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留园

云淡风轻

<p class="ql-block">苏州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世界文化遗产,以精湛的建筑艺术、不规则布局和冠云峰等核心景点著称,代表清代园林风格,融合山水石木于一体,展现“咫尺山林”的造园智慧。‌</p><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与地位</p><p class="ql-block">留园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初为徐泰时“东园”,清嘉庆年间刘恕改建为“寒碧山庄”,光绪年间盛康购得后更名“留园”,寓意“长留天地间”。1953年修复后开放,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整个园林采用不规则布局形式,使园林建筑与山、水、石相融合而呈天然之趣。利用云墙和建筑群把园林划分为中、东、北、西四个不同的景区。留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相续有七百米之多,颇有步移景换之妙。建筑物约占园总面积四分之一。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p> <p class="ql-block">留园,曾名“东园”、“寒碧山庄”,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留园路338号,南临留园路,北至半边街,东邻市汽车客运集团有限公司,西为绣花弄,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始建,其后多有荒废易主,1953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复留园,其后不断修缮整治。</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6日,天气晴朗。这是我们来苏州的第四天,今天将要游览的是苏州留园,国家四大名园之一,被称为吴中之冠的留园,令我们期待满满。</p> <p class="ql-block">走进留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绿树成荫,碧水环绕,留园如此美丽清新,令我惊叹、称奇。</p> <p class="ql-block">古木交柯</p><p class="ql-block">原留园十八景之一,古柏与女贞交柯连理,乃祥瑞征兆,惜老树已枯死。今补植翠柏、山茶,一台、一匾,以粉墙作纸,成一帧立体国画。</p> <p class="ql-block">绿荫馆玻璃花窗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八角框景窗,绿竹游人映入画中。</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倒映在清澈的湖中,飒是美丽。</p> <p class="ql-block">游人如织,沉醉在如画的美景中。</p> <p class="ql-block">建筑精美,绿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清末学者俞樾在《留园记》中写道:“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直接赞誉留园为苏州园林之首。另有一句“长留天地间,山水有清音”,强调园林的永恒与自然清韵。‌‌</p> <p class="ql-block">长留天地间,山水有清音。</p> <p class="ql-block">留园的厅台楼榭端庄大气,景色超然。</p> <p class="ql-block">湖水与轩榭浑然天成,构成江南园林的古典之美。</p> <p class="ql-block">静态美越然而上,每一桢都透着江南美景的婉约天成。</p> <p class="ql-block">像不像一幅秀美的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清澈的湖水,精致的厅台,留园的建筑之美更胜一筹。</p> <p class="ql-block">水天一色,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与湖水共情</p> <p class="ql-block">断霞峰如此小巧精致,周围的景色太过漂亮,大有喧宾夺主之势。</p> <p class="ql-block">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p><p class="ql-block">吴中名园之冠</p><p class="ql-block">闻木樨香轩</p><p class="ql-block">木樨即桂花。闻木樨香,取晦堂禅师启发黄鲁直闻桂香而悟禅道的禅宗公案故事,典出宋《罗湖野录》、《五灯会元》,言禅道如同木樨花香,虽不可见,但上下四方无不弥满,所以无隐。建筑四周遍植桂花,为赏秋之所</p> <p class="ql-block">中国四大名园之一</p><p class="ql-block">吴中名园之冠</p><p class="ql-block">远翠阁 自在处</p><p class="ql-block">楼上远翠阁,取方干诗“前山含远翠.</p><p class="ql-block">罗列在窗中”之意命名。楼下“自在处,言心得自在之地,佛教语。陆游诗“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借花的恣心自在之态,表达出自我的自在心态。</p> <p class="ql-block">岫雲峰像两只小动物般憨态可掬</p> <p class="ql-block">冠云峰</p><p class="ql-block">相传为北宋宋徽宗“花石纲”遗物,冠云峰重五吨,高六点五米,冠云峰之名因其石巅高耸,四展如冠,取《水经注》中“燕王仙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高霞云岭”之句,形神兼备,冠云峰之名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冠云峰巍然耸立,可称为留园的鎮园之宝。</p> <p class="ql-block">与吴中名园之冠拍张照片留作永久的纪念吧</p> <p class="ql-block">长留天地愿何宏,园系南州第一工”。以“石势轩昂才子气,树容伛偻古稀翁”等句刻画园中奇石与古树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冠云峰似美少女般神态优雅,仰望着蓝天。</p> <p class="ql-block">东园一角</p> <p class="ql-block">与拙政园一样,花形漏窗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玻璃花窗窗窗新颖别致,处处彰显江南古典园林之美。</p> <p class="ql-block">框景窗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玻璃花窗造型美丽,是我们姐俩的最爱。</p> <p class="ql-block">两位游人神态端庄俨然如画中人</p> <p class="ql-block">像不像菊花漏窗?雕的真是漂亮极了!</p> <p class="ql-block">玻璃花窗也是各有千秋</p> <p class="ql-block">留园建筑之美尽显精雕细琢,工艺精湛,配以江南园林的精致和婉约令人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五峰仙馆</p><p class="ql-block">明万历时为“后乐堂”,清同治间园主</p><p class="ql-block">盛康觅得文徵明停云馆藏石,取名为“五峰仙馆”,喻指馆前厅山为庐山五老峰。该建筑华丽、精美,集江南园林厅堂经典之最,又因梁柱均为楠木,故又名“楠木厅”。</p> <p class="ql-block">楠木精美华贵,据说一根楠木柱子可以换上海昂贵的楼房。</p> <p class="ql-block">五峰仙馆内的天然大理石屏风</p><p class="ql-block">五峰仙馆内陈列有天然大理石屏风,与冠云峰、楠木殿并称“留园三绝”。该屏风为清代遗物,具有较高历史价值。 ‌</p> <p class="ql-block">汲古得修绠</p><p class="ql-block">为园主书房。取自唐韩愈诗“归愚识夷涂,汲古得修绠”之意题额名。绠,井索。修绠,即长索,意思是钻研学问好像汲深井水一样,必须得用长绳。</p> <p class="ql-block">留园的曲廊,优雅漂亮!蜿蜒曲折相继竟有七百多米长,难怪留园摘得吴中桂冠之美名,不是浪得虚名,而是实至名归啊!</p> <p class="ql-block">满屋清翠关不住,一丛翠竹出窗来。</p> <p class="ql-block">走进苏州留园园林寻展馆,寻觅园林建筑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圍林尊迹</p><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上有天堂,下有苏杭。</p><p class="ql-block">苏州,这座有着二千五百余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自古风物清嘉、经济繁荣、人文荟萃。优越的自然条件,深厚的历史文化,得于天工人巧的高妙结合,造就了园林之城。</p><p class="ql-block">苏州园林溯源于春秋,发展于晋唐五代,繁荣于两宋,全盛于明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文人的写意山水园。园林主人多为贬谪还乡的归隐文人、无心爵禄的美由名士和崇尚风雅的官僚富商。他们饱读违书,富有学养,诗意栖居于自己精心营构的世外桃源。他们的文化觉醒,也涵养了以苏州古典园林为代表的江南诗性文化,其审美特质构建了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后花园。</p><p class="ql-block">为弘扬优秀文化,传承名园瑰宝,活化历史遗产,我们从近4万卷馆藏档案资料中精选图照实物,举办“园林寻迹”展览,让大家在兰台世界里,深入感知园林文化,共同见证苏州园林保护发展。</p> <p class="ql-block">林泉掠影</p><p class="ql-block">苏州是著名的园林城市,园林是苏州的城市名片。苏州园林起始于春秋、发展于晋唐、繁荣于两宋、全盛于明清,历史悠久、艺术精湛、影响深远,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最高成就,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评价苏州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折射出中华文化中“取法自然、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p> <p class="ql-block">園林歳華</p><p class="ql-block">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七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将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遗产的申报、保护和管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旗舰项目。</p><p class="ql-block">今天,世界遗产已然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资源保护、文明间对话、国际治理和文化表达的重要平台。世界遗产保护的基本目标从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扩展为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p> <p class="ql-block">蘇園遺珍</p><p class="ql-block">苏州历史上人文荟萃,才子状元、能工巧匠辈出,</p><p class="ql-block">他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他们设计建造的园林集中华传统文化之大成。作为物质载体的山水、花草、树木、建筑、家具、碑刻、匾额等,与苏州传统手工艺术息息相关,给人以典雅精致的享受,是古代仕宧园居生活的遗存,也是今人仿效复制的蓝本。</p><p class="ql-block">鬼斧神工香山帮</p><p class="ql-block">苏州园林是历代能工巧匠造园技艺传承发展的缩影。位于太湖之滨的苏州香山,自古建筑工匠辈出,史书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于香山”的记载,人称“香山帮匠人”,代表人物为蒯祥、姚承祖等。明清以后,香山帮逐渐形成了集木作、泥水作、砖雕、木雕、石雕、彩绘油漆等多工种于一体的传统建筑行业。</p> <p class="ql-block">金砖是铺地方砖的雅称。据古籍《金砖墁地》记载:“是专为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之作金石之声称‘金砖’”。明成祖朱棣大兴土木建造紫禁城,特派官员到苏州陆慕监制金砖。苏州园林也有金砖,铺地规格小于皇宫,园林里的御制金砖多为陈设。图为留园洞天一碧的金砖方台。</p><p class="ql-block">御窑金砖的烧制</p><p class="ql-block">工艺围绕一年二十四个节气,顺应天时进行取土、练泥、制坯、烧制、出窑、打磨等,制作工序达二十九道之多,道道工序环环紧扣,一道不达前功尽弃。图为金砖制作天道人事图。</p> <p class="ql-block">百戏之祖昆曲</p><p class="ql-block">昆曲,发源于苏州昆山。因这种腔调软糯、细腻,好像江南的水磨粉,故称“水磨调”,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昆曲与园林密不可分。不但曲名与园林有关,而曲境与园林更互相依存,曲境即园境,园境又同曲境。苏州的拙政园、沧浪亭、留园、天平山庄等旧时都有唱昆曲的场所,园主人甚至蓄养昆曲家班。图为留园东园一角原有的一座双层戏楼,可三面看戏,是最早使用电灯照明来强化舞台效果的戏楼。</p> <p class="ql-block">张大千寄情网师园</p><p class="ql-block">张大干(1899-1983),号大干,四川内江人,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与二哥张善孖创立“大风堂派”,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畬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p><p class="ql-block">“南张北溥”。</p><p class="ql-block">1932年,国画大师张善孖、张大千借寓网师园,作画会友,谈文论艺。他们在园内殿春籍豢养了一只小老虎名虎儿,兄弟合作以虎为题,善孖画虎,大干补景,图词搭配,作《十二金钗图》。十二幅图谱中的虎儿干娇百媚,配以《西厢记》中的十二句绝词,借王实甫之口,慨叹世局之沧桑。</p><p class="ql-block">张大干等人与虎几在</p><p class="ql-block">网师园合影</p><p class="ql-block">张大干绘《网师园小景》张善孖《十二金钗图》:</p><p class="ql-block">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p><p class="ql-block">张善孖、张大干、叶恭绰等</p><p class="ql-block">在网师园殿春簃</p><p class="ql-block">张善子、张大干爱虎如儿。虎儿去世后,葬于网师园殿春簃。1982年,旅居台北的张大干怀念网师园旧居、寄情虎儿,书寄一纸墓铭,上题:“先仲兄所豢虎儿之墓”。1986年,苏州园林部门按此书刻石立碑于网师园殿春簃院内。</p><p class="ql-block">20世纪30年代张曾孖在冷泉亭(后为虎儿墓及墓碑)</p><p class="ql-block">20世纪80年代立的</p><p class="ql-block">虎儿墓碑</p> <p class="ql-block">文心雅韵</p><p class="ql-block">苏州园林宅园合一,是农耕文明的最高生活典型,也是“生活的艺术”和“艺术的生活”,体现在园居生活场景中个性化、艺术化的空间环境:可居、可行、可游、可赏。实用与审美结合,舒适与想象相伴,达到“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的境界,文人逸气,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文氏家族营建园亭</p><p class="ql-block">明代文徵明家族历代工书善画,并把书画造诣融入园林,或造园、或设计园林、或研究园林、或画园、或咏园,七世有园,自构园亭17处左右,可谓高贤胜境交相为重。</p><p class="ql-block">文徴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徵明,长洲(今苏州吴县市)人,以画、书、诗三绝和从事艺术活动时间最长而成为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他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吴门四才子”,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p><p class="ql-block">明正德初年,因官场失意而还乡的御史王献臣,以大弘寺旧址进行拓建。文徵明与王献臣私交甚好,曾先后四次依园中景物绘图,留存至今者为明嘉靖十二年(1533)所作绢本册页,有若墅堂、倚玉轩、小飞虹等三十一幅,每图配以诗,每诗书以序,并作《王氏拙政园记》。</p> <p class="ql-block">湖石</p><p class="ql-block">当时的石湖别墅规模宏大,景色秀丽。南宋淳熙八年(1181)宋孝宗御书“石湖”二字钦赐,以示荣宠,范成大自此改号为石湖居士,并将御笔勒书,来纪念这旷世盛典。图为宋孝宗御赐“石湖”(国家图书馆藏)。</p> <p class="ql-block">營繕紀事</p><p class="ql-block">晚清以降,古典园林的命运随国运衰退而渐败。新中国成立后,苏州古典园林修复工作全面展开,逐步从恢复性保护、建设性保护、挖掘性保护走向开发性保护、接轨性保护,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保护之路。20世纪70年代末“明轩”落户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使苏州园林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让苏州园林这一文化名片更加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匠心躬耕话修复</p><p class="ql-block">1953年,苏州市委市政府按照 “重点修正,一般维护,先修名园”的方针,聘请园艺专家和古建匠师开展园林修复工作。</p> <p class="ql-block">留园是苏州园林中遭受破坏最严重的的一个。时任园林修整委员会主任谢孝思带队抢修留园。历时七个月,花费五万元,一代名园重放光彩,被称作“建筑史上的奇迹”。园内五峰仙馆的楠木柱在敌伪时期被军马啃成了葫芦形,修复时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将无法保留的截去,两段甚至三段再拼成一根大柱,予以原真性修复。</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塔保护修缮</p><p class="ql-block">虎丘云岩寺塔俗称虎丘塔,已有千余年历史。虎丘塔七级八面、高47米,塔体向东北倾斜,塔尖倾斜2.34米,塔身倾斜度为2.54度。1961年虎丘塔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虎丘塔历经1956年-1957年、1978年-1986年、</p><p class="ql-block">2014年-2015年的三次修缮。图为1860年左右的虎丘塔。</p> <p class="ql-block">飞向海外的第一道彩虹</p><p class="ql-block">20世纪70年代,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购了一批珍贵的中国明代家具。为了提供一个衬托这批家具的陈设背景,1978年春,美方致信中国国家文物局,请求帮助建园。当年12月,中美正式签约,以苏州网师园殿春簃为蓝本建园,将项目命名为“明轩”。明轩出口,不仅造就了中美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更是开创了苏州园林出口海外的先河。</p> <p class="ql-block">明轩,不仅造就了中美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更是开创了苏州园林出口海外的先河。之后的四十年,四十余座苏州园林,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竞相绽放,苏州园林文化犹如一股涓涓细流,在世界各国注入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强大力量。</p><p class="ql-block">海外主要园林名录(部分)</p><p class="ql-block">德国</p><p class="ql-block">慕尼黑</p><p class="ql-block">“芳华园”</p><p class="ql-block">540m°</p><p class="ql-block">1982</p><p class="ql-block">荣获1983年慕尼黑园艺博览会“德意志联邦大金奖”,成为欧洲第一座中国式园林。</p> <p class="ql-block">結語</p><p class="ql-block">“诗意地栖居”,这一句影响世界的话语,成为人类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当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在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均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苏州古典园林恰似一片世外桃源,自然之美的浸润与传统文化的熏陶能帮助现代人陶冶情操、净化心灵。</p><p class="ql-block">苏州古代造园历史虽已结束,但其文化生命却并未终止。它是“诗意地栖居”的范例,随着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更展现出不可限量的生命力。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对当代多样设计的影响,苏州园林向全世界演绎、传播着属于中华民族</p><p class="ql-block">自身的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如果有一种力量,可以穿越时间,连接过往,那定是档案的力量。“园林寻迹”属览,不仅是历史的回放,也映现了一座城市的繁音熙攘,更彰显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同时,还倾注了园林、档案工作者的辛勤汗水,承载了无数关心支持园林档案事业的单位和个人的无私奉献。在此,一并致以谢忱。</p> <p class="ql-block">四十余座苏州园林,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竞相绽放,苏州园林文化犹如一股涓涓细流,在世界各国注入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强大力量。</p><p class="ql-block">参观了苏州园林寻展,才知道我们的苏州园林不仅是吴中桂冠,更是将苏州园林艺术出口到海外,让苏州园林文化在世界各地唱响,苏州留园不仅是吴中的骄傲,更是我们国人的骄傲和自豪。</p><p class="ql-block">苏州古典园林恰似一片世外桃源,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如此婉约精致的江南园林之美,奉献给更多的朋友们欣赏。谢谢所有关注我美篇的朋友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