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那天的阳光仿佛也懂得节日的意义,暖暖地洒在文化馆剧院的门口。我们三位队员穿着红金相间的队服,衣角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像三朵盛开在秋日里的木棉花。走进后台,木质的墙面与墙边绿意盎然的植物让人心头一暖,我们笑着比出心形手势,那一刻,不只是为演出预热,更是把心底对重阳的敬意悄悄藏进了手势里。</p> <p class="ql-block">音乐厅里,空气都带着节奏的呼吸。我们四位队员站成一排,手牵着手,笑容像被秋阳镀过一般明亮。传统红衣上的金线在灯光下微微闪动,仿佛诉说着一代代锣鼓人的坚持。我们比出的心形,不只是献给舞台,更是献给那些年站在村口、庙前、节庆里,为我们鼓掌的长辈们。绿植静立一旁,像沉默的见证者,记录着这一刻的温情。</p> <p class="ql-block">我独自站在音乐厅的侧厅,深吸一口气。红色的衣裳贴在身上,像披着一团燃烧的秋意。墙上“音乐厅”三个字清晰可见,而我举起的手,不只是在调整姿态,更像是在向这个舞台、向这份传承致意。绿植在身后舒展着叶片,仿佛也在为即将响起的鼓点屏息。我知道,几分钟后,那震天的鼓声将从这里出发,唤醒整个节日的魂。</p> <p class="ql-block">大厅里,我们四人围成一圈,手搭着手,像一棵树的根脉紧紧相连。这是我们的仪式——每一次登台前的静默相望。高大的绿植在背景中静静伫立,木质的墙纹像岁月的年轮,而头顶现代感十足的灯具,又提醒着我们正站在传统与当下的交汇点。远处“音乐厅”的门牌清晰可见,我们不说话,但心里都清楚:今天这一场,不只是表演,是传承的接力。</p> <p class="ql-block">鼓声响起的那一刻,整个舞台都颤动了。我们威风锣鼓队围在红鼓四周,鼓槌高举,动作如刀削般整齐。木质舞台映着灯光,像一片被秋阳晒透的古地。绿色的指示灯在背景中闪烁,像山间跳动的萤火。黑色的乐谱架静静立着,仿佛也在聆听这无需乐谱的热血节奏。我们的眼神专注,每一击都带着对岁月的敬意,对文化的深情。这不是炫技,是心跳与鼓点的共振。</p> <p class="ql-block">音乐厅的舞台上,鼓声未歇,余音仍在梁上盘旋。我们与乐队的姐妹们并肩而立,红色的衣裳连成一片流动的河。钢琴的琴键微微反光,像秋水泛着涟漪。我们刚刚用鼓点撕开了节日的序幕,而接下来,是更多动人的旋律在等待接棒。这一刻,传统不是静止的文物,而是被我们敲醒、被我们舞动的活生生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四位队员手持锣钹,站在舞台中央,目光如炬。她们不是在演奏,而是在诉说——用每一个抬手、每一次敲击,讲述着从乡野到城市、从节庆到舞台的旅程。乐谱架上摊开的不只是音符,更是我们一代代人用脚步丈量出的文化地图。钢琴静静伫立,像一位倾听的长者,而我们,正把心底最滚烫的敬意,化作旋律,献给这个属于长者的节日。</p> <p class="ql-block">舞台宏大,灯光璀璨,大屏幕上“情暖金秋·爱在重阳民族音乐会”几个字熠熠生辉。我们威风锣鼓队站在最前方,红色的队服在聚光灯下如火焰燃烧。动作整齐划一,鼓声如雷贯耳,那一刻,我仿佛看见无数个曾经在村口敲鼓的自己,正穿越时光,与今天的我们重叠。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演出,而是一场献给岁月的礼赞,一场用节奏写就的家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