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大街博物馆群

浩瀚的大海

<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25日清晨5:30,天光未明,我们从天津西沽公园登上旅游大巴,开启了“淄博红叶2日游”的旅程。车窗外,天空阴沉,橙黄的晨光被厚重云层遮挡,只在地平线边缘晕开一圈暖色。公路笔直向前,两旁是开阔的田野与稀疏的树木,秋意悄然蔓延。车内静谧,有人打盹,有人凝望窗外,而我心中已悄然铺展出对周村的想象——那是一座活着的商埠古城,正静静等待我们走进它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途中……</p> <p class="ql-block">  途经海兴服务区时已近八点半,我们下车稍作休整。现代感十足的服务区整洁明亮,蓝底白字的“海兴服务区”在晴空下格外醒目。人们匆匆来去,有人买水,有人拍照,还有孩子围着宣传牌嬉笑。短短十几分钟的停留,像是现代生活的一次呼吸间隙,随后我们再度启程,朝着历史深处驶去。</p> <p class="ql-block">  临近中午11:10,周村古商城终于出现在眼前。入口处那座高大的黄色牌坊上,“周村古商城”五个大字熠熠生辉,两侧“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牌匾诉说着它的荣光。跨过门槛,仿佛穿越了时空——青砖灰瓦的街巷纵横交错,屋檐下红灯笼轻轻摇曳,空气中飘着烧饼的焦香与茶香。我忍不住放慢脚步,任自己沉入这座“中国活着的古商业街市建筑博物馆群”。</p> <p class="ql-block">周村大街博物馆群</p> <p class="ql-block">  大街周村古称“金周村”,被誉为“天下第一村”。大街是周村最大的、最古老的商业街,全长500多米,是周村的主要商业中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街”牌坊是古商城的北门,也是整条商业街的灵魂所在。牌坊上“大街”二字出自舒同先生之手,笔力遒劲,自成“舒体”。听导游说,过去能并行两辆马车的街道便可称“大街”,而周村这条街虽不宽,却曾“日进斗金”。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周村开埠,胶济铁路贯通,南北客商云集,五行八作齐聚,一时间商号林立,市声鼎沸。如今走过这里,仍能感受到那份“东方商埠”的余韵。</p> <p class="ql-block">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我们曾在2021年10月22日,游览周村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这次重游,我特意寻访了“遇见周村”博物馆。三年前初来时匆匆一瞥,只觉古意盎然;今日再至,却多了几分懂得。石阶前那对石狮子依旧静默守候,门楣上“周村遇见”四字倒映着时光的巧思。推门而入,老物件、旧招牌、泛黄的照片,一一讲述着鲁商的诚信与智慧。原来,所谓“遇见”,不只是游人与古城的邂逅,更是现代心灵与历史回响的悄然相认。</p> <p class="ql-block">  走进“百年邮局”,时间仿佛凝固。黑底金字的招牌庄重沉静,店内陈列着各式邮票、明信片与老式电话机。1866年民信局兴起,1878年海关试办邮政,周村成为我国最早开展邮政业务的城市之一。德国、日本相继设局,电报、电话陆续开通,这里曾是信息流通的前沿。我挑了一张明信片,写下几句闲话,投进邮筒——仿佛也把此刻的感动,寄给了未来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  街角一家名为“鑫源斋”的小店吸引了我。门楣上黑底金字的牌匾古朴雅致,店内陈设简洁,一篮核桃摆在木凳上,标着“十元”。老板见我驻足,笑着招呼:“自家种的,香得很。”几句寒暄间,竟觉亲切如邻家。这不正是鲁商文化中“厚道、诚信、亲商”的缩影?不张扬,却让人安心。</p> <p class="ql-block">  转过一条小巷,一面蓝砖墙上挂着“粗粗”牌匾,拱门内挂着一件明黄色的传统服饰,朴素中透着庄重。门旁绿藤攀爬,监控摄像头悄然嵌在墙角——古老与现代在此奇妙共存。我忽然明白,周村之所以“活着”,正因它不曾将历史封存,而是让传统在当下继续呼吸、生长。</p> <p class="ql-block">  鲁商文化馆藏在街巷深处,黑底金字的“鲁商文化馆”牌匾下,另有一块写着“齐风清韵 公廉商埠”。馆内以周村商埠发展为主线,从齐国工商立国讲到今日营商环境建设,层层递进。最打动我的,是那一句:“以一流营商环境培育投资热土。”原来,诚信、开放、包容的鲁商精神,从未过时,反而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p> <p class="ql-block">周村酱坊</p> <p class="ql-block">一村烧饼世家</p> <p class="ql-block">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旧址</p> <p class="ql-block">齐风清韵 ,公廉商埠。</p> <p class="ql-block">鲁商文化馆</p> <p class="ql-block">  午后,我在一处小院落坐品茶。青砖石板路旁,油纸伞轻撑,汉服飘然,茶香氤氲。墙上挂着“做个闲人喝茶去”的木牌,茅草屋顶下,竹椅静候。我捧起一杯清茶,看阳光透过树叶洒在石阶上,斑驳陆离。这一刻,脚步慢了下来,心也静了下来。所谓人间烟火,不过如此。</p> <p class="ql-block">  庭院中央的竹桌旁,几位游客低声谈笑,伞下“茶与四季”的招牌随风轻晃。我忽然想起一句话:“时间煮雨,岁月缝花。”在这座千年商埠里,时间不是奔流向前的洪流,而是缓缓流淌的溪水,浸润着每一块砖、每一道门、每一缕香气。</p> <p class="ql-block">  瑞蚨祥纪念馆前,一尊长袍人物雕像静静伫立。门两侧对联写道:“麻棉猫葛总因时,紫白红黄皆自色。”这里曾是孟洛川起家之地,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正是用瑞蚨祥的布料缝制。历史在此交汇,商业与家国情怀融为一体,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紫轩堂</p> <p class="ql-block">华安茶庄</p> <p class="ql-block">  丝绸文化体验馆里,我看到了“顺兴成”绸坊的旧影。严格的质量制度、远销京津的精品绸缎,诉说着周村“丝绸之乡”的辉煌。而今,丝市街虽不再喧嚣,但那些关于品质与信誉的故事,依然在街巷间流传。</p> <p class="ql-block">  周村地处渤海之滨,在春秋时期,就是与古朝鲜、日本、俄罗斯等国海外丝绸贸易的重要城市。秦汉时期,中国与西亚、地中海沿岸国家的贸易通道进一步疏通,以中国丝绸为主要商品的著名丝绸之路,成为世界上最早、贸易量最大的国际商路。周村丝绸一年一季,质量更为上乘,李白曾用“天上取样人间织"来形容周村丝绸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民俗展览馆内含历史文化展览馆、丝绸文化体验馆,主要包括历史名人、非遗展厅、民俗风情、丝路商都、传统婚俗、丝绸之乡、丝路之源、丝绸风尚等十五个展厅。蒲松龄在周村西铺教书著书30余年,完成的《聊斋志异》创作事迹、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一马三司令的抗日故事收录于民俗展览馆中。现馆内收藏青铜觥、汉代战剑、秦砖、明清灯台、圣昌盒等300余件历史珍品,还收录了周村烧饼,周村芯子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龙洗</p> <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景区上演“抛绣球招婿”。鼓乐齐鸣,小姐登楼,绣球一抛,众人哄笑争抢。抢到的游客被请上楼“拜堂成亲”,穿凤冠霞帔,行三拜礼。虽是游戏,却让人真切感受到宋元民俗的热闹与浪漫。周村,不仅用建筑留存历史,更用活动唤醒记忆。</p> <p class="ql-block">  周村是丝路之源,鲁商发源地,其因丝而城、因丝而商、因商而兴,至清末民初而繁盛至极,所以民俗展览馆向游客系统展示了周村地区的丝绸文化和商业文化。民俗展览馆内又通过情景再现、场景重建,细腻的还原传统婚俗,以聘媒、定亲、催妆、结婚四大传统婚俗主线,让游客零距离感受传统民俗婚礼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御笔亲赐“天下第一烧饼”</p> <p class="ql-block">葫芦之家</p> <p class="ql-block">尚书府食林苑</p> <p class="ql-block">坊善斋</p> <p class="ql-block">旱码头</p><p class="ql-block"> 周村古称“金周村”,被誉为“天下第一村”,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周村的古商城,称为大街或古商业街。也称旱码头,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等古商业街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周村古称“金周村”,被誉为“银子市街,这是因为古代钱庄票号多汇聚于此而得来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戏台</p> <p class="ql-block">  丝市街,它被认为是周村丝绸贸易繁荣的象征之一,这条街作为蚕丝交易的专业市场已有4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状元阁位于丝市街北侧,其主人是周村历史上的武状元王应统。王应统祖籍山东长山县,清康熙二年(1663年)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王应统在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参加乡试中武举;翌年,赴京试中进士,应殿试一举夺魁,被钦点力状元。</p><p class="ql-block"> 状元府始建于明末,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扩建成当下的规模。状元府后遭破坏,2006年,其第十八代旁系子孙王辉、王博先生斥资干余万元,在原址上恢复部分建筑。整座建筑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建筑风格,三进深院落,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建有花园和演武场,总占地面积达3330平方米。整个府邸的建筑风格和规模彰显了官宦人家的风范,既有官府的威严氛围又有居家的闲适情调,三进院呈阶梯状一院高过一院,寓意“步步高升”。</p> <p class="ql-block">缘木坊</p> <p class="ql-block">  周村古商城还拥有许多古建筑和遗迹,如状元府、古寺庙、民宅、票号等,它们都保持了古朴的明清原貌和历史本色。</p><p class="ql-block"> 电视剧:大染坊,闯关东,旱码头拍摄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  游在周村,我的脚步始终无法停歇。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回音里,每一眼都看见文化的延续。这里没有冰冷的博物馆玻璃,只有可触摸的生活、可参与的传统、可品味的人情。在周村古商城,我不仅看见了过去,更感受到了一种让古老文明持续生长的力量——它是旅途中最温暖的一站,也是心灵最丰盈的栖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