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人家

紫林

<p class="ql-block">10月宜昌的秋雨时而细如银线,时而大如跳珠,登船顺流而下只见三峡江面上的雾气随风飘动轻柔如纱, 三峡人家此刻烟雨轻笼,山绕银带水墨丹青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三峡人家建筑巧妙地融合自然元素,屋檐层峦叠嶂,飞檐翘角尽显土家族人独特审美,它依山而建呈梯形分布。</p> <p class="ql-block">极目所见三峡人家融合自然山水与人文诗意,古朴的建筑风格融入长江之水之间,与山峦相辉映,三峡人家宛若藏画之间。‌‌</p> <p class="ql-block">石令牌是宜昌三峡人家景区的核心地标,被誉为“中华第一神牌”,‌高32米、重4300余吨,形如令牌,得名于《东湖县志》记载,兼具自然奇观与历史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侧面看石令牌。石令牌保卫战,更是一段可歌可泣抗日的悲壮故事。抗战处在僵持的紧要阶段,日军调集10万兵力进攻石牌,中国军队顽强阻击,甚至展开了三个小时的肉搏战,终于挫败日军入峡西进的阴谋讨论,彰显了宜昌人民的英勇担当。</p> <p class="ql-block">三峡本是首流淌在水墨长卷里的诗,可当秋风吹过连绵群山,三峡的层林就披上了五彩的衣,三峡就把自已化作斑斓的水彩画。</p> <p class="ql-block">三峡的壮美令人叹为观止,峡谷深邃,江水湍急,彰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巴王寨是古代巴族人在三峡地区建立的军事要塞,其历史背景可追溯至约2000年前,记录了巴族从兴盛到衰亡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巴族是先秦时期活跃于长江中上游的古老民族,以三峡为核心聚居地,民风剽悍、擅长征战,曾建立强大巴国。巴王寨作为其重要据点,主要用于抵御外敌和部落生活。</p> <p class="ql-block">三峡人家南曲是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一带的传统民间艺术,以长阳资丘镇最为盛行。其融合了土家民歌、皮影戏等元素,被誉为“郁香的山花”。 ‌</p> <p class="ql-block">三峡人家风景区的标志性文化符号是‌25米长号‌,它在巴王古寨的巴人图腾柱前矗立,是第八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开幕式的重要道具。该长号曾用于启动仪式,现已成为景区文化展示的核心元素,展现了巴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p> <p class="ql-block">三峡人家风景区的‌天下第四泉‌(蛤蟆泉)是长江三峡中著名的天然景观,因江边形似蛤蟆的巨石得名,泉水四季清冽甘甜,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将其评定为“天下第四泉”。 </p> <p class="ql-block">吊脚楼依山枕水,木柱撑起半壁风情,让三峡的云雾都成了他的帘幕,每一片黛瓦都写满了诗情。</p> <p class="ql-block">不与群山争高,只与江水为邻,把三峡的灵秀与古朴,变成了可触摸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三峡人家 历史与自然的交汇, 每一处都是千年的故事,土家婚俗表演场景真实,歌声委婉动听演绎着爱情的浪漫与传承。‌‌</p> <p class="ql-block">“幺妹子哦!”峡谷里传来一声声呼唤,这是三峡人家的渔文化和民俗风情,红衣阿妹站在乌篷船上通过山歌传情、抛绣球等传统形式展现三峡地区的民俗风情。</p> <p class="ql-block">我赞同这样说:“旅行中有两处风景最难忘,一处是三峡的奇峰异石惊艳了双眸,一处就是三峡人家的温情柔化了心房”‌,是因为其诗意浓缩了自然与人文的完美交融,是因为其惊艳了岁月,温柔了时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