还有应用写作,应用写作里还包括办公用的报告、请示(两者是不同的)、总结、公告等等;除此之外还有新闻写作,里面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消息报道的写作还有导语、背景、主题等等要素。光写作就有那么多的东西要掌握,其他课程的内容更复杂,中国文学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中华历史积累了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最早的原始时代诗歌,每句只有两词,却描绘出生动的劳动和生活场面,叫人仿佛穿越回到了几千年前。李想如饥似渴地吸取着丰富的文学知识,在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大海中畅游。他开拓了眼界,扩大了视野,知识就是力量,电大文学专业知识赋予他坚强的力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学校的教学楼在新学年启用了。所有班级和办公室全搬进了新楼,教室明亮了,暖气使用了,告别了冬天生火的的不便。只是仍没有实验室的地方,学生们的物理化学实验还是老师在课堂简单地演示,学生们不能亲手操作,以后还得建实验楼,再等待着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另一个好消息是铁路正修建职工宿舍楼,只是在火车站的北边,中间相隔有12股车站站场的铁路股道,建好后李想就有机会搬进楼房,虽然上下班路途远了,隔着火车站不太方便,可终究比住土坯房强。李想盼望着、等待着楼房的建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学校党支部经研究吸收了李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也是李想多年的夙愿。在支部大会上,党员们发表了意见:李想从十年前就提出了入党申请,经过了多年的考验,经历了几次波折,始终没有动摇信念。特别是进入铁中以来克服困难、听从安排,在没有一点英语的基础上,努力自学,很快掌握了英语知识,逐步提高教学能力,为学校英语教学做出了贡献。同时希望李想更上一层楼,进一步增强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李想很激动,他回顾了自己17岁踏入社会至今十几年来的经历,有挫折的痛苦,有成功的喜悦,但总的是向好的方面发展。学校给予他施展才能的环境,讲台造就他掌握本领的机会。他的人生是多姿多样的,从事过农民、工人、干部、教师等多种职业,他为此感到幸运,他了解了社会最底层人的生活,体验到了人间的酸甜苦辣,这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李想下一步除了继续自学外,教学上如何安排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待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