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听懂你的话,先带他跳出那口井

风驰

<p class="ql-block">来自:语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董宇辉说:“对于学习,不要给孩子讲大道理,你跟他说考个好高中好大学,以后找个好工作,他听不明白的,他看不懂父母为什么苦口婆心的。</p><p class="ql-block">​要劝他好好学习,他觉得打工比学习轻松很多,要用孩子的话说给孩子听,给孩子选择的机会。”</p><p class="ql-block">​董宇辉这话戳中了中国家长的痛处。多少父母天天念叨“好好学习将来享福”,孩子耳朵听出茧子也没当回事。不是孩子叛逆,是这话就像跟盲人描述彩虹——你说破天,他脑子里连个轮廓都没有。</p><p class="ql-block">​现在的孩子精着呢。你跟他讲“考上大学才能出人头地”,他刷短视频看见网红日进斗金;你说“现在吃苦是为了将来”,他看隔壁初中辍学的表哥骑着电动车挺自在。成年人总用三十年后的结果吓唬孩子,却忘了十岁的孩子连三年后的自己都想象不出来。《论语》里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孩子自己没琢磨明白时,说再多都是对牛弹琴。</p><p class="ql-block">​聪明家长都懂得“降维沟通”。别说“数学考好能上好大学”,要说“学会算账以后买游戏装备不吃亏”;别扯“语文是立身之本”,要说“能把吵架理由写清楚的人永远不吃亏”。就像教孩子游泳,在岸上讲一百遍换气要领,不如让他呛两口水管用。苏轼他爹苏洵教子就有一套——带着俩儿子读《战国策》,不是摇头晃脑背原文,而是讨论“如果你是张仪该怎么忽悠楚王”。</p><p class="ql-block">​但给选择权不是放任自流。有些家长走极端,孩子说不想学就真给办退学,这不是尊重是害人。真正的选择权是带孩子见识不同活法:去工地看工人搬砖,去写字楼看白领开会,去菜市场看摊主算账。王阳明说“知行合一”,孩子得先“见”过,才能“知”道要什么。就像训练小鹰飞翔,不是问它“想不想飞”,是把它带到悬崖边让它明白——扑腾翅膀比摔成肉饼强。</p><p class="ql-block">​教育这事最忌讳“爹味说教”。诸葛亮教育阿斗用《出师表》,通篇没提“你要争气”,只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傅雷给儿子写家书,不谈“光宗耀祖”,只聊怎么处理演出合同。真正的高手都懂:教育不是往孩子脑子里灌水,是点燃他心里的火苗。毕竟《庄子》早说过:“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想让孩子听懂你的话,先带他跳出那口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