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达的美篇《八朝古都—开封》豁达

豁达

<p class="ql-block">《八朝古都—开封》豁达</p><p class="ql-block">来到河南的第三天,我们一行来到了河南省东部,黄河之滨的一座被称为“八朝古都”的城市—开封<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这片土地不仅承载着近三千年的文明史,更蕴藏着无数令人惊奇的冷知识。这里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独特标本。开封在历史上曾拥有14个不同的名称,除开封外,还有老丘、仪邑、大梁、夷门、启封、浚仪、梁州、汴州、陈留、东都、东京、汴京、汴梁等。</p><p class="ql-block">北宋时期的开封(东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证可查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据记载,东京城人口超过150万,而同时期的欧洲最大城市人口不足十万。这一数字充分展现了北宋时期中国城市发展的巅峰水平。</p><p class="ql-block">走进古城,没有高楼林立大厦;没有宽敞繁华的广场。街道两侧均是二三层的低矮楼房或平房,遍及了各种小小的商铺,真的找不到一个现代地级城市的感觉。</p><p class="ql-block">带着疑问请教了同行的导游,据他讲,开封没有高层主要趋于政府的限高规定。原因是开封地处黄河沉积区,历史上多次因黄河决堤导致城市被掩埋,形成“城摞城”的独特地下结构(地下叠压着至少6座古城遗址)。</p><p class="ql-block">据史记开封市龙亭一带地下3-12米处,上下叠摞着6座城池:地下12~14米是战国时期魏国大梁城,地下12米左右是唐代的汴州城,地下8米左右是五代和北宋时期的东京城,地下6米左右是金代的汴京城,地下5~6米是明代的开封城,地下3米左右是清代的开封城。</p><p class="ql-block">开封城,城摞城;地上城一座,地下城几层。”作为八朝都会,像开封古城这样叠压的层次之多、规模之大,在我国5000年文明史上绝无仅有,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造成这一切的一切原因是这,只因为开封头顶“悬”着一条飘忽不定的黄河。</p><p class="ql-block">开封位于黄河中游平原,处在隋代大运河的中枢地区,黄河、汴河、蔡河、五丈河均可行船,水陆交通甚为便利。因此八朝在此建都。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均定都开封,正式名称为“东京开封府”,又称汴京。北宋相沿。春秋时郑庄公命郑邴在此筑城,名开封,取开拓封疆之意,战国时魏国在此建都,名大梁,简称梁;因城跨汴河,唐时称汴州;后世合称汴梁。</p><p class="ql-block">开封城内河道、桥梁较多,最著名的有州桥、虹桥,均跨汴河。州桥正对御街和大内,两旁楼观耸立,景色壮丽。虹桥在东水门外,巨木凌空,势若飞虹。相国寺、樊楼、铁塔、繁塔、延庆观、金明池、艮岳等建筑和御苑,构成丰富的城市景观。正如宋代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所反映,主要街道人烟稠密,屋舍鳞次,有不少二至三层的酒楼、店肆等建筑。</p><p class="ql-block">开封府尹的历史真相,影视作品中的包拯形象深入人心,但历史真相是:包拯从未担任过“开封府尹”这一职务,只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任期仅一年零三个月。尽管时间短暂,包拯却因执法如山、铁面无私而名垂青史。除包拯外,寇准、范仲淹、欧阳修、苏轼、司马光等北宋名臣也都曾“权知开封府”。</p><p class="ql-block">由于战乱的破坏和黄河水的多次泛滥,历史上的开封城今天也已被湮没在厚厚的淤泥之下。</p><p class="ql-block">开封作为八朝古都,如今还存有丰富的历史遗迹,主要包括‌开封城墙、州桥及汴河遗址、铁塔、繁塔、大相国寺、延庆观、山陕甘会馆、顺天门遗址博物馆、清明上河园和开封府‌等,这些遗迹见证了开封从唐代至明清的千年历史,体现了“城摞城”的独特文化奇观。‌‌在开封老城区现今还存有三条老街,分别是‌宋都御街、书店街和马道街‌,它们承载着开封的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时代变迁开封的没落,从河南首府到省辖市。从元明清到民国和新中国初期,开封一直是河南的首府或省会。1953年,河南省会从开封迁至郑州,开封的政治地位随之改变。如今,开封市内仍保留着省府西街、省府前街等见证省会历史的地名。</p> <p class="ql-block">铁塔,开封的地标建筑,建于1049年,素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称。塔高55.88米,八角13层,是中国最高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琉璃砖塔,因此地曾为开宝寺,又称“开宝寺塔”;又因遍体通砌褐色琉璃砖,浑似铁铸,从元代起民间称其为“铁塔”。</p> <p class="ql-block">开封城墙全长14.4千米,是中国现存的仅次于南京城墙的第二大古代城垣建筑。开封城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数圮而复、不绝传承,历经战乱和黄河泛滥,现存的城墙之下叠压着5层古城墙,虽历经多个朝代修复,其规模、格局乃至重要坐标都未改变。开封城墙见证了开封城市发展的历程与开封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具有较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开封龙亭已经是清代的建筑了,但并不妨碍站在上面感受皇帝君临天下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大相国寺也是赵宋王朝的皇家寺院,也是东京汴梁最大的佛教寺院,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佛教中心。</p> <p class="ql-block">​开封古塔:佛光初照的千年遗迹,在古都开封的东侧,矗立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塔——繁塔。🏰 繁塔,原名兴慈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年),是开封地区最早兴建的佛塔之一。</p> <p class="ql-block">宋都御街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中山路北段,是1988年建成的仿宋商业街,全天免费开放。其原型为北宋东京御街,北起皇宫宣德门,经州桥、朱雀门至南熏门,全长十余里,宽二百步,为皇帝出巡专用道路。新建御街参照《东京梦华录》记载,在原遗址上修复建造,设有御道、御廊及景观水系,两侧分布50余家仿古店铺</p> <p class="ql-block">马道街的历史可追溯至北宋时期(960-1127年),当时称为“寺东门大街”,属大相国寺管辖范围,兼具宗教与交通功能。其得名源于明代:一说因官府防卫马队驻留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开封书店街是一条与日本东京神田书街齐名的世界两大古街之一,书店当然并非只在书店街才有,但书店街那种浓郁而又厚重的文化气息,那种悠闲而又雅致的古老韵味,却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无法领略到的。对于汴梁人来说,在开封这座城市,逛书店与逛书店街可作同义语。北宋时期,书店街交易的商品主要有书籍、字画、古玩、衣物以及中药等。到了明清,书店街经营品种增多,仍然以书籍、文房四宝等为主。千百年来,街中书店鳞次栉比,碑帖字画充盈市面,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开封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钟楼在今天鼓楼广场原鼓楼的那个位置上,鼓楼在“拆楼口”即今省府西街眼科医院门前,通向迎宾路口的位置,东西对称,在一条线上,十分威严、齐整,是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明、清两代经过5次重修,是开封的商业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开封府又称南衙,初建于五代时期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由于战火毁损和黄河水淹,昔日的开封府早已无存。现在的开封府是以宋代开封府衙为原型修建的文化游览区,于2003年8月14日正式开放。</p> <p class="ql-block">开封府有府衙文化区、包拯文化区、道教文化区等9个功能区,同时举办《开衙迎宾》、《铡美案》等实景表演活动。</p> <p class="ql-block">拱奎楼是位于开封府明礼院内的北宋科举考场建筑,始建于太平兴国年间,用于举行解试考试,一层为考场,二层供奉魁星,后设桂籍堂存放考生名册,现为开封府景区的重要文化景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