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非遗传承人

中原企创会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斜斜地洒进窗台,白色的布袋里插着一束紫玫瑰,花瓣还沾着露水般的光泽,像是刚从某个温柔的梦里摘下来。桌角那杯咖啡静静搁着,奶泡拉出的心形图案完整得不忍搅动。我常想,这样安静的早晨,其实也是一种传承——把生活的仪式感,一勺一滴地续进每一个平凡日子。可真正的传承,从不只是形式的延续,而是有人默默把一种精神,揉进呼吸与动作里,像晨光一样,无声却恒久。</p> <p class="ql-block">梁超龙的名字,印在那张金属质感的证书上,字迹沉稳,如同他所传承的意拳,不张扬却有千钧之力。编号SF00010,有效期至2025年10月28日——这些数字像时间的刻度,标记着一位非遗传承人的责任期限。可我知道,真正的传承从不设截止日。意拳讲究意在形先,力从地起,一招一式皆由心发。他站在练功场中央,不动如山,动则如风,那不是表演,而是几十年如一日将身体与意志打磨成一体的自然流露。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活在人身上、行于日常中的呼吸与节奏。</p> <p class="ql-block">杨振宁曾说,真正的进步,不在于知识的积累,而在于直觉的改变。这句话在我读到时,忽然与梁超龙的身影重叠。他教徒弟时从不只讲动作要领,而是反复强调“感觉”——脚底与地面的连接,气沉丹田的虚实,一拳打出时,是力道,更是意念的延伸。这让我明白,系统一的重构,正是非遗传承最深层的意义。它不靠记忆复制,而是通过日复一日的习练,重塑人对身体、对世界最本能的反应方式。就像意拳,练到最后,已不是“我在打拳”,而是“拳在成我”。</p> <p class="ql-block">书房墙上挂着一幅书法,墨色浓淡相宜,笔势如行云流水,写的是“意由心生,拳以载道”。没有落款,也不需署名,那股气韵本身就已说明一切。我常在夜深时抬头看它,仿佛能看见执笔之人运笔时的沉静与笃定。书法如此,意拳亦然——它们都不是炫技的工具,而是精神的载体。一笔一画,一招一式,都在传递某种不可言说却真实存在的东西:一种对传统的敬畏,一种对内在秩序的坚持。</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玫瑰会凋谢,咖啡的温度会散去,但有些东西,一旦被真正传承下来,便不会随时间冷却。梁超龙教的不只是拳法,而是一种活着的方式——沉静、专注、内外合一。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他像一座不动的钟,提醒我们:有些价值,必须慢下来,才能听见。非遗传承人,不只是头衔,更是一份在喧嚣中守住本心的勇气。而这份勇气,正悄然藏在那一束玫瑰的静美、那一杯咖啡的余温、那一纸证书的重量,和那一笔一画的墨香之中。</p> <p class="ql-block">国内有富豪权贵养老虎,狮子这种宠物,他出差之前叫邻居帮自己喂猫喂宠物。邻居进它家没想到直接被老虎吃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