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造船厂部分员工重阳节登高卢浦大桥(20251029)

顾洪清

<p class="ql-block">夜晚的卢浦大桥更加美丽</p> <p class="ql-block">夜幕低垂,黄浦江畔的风带着秋日的清爽拂过桥面,卢浦大桥如一条横卧江上的彩龙,通体被蓝紫交织的灯光点亮,倒影在江水中摇曳生辉。桥身上“卢浦大桥”四个大字清晰可见,像是城市写给夜的一封情书。远处高楼林立,灯火如星,与桥上的光影交相辉映。我们一行人站在桥边,望着这幅现代都市的画卷,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自豪——这不仅是上海的地标,更是我们江南造船厂人心中一份沉甸甸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登高…</p> <p class="ql-block">沿着步道缓缓向上,脚下的城市渐渐展开。桥体高耸,玻璃电梯在建筑内部无声滑行,仿佛将我们送往云端。头顶是湛蓝的天空,四周绿意盎然,仿佛登高的不只是身体,还有心情。这一天,我们不只是来赏景,更是来重温一段属于造船人的荣光。</p> <p class="ql-block">望远……</p> <p class="ql-block">站在高处,视野豁然开朗。宽阔的河流静静流淌,两岸高楼如林,阳光洒在江面,波光粼粼。远处的建筑群在晴空下显得格外挺拔,近处的码头上,几艘船只静静停泊,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航运记忆。我们望着远方,有人轻声说:“当年我们造的船,也从这里出发。”一句话,让所有人沉默,却又心潮澎湃。</p> <p class="ql-block">卢浦大桥纪念碑及模型</p> <p class="ql-block">桥边的纪念碑静静矗立,白色的支撑柱如巨人般托起整座桥的重量。展示牌上刻着建造历程,字迹简洁却有力。绿化带环绕四周,阳光洒在桥体上,映出金属的光泽。这座桥,不只是交通的纽带,更是技术与意志的结晶。我们驻足良久,仿佛看见当年工地上热火朝天的场景,听见钢铁碰撞的铿锵之声。</p> <p class="ql-block">桥下树木葱茏,城市天际线在远处延展。桥身的几何结构流畅而有力,像极了我们熟悉的船体设计。一位同事笑着说:“这桥的弧线,像不像我们造的船头破浪而出?”大家纷纷点头。是啊,无论是船还是桥,都是我们用双手托起的现代奇迹。</p> <p class="ql-block">展厅里,一座精致的桥梁模型被玻璃罩保护着,细节分明,连桥塔的拉索都清晰可见。背景是窗外的绿树,衬得整个空间安静而庄重。这不仅是一件展品,更像是一份档案,记录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奋斗史。我们围在模型前,仿佛回到了那个日夜奋战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城市全景在眼前铺开,蓝天白云下,河流穿城而过,桥梁如虹。几位行人正悠闲地走在桥上,远处的建筑群与近处的江水形成鲜明对比。有人举起手机拍照,笑着说:“发朋友圈,配文就写——我们造的不只是船,还有桥。”大家哄笑,笑声里满是骄傲。</p> <p class="ql-block">主席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卢浦大桥林总致欢迎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林琛玮总坐在会议桌前,名牌清晰地写着他的名字。他穿着白衬衫,神情专注,仿佛正准备开启一段重要的讲述。蓝色窗帘静静垂落,桌上矿泉水瓶在灯光下泛着微光。这一刻,我们不只是来参观,更像是来赴一场与过去的约定。</p> <p class="ql-block">卢浦大桥老领导任总介绍卢浦大桥建造过程中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任总坐在桌前,讲述着当年建造卢浦大桥的点点滴滴。他说起材料运输的艰难,说起焊接精度的严苛,说起团队如何在风雨中坚守岗位。每一个细节,都像一颗钉子,钉进我们的记忆。我们听着,仿佛看见那些年,他们穿着工装,手握图纸,在江风中一次次校准钢梁。</p> <p class="ql-block">会场</p> <p class="ql-block">会议室里,长桌周围坐满了人,大家都在认真听讲,或低头做笔记。木质墙壁透着沉稳的气息,蓝色窗帘后是城市的天际线。桌上矿泉水瓶整齐排列,文件摊开,像是一场思想的集结。这里没有喧嚣,只有专注,仿佛时间回到了那个为一座桥倾尽全力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会议仍在继续,投影屏幕上播放着老照片,木质装饰墙上的“安全出口”标志静静挂着。大家神情专注,有人戴着眼镜,有人拿着笔在纸上记录。这不是一场普通的聚会,而是一次精神的回归——我们曾用双手改变江河,如今,依然记得那份初心。</p> <p class="ql-block">室内安静,人们坐在桌旁,水瓶和文件整齐摆放。他们穿着正式或半正式的服装,神情专注,仿佛在聆听一段不可复制的历史。阳光透过窗帘洒进来,给这个空间增添了一丝温暖。我们在这里,不只是回忆,更是在确认: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p> <p class="ql-block">会议仍在进行,投影屏幕上的画面不断切换,从设计图到施工现场,从钢梁吊装到合龙瞬间。大家的表情依旧专注,桌上的水瓶已被打开,纸巾盒旁多了几页笔记。这场讨论,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连接着过去与现在。</p> <p class="ql-block">江南员工在桥上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我们终于站上了卢浦大桥,背景是蓝天与城市建筑群,桥上车流不息。大家站成一排,笑容灿烂。有人喊:“一二三,茄子!”快门按下,那一刻,所有的疲惫与岁月都被定格。我们不是明星,但在这座桥前,我们就是主角。</p> <p class="ql-block">老朋友相见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在建筑前,几位老同事重逢。有人穿着浅色外套,有人戴着帽子,站在一辆黄色汽车旁,聊得热络。背景是现代楼宇与绿树,他们的笑声在风中飘散。多年未见,但一开口,还是当年的语气、当年的默契。</p> <p class="ql-block">亲切交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位老同志站在弧形建筑前,低声交谈。玻璃围栏映出他们的身影,蓝色汽车停在一旁,远处行人来往。他们说得不多,但每一句都像在翻阅一本旧相册。岁月改变了容颜,却没改变那份属于造船人的沉稳与深情。</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拱形建筑前合影,广场开阔,树木葱茏。一位女士穿着红色皮夹克,戴着墨镜,格外醒目。其他人也穿着休闲,帽子、围巾、背包,像是来赴一场秋日的约会。笑声此起彼伏,轻松而自在。</p> <p class="ql-block">白色几何建筑前,大家再次站定。左侧是刻字石碑,右侧写着“中国上海卢浦大桥”。我们穿着各色外套,像一道流动的风景。阳光洒在脸上,暖洋洋的,仿佛连回忆都被镀上了一层金。</p> <p class="ql-block">在纪念碑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同一座建筑前,我们又一次合影。石碑上的字迹清晰,人群站得自然,有人双手交叉,有人微微侧身。这一刻,我们不是游客,而是这座桥的见证者,甚至是参与者。</p> <p class="ql-block">一位女士站在桥上,红外套在风中轻扬,手持小包,面带微笑。她望着远处的城市,眼神明亮。桥下车辆穿梭,蓝天如洗,她的身影与这座桥融为一体,像一幅动人的城市剪影。</p> <p class="ql-block">四位老同志站在桥前合影,背景是桥的标志性结构与城市天际线。阳光明媚,他们穿着休闲,笑容真诚。那一刻,仿佛时间静止,只有风在耳边轻语。</p> <p class="ql-block">三位老同志在桥上留影,左侧戴棒球帽,中间穿棕色夹克,右侧女士戴着墨镜。他们站在步行道上,背景是白色的拱形桥身与“卢浦大桥”红字。车流在身旁驶过,城市在身后延展,他们的笑容,像极了我们年轻时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三位女士在步行道上合影,粉色外套与黑色外套相映成趣。她们面带微笑,眼神明亮,仿佛在说:我们老了,但心还年轻。</p> <p class="ql-block">两位女性站在桥前,红外套与黄外套撞出活力。她们笑着,墨镜遮不住眼角的笑意。桥下汽车驶过,蓝天白云下,这一刻,属于她们,也属于我们所有人。</p> <p class="ql-block">一对曾在在一起工作过的同志站在桥上,穿着休闲,面带微笑。他们不说话,只是静静望着江面。阳光洒在桥上,车流有序,城市在远处静静呼吸。他们的背影,像一首温柔的诗。</p> <p class="ql-block">三位老同志在桥前合影,蓝天为幕,桥</p> <p class="ql-block">感谢葛总、沈缨女士、肖部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照片,在此一并表示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