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身为一个在广州土生土长七十年、未曾离开过越秀区的广府人,第一次踱入惠吉路。惠吉路又分惠吉东和惠吉西。眼前洋楼虽已翻新,却在墙缝窗格间,隐约透出旧日呼吸。那些住了大半辈子的老街坊,大多不愿离去,也难再寻一方合心意的归处。这里,与我曾经居住过的东山新河浦气质相仿,时光仿佛被拉长,恍若薄雾,仍能触到几缕未曾被风带走的从前。</p> <p class="ql-block"> 已迁出的空置老楼,底楼多被改造成了各式店铺。怀旧茶舍挨着文艺咖啡馆,新潮买手店映着百年砖墙,彼此相安,各自生趣。游客们慢悠悠地晃过,有人举起相机框住时光,有人坐在窗前细品一碗广式糖水,而年轻人更喜欢一边呷着奶咖一边刷着手机。这一刻,喧哗沉淀下来,只剩下惠吉路独有的、被拉长了的慢时光。</p> <p class="ql-block"> 惠吉东有大公报曾租用的小红楼,而著名作家欧阳山的名作《三家巷》就是以惠吉西街区为背景。</p> <p class="ql-block"> 如果您想避开北京路的喧嚣,惠吉路或许为你寻得答案。百年老楼与街角小铺比邻而居,共同织就一幅“藏于闹市”的静好画卷。这里的时光仿佛自带结界,流淌得格外缓慢,最适宜不携目的、随心漫步,让身心沉浸于街巷弥散的温润余温之中。</p> <p class="ql-block"> 汪曾祺先生说:“人活着,总得有点闲情。看点花,喝点茶,读点没用的书,那些不图功利的时刻,才藏着生活的真滋味。”</p> <p class="ql-block">李平图/文</p><p class="ql-block">二零二五年十月二十九号拍摄</p><p class="ql-block">二零二五年十月三十号追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