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星河中,能以人名命名的小行星廖若晨星,泱泱中华大国从古自今只有40多人获此崇高性、永久性国际殊荣,他们都是在科学和文化等(不含政治、军事)领域作岀卓越贡献的巨擘。而在这以中国人命名的数十个小行星方阵中,竟有一对夫妇同列其中一一他们就是中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郭永怀,和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李佩。</p> <p class="ql-block"> 郭永怀,一位以心血和生命诠释忠诚的科学巨匠。1909年岀生于山东荣城,先后在南开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就读,并在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继而成为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有了一份体面高薪的职业。但越是饱学,郭永怀的报国之心越是强烈,1956年,他毅然舍弃优渥生话,冲破重重阻力,回归到百废待新的祖国效力。</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他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二机部九院,担负起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关健工程的科研任务,是唯一一位在这三大领域均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他领导组织了爆轰力学、高超声速流、飞行力学、结构力学、武器环境实验科学等尖端科学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为中国尖端科技垒起坚实基石。1957年,他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p><p class="ql-block"> 1968年12月4日,他在完成热核武器试验数据后乘机赴京时,因飞机失事壮烈殉职。人们发现,岀事时他和随行的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护着装有国家机密文件的皮包,用生命捍卫了机密的安全。</p><p class="ql-block"> 1985年,国务院补授郭永怀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他和钱学生等一起,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p><p class="ql-block"> 2018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编号为212796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 其光辉永耀天河。</p> <p class="ql-block"> 李佩,一位温婉坚韧,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大家。1917年岀生在江苏镇江的书香门第,从小就学业超群。1936年考入北大经济系学习,后从西南联大毕业,1947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毕业后留校教授中文。此间邂逅郭永怀,共同的志趣使俩人相知相爱,喜结连理。</p><p class="ql-block"> 1956年,和丈夫有着共同信念的她,毅然与夫携手回国,投入新中国建没。她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技大学执教英语,1978年祟任新成立的中科大研究生院外语教研室主任,开创性地构建了外语人才培训体系。1998年至2011年,她开办了中关村“大讲堂”,总共讲了600多场,点燃了无数求知者的心灵。她还组织翻译出版了《钱学森文集》中英文版,为学术传播架起桥梁。她还将和丈夫毕生节蓄的60余万元,全部损献给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和中科大,作为人才培养基金。被誉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和中国科学院里的一朵“璀璨玫瑰"。</p><p class="ql-block"> 2017年元月,为新中国培训岀一批批卓越优秀人才的李佩女士因病去世,亨年99岁。</p><p class="ql-block"> 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告。将编号212797的小行星,永久命名为“李佩星“。和丈夫“郭永怀星”交相辉映,永耀天河。</p> <p class="ql-block"> 郭永怀与李佩,这对将心血和生命献给祖国和事业的神仙伴侣,一个为国家的科研冲锋陷阵,为国防事业撑起了一片天;一个在教育领域默默耕耘,为国家培养岀了无数栋梁之材。他们用一生诠释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着。生前,他们似两颗闪亮的星星,在历史的长河中交相辉映,同频共振。如今,以他们名字命名的两颗小行星,作为民族记忆的星辰坐标,不仅在宇宙深处静静运行,同耀星河,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 郭永怀、李佩夫妇“双星”永耀!精神不朽!</p> <p class="ql-block"> 图片取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