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佛所的石頭

PEIKANG

<p class="ql-block"><b>題記</b></p><p class="ql-block"><b>以佛所的石頭里,藏著古希臘的柱影,也埋著被風讀舊的 關於繁華與落寞的詩。</b></p> <p class="ql-block"> 斷柱沐著陽光</p><p class="ql-block"> 影子被愛琴海的咸澀浸染</p><p class="ql-block"> 每一層斷裂間 仍在哀嘆</p><p class="ql-block"> 被浪捲走的盛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理石的肌膚上</p><p class="ql-block"> 仍能摸到元老院的體溫</p><p class="ql-block"> 羅馬柱上的科林斯渦紋</p><p class="ql-block"> 在流年的風裡 消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劇場的弧形座椅間</p><p class="ql-block"> 居然長出帶銘文的橄欖枝</p><p class="ql-block"> 文明堆砌的圖書館</p><p class="ql-block"> 半壁殘牆仍散髮著書香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保羅虔诚的淚滴</p><p class="ql-block"> 落在腳下的石板路上 留香</p><p class="ql-block"> 從囚徒到使徒的蛻變</p><p class="ql-block"> 在碎石殘片中找到了真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神廟旁 破碎的石雕聖女</p><p class="ql-block"> 手上還沾著血漬</p><p class="ql-block"> 那抹紅 好像是在跌倒時</p><p class="ql-block"> 未曾讀完的 禱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你說這裡的石頭生輝</p><p class="ql-block"> 我彎下腰 細數石縫里的星子</p><p class="ql-block"> 它們是被時光冷落的天使</p><p class="ql-block"> 在柱礎的砂礫間 守著</p><p class="ql-block"> 早已忘卻的 孤寂</p> <p class="ql-block"><b>輔助閱讀內容(源自網絡)</b></p><p class="ql-block">以弗所(也稱艾菲斯)在公元前10世紀由雅典殖民者建立。這個新約《聖經》中出現過的地名是世界上保存的最完整的古城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希臘羅馬古城。這裡曾經是羅馬帝國的五大城市之一,在古希臘和羅馬時期曾經繁榮盛極一時。早在公元前5000多年,這裡就出現了人類的活動跡象,但希臘人登上歷史舞台後,這裡才迎來了繁榮。據考古發現,公元前10世紀,雅典殖民者開始建造以弗所城,至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大帝把以弗所納入希臘帝國的版圖。以弗所地處愛琴海岸附近巴因德爾河口,距離入海口不到1公里,憑借便利的海上貿易,它很快發展成為地中海地區經濟文化最為繁榮的城市,很長一段歷史時間內,它都是古羅馬帝國僅次於羅馬的第二大城市。以弗所常常被西方人稱之為土耳其的龐貝,古代以弗所通向港口的大街,在它的全盛時期,水管和污水管道都裝置在大理石石板的下面,50盞街燈掛在廊柱上照明,這應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街燈。兩邊有很多商鋪,至今在地面上可以看到被馬車壓過的車輪印記。它以阿耳忒彌斯神廟(女神狄安娜的首要神龕)、圖書館和集市著稱,但是經過幾百年地貌變遷,它的入海口漸漸被淤泥填塞,以弗所賴以生存的海洋貿易遂告終結,加上地中海沿岸頻發的地震,以弗所難逃被遺棄的噩運,這座新約《聖經》中出現過的城市,最終淪為一片大理石廢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