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躺平不是混吃等死,是合理工作,合理努力,不参与内卷,把剩余时间留给自己和享受个人生活和爱好。</p><p class="ql-block"> 2019年出版《草坪园》文集、诗集纪实文学三部著之后,又是几年的学习、沉淀、旅游。在学习中增长知识储备,在沉淀中更多的思考和成长,旅游中让灵魂升华和精神充实。时隔5年我又出版了《草坪园》散文、小说、诗词曲集。之后还有新的计划,继续写书,但总感觉文通残锦、江淹梦笔。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说阅读积累对写作能力起着关键作用。已是花甲之人的我,看书眼睛很累,于是就听书,看电视剧,躺平之后便是更大的收获。 </p><p class="ql-block"> 我读《长恨歌》</p><p class="ql-block"> 读长恨歌的全部章节,感觉的白居易是在赞美杨玉环和李隆基的真挚爱情,认为他们的爱情立场是平等的,不再是帝王和妃子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而甚者,“他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了,那又怎样?若不是后来的安史之乱生灵涂炭,若不为天下苍生计,谁也没有资格来指责他的不是。这天下是他打下来的……浩浩江山,谁及得上临淄王李隆基的功勋?”不知道言下之意是不是说安史不懂情趣打断了这一爱情佳话的续写?言下之意是江山是他李隆基打下的,所以他的对错别人没资格指责?</p><p class="ql-block"> 而且,“这种决裂是上天的旨意,不允许人弥补。”“命运伸出手来,把种子埋下,幽秘地笑着,等待开花结果的一天。”“命运伸出手来,我们无能为力。”似乎都极力认定他们的爱情悲剧更多的是天意弄人,命运使然,但真是这样吗?杨玉环一介女流或许真的不知,那作为帝王的李隆基也不懂吗?倘若如此,我真的该怀疑他是不是那个开创开元盛世的李隆基了。</p><p class="ql-block"> 后来再从头看一遍,才发现作者是拿他和李隆基在作对比,女人众多的白居易自是比不上李隆基的“专宠一人”了,正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倒是我提得太高了。那就暂且不提他的对错了。</p><p class="ql-block"> 一直以来,当国家因帝王沉溺女色而衰亡时,评政者总是归罪于“红颜祸水”,这当然是不公平的,毕竟治理国家的是男人,没道理要个女人来帮你揣摩利弊,真要那样男人肯定又要担心是不是又出来个武则天夺权了。</p><p class="ql-block"> 但是作为帝王,在拥有江山的时候去谈爱情,也许应该先权衡一下自己能否有两全的本事,否则就只能“赔了夫人又折兵”,如李隆基失了美人,国家也由盛而衰。</p><p class="ql-block"> 记得在网上看小说时,有一个由4个不同作家写的帝王爱情系列的言情小说,在读者讨论区里,很多人都说其中结局写帝王放弃皇位和爱人远走的,那本最好看最真实,甚至有读者断言帝王是不可能专爱一个女人的,那不现实。说做皇帝的真那么可怜似的,不靠与女人的联姻就不能巩固自己的皇位。当然也不能说一点都不对,毕竟江山美人一般都只能选择其一,想要鱼与熊掌兼得那是很需要些能力的。</p><p class="ql-block"> 杨玉环三千宠爱于一生,在君恩薄如纸的后宫,无疑她是幸运的。同样的,她也更加地悲哀,作为她的三郎“最爱”的女人,到最后她心中的英雄却未能保住她的生命,最终为了“天下苍生”她成了牺牲品。“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就不知道她恨的是谁了。</p><p class="ql-block"> 应该说杨玉环的早死也是她的一大幸事,至少她不会知道美人迟暮后她的三郎会不会自己变了心。也许就是因为早逝,成为遗憾,因为最终结局的不可知,他们才最终成就为佳话吧。</p><p class="ql-block"> 自始至终我都认为,李隆基与杨玉环也不过是君王与妃子的一桩韵事罢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