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花开,护航青春——记“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科学干预”主题讲座

石一

<p class="ql-block">  十月人间,风染桂香。10月30日上午,来自太原学院的赵俊萍副教授围绕德育工作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是什么”“怎么做”,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心理问题的科学干预三个方面为参加晋城市中小学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的老师们做了精彩分享。赵教授的讲座如同一场心灵的甘霖,为我们的教育之路注入新的思考与力量。</p> 心灯不灭,照亮成长之路 <p class="ql-block">  讲座伊始,赵教授便为我们点亮了“心理健康”这盏心灯。它并非遥不可及的完美状态,而是个体积极发展下的和谐与平衡。这盏灯的光亮,直接映照着学生的学习效率与生活品质。赵教授以文件为纲,以现实为据,深刻阐述了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工作的必要性与迫切性——这不仅是理解学生内在世界的关键,更是提升班主任工作效能的“心”钥匙。其核心在于树立发展的学生观,构建“尊重、理解、接纳”的师生关系,让教育在“心”的土壤里生根发芽。</p> 拨开迷雾,识别心灵信号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犹如一片时而晴空、时而风雨的森林。赵教授引领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理特点,细致剖析了他们在人际关系、学业压力、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常见“信号”:或许是人际交往中的退缩与冲突,或许是学习上的倦怠与焦虑,亦或是自我否定、价值感的迷失。这些行为表现,是孩子们发出的无声求助。学会识别这些信号,是我们给予科学支持的第一步,帮助我们及时看见那些需要被关切的年轻心灵。</p> 科学守护,成为温暖灯塔 <p class="ql-block">  识别之后,是更重要的科学干预。赵教授系统阐述了基本原则,强调预防为先、全员参与。在不同场景下,她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如何进行有效的个体沟通,如何营造积极健康的班级心理氛围,如何构建协同育人的家校桥梁,以及如何实现润物无声的学科融合。对于令人揪心的高危心理问题,赵教授也给出了应急干预的清晰路径,让我们在关键时刻,能够成为稳定而有力的依靠。</p> <p class="ql-block">  本次讲座不仅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革新。它深刻地启示我们:教育的使命,不仅是传递知识,更是温润心灵、守护成长。当“心育”与“德育”深度融合,我们便能为每一位青春航行者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护航他们驶向光明而辽阔的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