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瑟瑟马江行

小闽

<p class="ql-block">马江是闽江下游在福州马尾区的一段特定江段,长约10公里(水路),因江面礁石形似马头得名,并非独立水系。马江因水深港阔成为天然良港,是近代中国海军发源地,而福州马尾船政‌则是近代中国海军与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p><p class="ql-block">如今船政文化城已成为马尾核心文化旅游区,凸显其军事与历史价值。‌‌主要景点有:</p><p class="ql-block">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船政衙门、格致园、马江海战纪念馆(昭忠祠)、船政古街、罗星塔、马尾造船厂旧址等</p> <p class="ql-block">数日前在网上得知马尾罗星塔公园近旁有条2公里多长的滨江木栈道,在这里漫步、听风、观日落都十分治愈,就非常心动。看了天气预报,近期都是阴到多云的天气,观日落是没什么希望了,那就漫步听风吧,10月27日,与同有此意的亲友们相约走起。各自公交加地铁至梁厝站会合,再一起换乘公交M2至罗星塔公园。</p><p class="ql-block">梁厝地铁站E口出来,不远处就是美称“茉莉花”的海峡文化艺术中心。</p> <p class="ql-block">从罗星塔公园的正门进去,那条通往罗星塔的石阶又陡又长,我和80多岁高龄的姨腿脚都不好,不免望而生畏,就决定还是先去走滨江栈道。</p> <p class="ql-block">首先经过马尾船政一号船坞(别名青洲船坞),一号船坞位于罗星塔公园东侧,建于清光绪年间,1893年竣工,整体长111 米、宽35.8米、 深9.8米,可容纳8000吨级轮船进坞修理,当时被誉为仅次于英国利物浦的世界第二大花岗石砌船坞。1941年侵华日军撤退时,船闸被炸毁,1949年后长期荒废,2000年马尾区政府完成修复,现为中国船政文化城罗星塔片区核心景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2002年此处增设一艘退役猎潜艇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展品。猎潜艇是一种专用于在近海搜索、攻击敌方潜艇的小型水面战斗舰艇,同时承担巡逻、警戒、护航和布雷等多样化任务。虽说只是小型舰艇,但看上去已十分壮观了。上午初见时正逢退潮,搁浅于滩涂之上,过午再见时潮水已逐渐涨起,浮起在水中的猎潜艇仿佛也充满了活力。</p> <p class="ql-block">除了猎潜艇,船坞里还停泊着几只小船,为江边之景增添了美感。</p> <p class="ql-block">廊道起始处的碑题阅之令人深有感触,摘录如下: </p><p class="ql-block">干年古港,悠悠马江。双龙际会,五虎雄踞。轻摇罗星塔影,穿梭商旅舟楫。 清光绪十年,法夷举兵,犯我山河。当地军民,同仇敌忾。腐朽清廷,掣兵不动,痛失先机。烈士逾干,国之大殇。 </p><p class="ql-block">越百年沧桑,逢中华盛世。为勿忘国耻, 警醒后人,今人民政府,沿古战场畔,建休闲栈道,曰船政滨江长廊。集文化观光一体,寓国防教育主题。漫步长廊,清风习习;凭栏远眺,铭记甲申之辱,固我国防海疆。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眼前的马尾滨江栈道其实已不是网上所说的木质栈道了,而是经过重新修复拓宽后面貌一新的石材铺装廊道,正规称呼是“马尾船政滨江廊道”,起于船坞广场下游至东亿码头东北侧,修复后全长约448米(长度与网上所说出入较大),于2023 年5月完成开放。作为船政文化城的重要配套交通设施,该廊道串联起罗星塔、一号船坞等历史遗迹与现代渔业贸易、造船工业景观,游客可在此感受“古今交融”的独特风貌。</p> <p class="ql-block">滨江栈道旧貌(网络资料)。</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是马尾青洲大桥,这座桥橫跨在闽江和乌龙江汇合的地方,北边连着马尾区,南边接着长乐区,全长1196米,是连 接福州市区与长乐国际机场的重要通道。 这座桥的主桥设计独特,由两座塔楼和双索面结合的梁斜拉桥构成,十分壮观,可惜天气不好,颜值打折扣了。</p> <p class="ql-block">青洲大桥的南边有一座歌特式风格的酒店,名字叫“榕大大”,洋气的外观与土味的名字形成一种反差萌,挺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今日风大,但见过往船只在波涛汹涌的江上行驶,颠簸起伏颇有点儿惊险。</p> <p class="ql-block">江中的航标灯塔。</p> <p class="ql-block">廊道的里侧是一条风景秀丽的马路,路旁种着不少糖胶树,此时正是满树繁花非常好看。</p> <p class="ql-block">几树木芙蓉夹杂其间,花虽不多却雍容华贵似牡丹。</p> <p class="ql-block">一丛丛利剑出鞘般的龙舌兰刚中带柔,充满了海岛风情。</p> <p class="ql-block">要真能骑上单车在风中放飞自我就好了,怎一个“爽”字了得,可惜只能装装样子,早就不会也不敢骑车了。</p> <p class="ql-block">因为还要去看罗星塔,为节省时间和体力廊道没有走完就回头了,顺道打卡海上明珠大酒店,没承想这里却有许多美好的遇见以至流连难舍。</p> <p class="ql-block">这段奇特的装饰性矮墙吸引了我们,走近前去触摸细观,感觉其材质应该是页岩之类的石材吧。</p> <p class="ql-block">由这处指示牌得知,从酒店里就可以取道去罗星塔了,不用走回头路省时又省力。</p> <p class="ql-block">位于酒店内的山海里·江景啤酒花园,布置得唯美而浪漫,是我喜欢的格调。</p> <p class="ql-block">江边设有炮台,承载着那段令国人刻骨铭心的马江海战的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海上明珠酒店的建筑群主要有山海雅阁、山海悦府、山海心宿、山海明珠、山海厅、山海书画院、马江厅等等,各有特色,其中尤以山海明珠及其周边景观更为出彩。</p> <p class="ql-block">这么美的三角梅必须与之合影啊。</p> <p class="ql-block">路边这一大束马卡龙色系的美花虽然是仿真的,却浪漫极了。</p> <p class="ql-block">橙黄色的站台文艺小清新中带着动画片的故事感。</p> <p class="ql-block">此为罗星塔公园的后门,由此登山,地势平缓多了,石阶呈“之”字形迂回盘旋而上,且一路上分布着小景点,可以驻足观赏,走走停停,就不太觉得累。</p> <p class="ql-block">牌坊背面的楹联,高度概括了罗星塔的地理特点及其之美。</p> <p class="ql-block">半山腰有一座中山阁,安静而肃然。</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棵“独木成林榕”,一棵树可以长成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生命力如此旺盛,这就是福州榕树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在闽江下游三江汇合处,有座罗星山,山上有塔,因地而得名,就叫罗星塔。中国有成干上万座古塔, 为何唯有这座罗星塔被称为“中国塔”? 因为福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而罗星塔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航标。据说 一两百年前,外国船舶行驶到闽江口外海时,远远望见一座塔屹立于山顶, 砥柱海天,老外欢呼道:"ChinaTower (中国塔)”,从此,罗星塔在国际上就有了“中国塔”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7日,央视大型季播节目《城市风华录》在福州录制,由总台主持人朱广权、张舒越携手福州大学王文奎教授及演员刘涛组成“风华团”,以“寻福记”为主题,探索福州的生态治理、古城保护及两岸文化融合‌。罗星塔为取景地之一,节目组邀请大家与刘涛一起打卡“中国塔”,满满的仪式感。</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这座塔是南宋时期 柳七娘为了纪念她的亡夫而捐资建造的。 柳七娘是广东岭南人,她的丈夫在潮州任职, 因遭奸人陷害被贬到福建一带,不幸在途中去世,柳七娘便在罗星山上捐资建塔为亡夫祈福。 相传柳七娘时常在夜晚登塔远眺,为了避免江面上的船只触礁沉没,她便在塔顶点灯,为夜航的人引路。 久而久之,罗星塔成为了一座引路的灯塔。</p><p class="ql-block">罗星塔为七层八角石构楼阁式建筑,原为木塔,明万历年间毁坏后于天启四年(1624年)重建,高31.5米,塔座直径8.6米。除了被国际航海界称为“中国塔” 之外,还被世界邮政地名定为“塔锚地”。 清朝光绪二十三年,在福建海关内开办大清邮政福州邮务总局,从世界各地邮到马尾的信,只要写上“中国塔”就可寄达。</p> <p class="ql-block">罗星塔第二层有一方塔铭,把罗星塔所处的地理形势和作用概括为“中流砥柱, 险要绝伦,以靖海疆,以御外侮”。 </p><p class="ql-block">罗星塔前有清代一副谐趣楹联:“朝朝朝朝朝朝夕,长长长长长长消”,运用汉字一字多音的特点,展现了江水每天潮涨潮落的景象。 读音字义如下:</p><p class="ql-block">上联“朝朝潮,朝潮朝汐”。读音:zhaozhao chao,zhao chao zhao xi,意为“早晨潮水涨起,潮水早晨退去”。</p><p class="ql-block">下联“长长涨,长涨长消”。读音:chang chang zhang,chang zhang chang xiao意为“经常上涨,上涨后经常消退”。</p> <p class="ql-block">罗星塔又名磨心塔,乃因其所在的罗星山突立于水中,水流形成旋涡状如‌“磨心”‌而得名,此处安放着一台石磨即带此寓意。</p> <p class="ql-block">总而言之,罗星塔是研究中国近代史、航海史、邮政史以及中外交流的实物佐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2013年3月5日,罗星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罗星山上还有不少雕塑群像,此为“摄政王巡视”,再现清末摄政王载沣率闽浙总督等官员视察福建船政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这组群像名“同舟共练”,再现船政学堂首届驾驶班学员航海实践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这组群像名为“怒火填膺”,再现中法马江海战中,我军不畏强敌、浴血抗战的悲壮场景。今日未见到实景,此网络资料作为补充。</p> <p class="ql-block">在罗星山上盘桓至2点多方才意犹未尽地打道回府。</p> <p class="ql-block">回程拍的街景。</p> <p class="ql-block">等公交时发现马路边边居然紧挨着一条铁路,可惜未能邂逅火车擦肩而过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船政文化城范围很大,得分几次才能走完,期待着下次更美的遇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