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上古文化研究、文学创作研讨会重磅发声

海冰

<p class="ql-block">2025 年10月26日,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赤水市分会与赤水市作家协会联合举办赤水上古文化研究、文学创作研讨会(第一次会议),此次会议围绕“华夏始母故里在赤 水”课题重磅发声。 </p><p class="ql-block">会上,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赤水市分会荣誉会长、赤水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赤水市政协原主席)汪洪林发表《在赤水上古文化研究文学创作研讨会上的发言》,其内容立足赤水历史文化资源,系统阐述“华夏始母故里在赤水”的研究基础、文化价值与落地路径,还对赤水文旅融合发展提出具象化建议,兼具学术深度与前瞻思考。 </p><p class="ql-block">现将发言原文呈现,供大家品味。</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在赤水上古文化研究文学创作研讨会上的发言</p><p class="ql-block">汪洪林</p><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26日)</p><p class="ql-block">各位老师、同仁:</p><p class="ql-block">今天,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赤水市分会、赤水市作家协会在这里联合举办“赤水上古文化研究、文学创作研讨会”,会议以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5月27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中学习时关于“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文化自信”讲话精神为指导,旨在通过对赤水上古文化研究、文学创作的研讨,进一步厘清“华夏始母故里在赤水”史实,树立赤水“华夏始母故里”历史自觉、文化自信,赋能赤水世界旅游景区打造,提升赤水知名度。其目的是:1.通过交流“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现状”,了解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的成果,从而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赤水上古文化研究和文学创作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树立“华夏始母故里”后裔研究华夏文明起源的志气、骨气、底气。2.通过《华夏始母故里100问》释疑解惑,理清炎帝之妻在赤水历史渊源,知中华文明之源,华夏民族之根;明炎帝娶妻之史,始母听訞之功。3.通过对赤水上古文化深入探源、用文学方式张扬始母故里之奇,上古龙凤呈祥。这个会议的指导思想、主旨、目的都很好很明确,我非常赞同。</p><p class="ql-block">刚才,我市史学、文学界的老师们齐聚一堂,聚焦“华夏始母故里” 这一珍贵文化IP纷纷发言,充分发表了意见,提出了思考与建议。这既是为追溯文明根脉,更是为激活文化与旅游的共生力量。</p><p class="ql-block">华夏始母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星火,而赤水留存的遗址、传说,仿佛是解开这段历史的关键钥匙。我们期待各位 老师能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深入研究,用考古发现、文献考证厘清史实,让“华夏始母故里”的文化坐标更加清晰;同时也鼓励大家打破思维边界,将厚重历史转化为故事、剧目、文创等鲜活载体,让始母形象从典籍中“走出来”,让更多人感知赤水的文化温度。</p><p class="ql-block">“华夏始母故里”是炎黄文化研究重大课题之一,也是炎黄文化研究重大难题之一。“重”在改变“重龙轻凤”,还原“龙凤呈祥”。“难”在时代划定、始祖确认、始母界定。</p><p class="ql-block">华夏人文始祖,学术界常指伏羲、炎帝和黄帝。其中伏羲被尊为“三皇之首”,炎帝与黄帝并称“炎黄”,三者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伏羲是中国古籍记载最早的王,功德包括画八卦、造书契、制嫁娶等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炎帝(神农氏)以开创农耕,尝百草著称,发明耒耜,制定医药体系,曾联合黄帝击败蚩尤,形成“炎黄”联盟,象征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是继伏羲、炎帝之后的人文集大成者,统一部落、发明历法、音律等,被夏、商、周三代尊为始祖,与炎帝并称华夏始祖。因不同古籍记载差异,“三皇”有多种说法,主流说法有三种,另外两种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伏羲、女娲、神农”。三种说法中,炎帝均在其列。中国正史记载炎帝先于黄帝,是华夏第一帝。</p><p class="ql-block">始母的界定,更是难上加难。最基本是要符合三个条件:一是,人文始祖娶妻有没有文献记载。二是,有没有文献记载始母与始祖是夫妻关系。三是,有没有始母与始祖形成的家庭结构。</p><p class="ql-block">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客观反映,但是,历史本身不会说话,它只能表现为后人的文字记载。客观之所以是客观,是因为它不依赖人类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事物,其性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p><p class="ql-block">因为始母界定难度大,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赤水市分会从上古文献研究入手,在研读《山海经》时,从《山海经》18卷中发现有8卷20处提及赤水,20处都明确记载“赤水”是一条河流。并且对赤水“南、西、北、东、中、后”六个方位人、事、物都有记述。更为让人惊诧的是,在《山海经》第十八卷《海内经》卷末有炎帝在赤水娶妻生子的记载。</p><p class="ql-block">赤水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为了找到更多华夏始母故里在赤水证据,成立了“华夏始母故里在赤水”课题研究组展开全面工作,发现赤水市地域竟有“华夏始母故里”12个方面遗迹:1.女儿岩里有石刻;2.赤水有双山;3.八隅之岩在赤水;4.十二生肖有地名;5.狸力脚印“仙鸡石”;6、赤水满山遍野“三株树”;7.赤水有檀、楮和女床;8.赤水自古有鹦䳇;9.独竹漂源于上古技;10、赤水石斛仙草之首;11.赤水上古酿美酒;12.中国侏罗纪公园。</p><p class="ql-block">我国版图上有两条赤水河,一条是流经云、贵、川三省4市16个县(市、区)的长江支流赤水河,全长444.5公里(称千里赤水河)。一条是位于黄河支流渭河支流赤水河,全长41.1公里(称百里赤水河)。为了确认《山海经》中的“赤水”是否指长江支流赤水河,2024年11月,课题组自费到百里赤水河进行考察论证。认为,长江支流赤水河就是《山海经》中记载“赤水”时,在几乎同时的2025年1月5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在播出最“贵”的绝招5,即第五集《赤水独竹漂》时,有2张风景图片作了赤水的文字注明;2025年4月28日,遵义电视台《醉美遵义》栏目《寻“遵”记》第三集——《桫椤仙女》赤水河生态保护宣传片同样肯定《山海经》记载的“昆仑之北,赤水之畔”所指是今赤水市地域。</p><p class="ql-block">赤水上古文化“华夏始母故里”课题组经过两年多时间调查、考察、研究,依据:1.中国正史记载炎帝先于黄帝,是华夏第一帝;2.有文献《山海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生炎居……”记载了炎帝在赤水娶妻生子成家立业;3.《山海经》有20处对赤水人、事、物记载;4.《山海经》、三星堆、巴蜀文化有史实互证,赤水距离巴蜀核心城市(重庆)约200公里;5.“会同炎帝故里新说”成立,仅相距赤水约700公里;6.赤水地域有始母故里12个方面遗迹。于2025年6月正式提出“华夏始母故里在赤水”观点,并编印《华夏始母故里100问》为“华夏始母故里在赤水”释解。</p><p class="ql-block">赤水历史文化研究会敢于对赤水上古文化研究是破天荒; 《华夏始母故里100问》编著者参与赤水上古文化探究也是 破天荒;课题组提出“华夏始母故里在赤水”观点是破天荒;编著《华夏始母故里100问》更是破天荒。其开拓精神应当充分肯定。</p><p class="ql-block">个人认为,课题组通过考察调研、走访踏勘,取得发现今赤水市地域有“华夏始母故里”12个方面遗迹,依据中国正史、《山海经》等文献资料,取得初步认定华夏始母故里在赤水,并编印《华夏始母故里100问》等成果,可喜可贺!但也应看到,随着对文献史料研究的深入和考古新发现,不断吸引着现代学者对上古史、《山海经》等的关注、研究,地理学家、人类学家和古代史专家用现代的观念、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去深入挖掘宝藏,在地理、神话、民俗等珍贵资料之外还不断有新的发现。华夏始母故里在赤水的论点基础是否稳固?要下最终结论,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所以,建议课题组进一步深化认识,遵从史实,端正态度,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务实的学风作风,深入课题研究,探寻史实依据,提出科学合理、让人信服的论点论据,形成研究成果即《论文》,并征求各方面意见,提请权威机构论证,争取得到国家、学术界认可。文史虽然允许多说,如炎帝故里目前己知的就有15处之多。要也要防止急功近利,凭空想象,生搬硬套,论据乏力而走弯路,前功尽弃,得不偿失。总之,既要鼓励大胆探索,又要提倡务实进取,有理有据,使“华夏始母故里在赤水”论点成立,共同为提高赤水知名度,为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作出贡献。 </p><p class="ql-block">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如果“华夏始母故里在赤水”这一论断立得住、被认可、传得开,赤水的旅游就有了独特的吸引力。游客来赤不仅是看山水,更是寻根溯源、感受文明起源的魅力。这就需要我们本土的文学爱好者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围绕“华夏始母故里在赤水”这一主题,深挖文化内涵,开展小说、诗歌、戏剧、动漫等文学、文化作品创作活动,宣传主题,宣传赤水,摒弃低俗化,提供正能量,共同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也需要联动各方力量做好宣传推广,让赤水成为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旅游吸引力的文化目的地。也期待我们以此次研讨会为起点,共同让华夏始母文化在赤水焕发生机,让文化红利真正转化为推动赤水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p><p class="ql-block">如今天会议议题“华夏始母故里在赤水”课题梦想成真,取得成功,在现有研究与宣传基础上,个人认为,可从三个维度打造具象化场景,让文化真正“可感、可玩、可带”:</p><p class="ql-block">1. 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p><p class="ql-block">围绕“始母生活”核心,在赤水遗址周边规划小型主题体验区,而非大规模新建场馆。例如复原远古农耕场景,设置陶器手工制作、古法制盐(结合赤水本地资源)等互动项目,游客可身着传统服饰参与,通过“动手做”感受始母时代的文明智慧;同时利用AR技术扫描遗址标识即可看到动态复原的始母传说故事,让静态遗址“活”起来。</p><p class="ql-block">2.开发差异化文创产品</p><p class="ql-block">避免同质化文创,紧扣“始母文化+赤水特色”双标签。比如提取始母传说中的图腾元素,与赤水竹编、石斛、鸟骨鸡等本地物产结合,设计“始母护佑”主题竹编挂饰、石斛精油礼盒;针对亲子群体,推出“小小考古家”文创套装,内含微型遗址模型、考古工具玩具,让孩子在游戏中了解始母文化,同时带动本地手作产业发展。</p><p class="ql-block">3. 策划季节性主题活动</p><p class="ql-block">结合传统节气与文化节点,打造可持续的宣传热点。例如春分举办“始母祭典”,邀请专家带领游客参与简约的祭祀仪式,讲述始母与农耕的关联;秋季推出“寻根赤水”文化徒步活动,路线串联始母遗址、赤水丹霞等核心资源,沿途设置文化解说牌,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深度感知“始母故里”的历史底蕴,形成“春季祭典、秋季徒步” 的固定IP活动。</p><p class="ql-block">希望课题组的同志和在坐的各位老师共同发力,多支持多鼓励多配合,为“华夏始母故里在赤水”这一课题揭题成功添砖加瓦,多做有益工作。祝愿“华夏始母故里在赤水”梦想成真!</p><p class="ql-block">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p><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赤水上古文化研究、文学创作联合办公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