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宁城县委宣传部高圣茜副主任主持会议。</p> <p class="ql-block">县委宣传部麻敏主任讲话,对《清风徐徐》一书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宁城文学事业寄予厚望。</p> <p class="ql-block">诗集作者刘凤清老师对《清风徐徐》从组稿、审核到出版做了详细阐述,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称赞。</p> <p class="ql-block">著名诗人孙吉柱老师出席会议并讲话</p><p class="ql-block">(附:发言稿)</p><p class="ql-block">在刘凤清诗集《清风徐徐》研讨会上的发言</p><p class="ql-block">孙吉柱</p><p class="ql-block">各位领导、各位诗友,同志们:</p><p class="ql-block">大家好!</p><p class="ql-block">我受县文联的邀请,参加今天的研讨会,有两点感受两点建议。</p><p class="ql-block">一、两点感受</p><p class="ql-block">一是对这次会议的感受。</p><p class="ql-block">在我个人的印象中,像这样单独为一位诗人、为一本诗集专门召开一次研讨会,在宁城的历史上,应该是第二次,是最近九年来的第一次,由官方出面组织并亲自主持,有这么多诗人大家同堂研讨恐怕也是极罕见的。</p><p class="ql-block">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是宁城诗坛乃至文坛上的一</p><p class="ql-block">件大事、喜事,一件盛事,可喜可贺!它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推进文化大县建设的具体体现和重要举措。它就像凤清的诗集名字一样,给宁城的诗坛、文坛如同吹来了徐徐的清风,似又一个春天的来临,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二是对凤清诗集的感受。</p><p class="ql-block">具体讲就是三句话,六个字;新颖、亲近、灵巧。</p><p class="ql-block">一是新颖。比如封面的设计、扉页的设计,杨柳依依,绿意盎然,如清风徐来,给人一种清新舒适之感。再如序言设计,突破传统的以文字叙述式的语言风格,以诗代序,以诗序诗,立意新颖、形式独特,令人耳目一新。</p><p class="ql-block">二是亲近。亲近自然,亲近家乡,贴近生活,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记的是宁城人,说的是家乡事,道的是百姓情,写的都是自己的真情实感,正如雁春在序中所写“你的笔,蘸着生活的原色……以热爱为犁,翻开家乡与自然的脉络”。情注笔端,全是亲身经历,尽是真情实感,不是无病呻吟,没有矫揉做作,自然而然就有了一种亲近感。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诗以言志,言为心声,这也恰恰回答了毛主席所提出的文艺为谁服务、为谁而作的根本问题。</p><p class="ql-block">三是灵巧。从诗句篇幅上看,通篇的每一首诗,最少的四五行,最多的三五十行,小巧玲珑,像一道快餐,又像一</p><p class="ql-block">缕缕春风,适应了今天大众阅读的节奏和口味。从表现形式上看,通篇125余首诗中,除了2篇楹联之外,全是自由式和现代诗,显得十分灵活灵巧,自由奔放。从语言构思上看,立意巧妙。如首篇《春雪》的尾段“你有着浪漫的情怀,趁着夜色,还偷偷地,嗅了杏花的蕊,吻了桃花的腮”,通篇类似的语言比比皆是,想象丰富,形象生动。</p><p class="ql-block">两点建议</p><p class="ql-block">一是做好推的文章。就是全力以赴推新人,推名人,推精品,推力作。</p><p class="ql-block">①向内推。就是多向有关部门、有关领导宣传推介,介绍我们的一些新人、名人、新作、大作以及我们取得的各项成就,引起各级领导和部门的重视,积极争取领导的支持。同时,建议像今天这样的会议要多开、常开、大开,通过研讨会、交流会、推介会等,不仅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写作和创作水平,还要在全社会营造人人了解、参与、支持我们诗词创作、文学创作的社会环境和浓郁氛围。</p><p class="ql-block">②向上推。建议研究制定诗词及文学创作的中长期计划,比如对一些常规性的创作题材,提前研究和制定好三年计划或五年计划,给广大的爱好者和创作者更多的体验、构思、写作和修改时间,以期创作出更多、更高质量的诗歌和文学作品。建议建立健全向上沟通推荐机制,多向上级媒体、刊物、网络、协会等及时推荐宁城诗友文友们的精品佳作(比</p><p class="ql-block">如,上级诗词学会发表的一些东西并没有我们宁城有些同志写的好)。同时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一步加强与上级主流刊物、媒体和协会以及先进地区的交流,不断提高宁城诗人、作品的写作水平及上稿率、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多开展一些评选、评比表彰活动,积极参加上级媒体、书刊、协会组织的各级各类评选表彰活动,千方百计地提高宁城诗人作家的中奖率,多出向张秀丽那样的国家级的获奖人,吕诗音那样的自治区级乃至国家级的作家会员,力争在上三级诗词、文学协会组织中都能占有一席之地。</p><p class="ql-block">③向下推。写诗作赋不单单是为了自娱自乐,更重要的是教育和引导大众。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把更多的笔墨,瞄准基层,情注群众,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火热的经济建设和时代生活之来,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紧密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我们讴歌的主角,我们的作品才会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才会有更大的影响力和强劲的生命力。所以,建议联合宣传、文化、教育、群众团组织、文联、关工委等部门单位,组织编写好具有宁城特色的本土诗词、文学教材,大力开展本土优秀诗词佳作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课堂活动,讲好宁城故事,厚植文化根基,不断提高宁城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要加强各类微信、抖音、公众号等诗词和文学作品刊发平台建设,为更多新人、佳作以更多的发表和展示机会。同时,借助此类活动和平台,影响、带动、吸引和培养一批又一批的新人和爱好者,确保我们的诗坛、文坛后继有人、人才辈出,持续壮大宁城诗词和文学创作队伍。</p><p class="ql-block">二是抓好钱的问题。就是千方百计筹资金,建基金,为文学创作提供坚强的物质和资金保障。</p><p class="ql-block">据我所致,目前我县的诗词学会,包括许多文学社团,大都是处于自发式的活动状态,许多活动绝大多数都是个人出车出辆,各种费用均是AA制,尤其是许多同志不仅要个人出车出资,回来还要黑灯半夜爬格子,然后再自费出书,这样,一次两次,短期可能还可以,长此以往,恐怕难以持久。所以,建议县里设立“宁城文化建设专项基金”(教育有了),通过政府拨一点,企业捐一点,社会个人募一点的形式,逐步使之发展壮大。要支持和鼓励各类形式的采风、创作活动,繁荣活跃文化创作;要制定宁城的中长期文学出版计划,支持各类文学社团和广大文学爱好者多出书、出好书、出丛书,多出大部头、有分量、有影响的名篇、力作、巨著,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宣传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新人、名人,为宁城的文化大县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宁城县关工委高殿军出席会议,并对诗集《清风徐徐》做了深入全面的研讨,提出了很多中肯建议。</p> <p class="ql-block">宁城县著名词作家张国军老师出席会议,对诗集《清风徐徐》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赠贺诗一首。</p><p class="ql-block">倒流的河</p><p class="ql-block">——贺《清风徐徐》付梓</p><p class="ql-block">张国君</p><p class="ql-block">你把爱种进这片土地,</p><p class="ql-block">像种子一样自由地呼吸。</p><p class="ql-block">让阳光捂热整个身体,</p><p class="ql-block">破土的喜泪汇入倒流的河堤。</p><p class="ql-block">倒流的河啊向着家园,</p><p class="ql-block">一叠一叠的波浪,</p><p class="ql-block">把苦涩的流年回忆。</p><p class="ql-block">倒流的河啊流成诗卷,</p><p class="ql-block">一页一页展开歌喉,</p><p class="ql-block">像纷纷扬扬的雪,</p><p class="ql-block">淅淅沥沥的雨……</p> <p class="ql-block">宁城县作家协会主席唐广川出席会议,并对以后作家协会的发展做了详细规划。</p> <p class="ql-block">宁城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吴艳春出席会议。(附:发言稿)</p><p class="ql-block">字含泥土香,诗蕴赤子心</p><p class="ql-block">——《清风徐徐》读后感</p><p class="ql-block">雁春</p><p class="ql-block">刘凤清老师多年创作,作品正能量满满。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人。他的作品,处处表达了这种热爱。初读这部诗集,便被字里行间流淌的独特气息所打动——那是老哈河畔的清风拂面,那是大明塔塔铃的阵阵清音。朴实的文字,每一句都散发着塞北家乡的泥土芬芳,纯粹而真切。读刘凤清老师的作品,总会让我想到一句话: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p><p class="ql-block">刘凤清老师的诗歌,最鲜明的特质便是深厚的地域情怀。这些作品如同宁城久负盛名的美酒,深深烙印着这片土地的专属印记,每一首诗都是对家乡的深情礼赞,让我们在品读中感受到我们宁城独有的风土人情。更难得的是,他的创作从不脱离生活,没有闭门造车的拼凑,只有源于现实的真挚抒发:《春雪》里闪烁着北国之春的灵气;《拜会陪嫁牡丹》中藏着炽热的民族情感;《龙潭,我心中的圣地》用优美的诗句表达了对家乡山水的热爱;《峰水山 革命的摇篮》,《敬礼,五化那棵百年老枫》等诗作,更是让红色基因在诗句中澎湃激荡,既有生活温度,又有精神高度。刘凤清老师的一位前辈是抗战积极分子。可能是这样的血脉基因,让他的红色诗歌,更加真挚,深刻,感人。</p><p class="ql-block">《清风徐徐》不仅是刘凤清老师个人情感与观察的凝结,更是宁城本土文化的生动载体。它让我们看到,诗歌可以如此贴近土地、贴近人心。感谢刘凤清老师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带来这份精神盛宴,也期待未来能读到更多这样有温度、有筋骨、有情怀、有地域特色的佳作。</p> <p class="ql-block">作家协会特邀作家,宁城县著名编剧项颖老师出席会议。并做了中肯细致的发言。(附:发言稿)</p><p class="ql-block">清风徐来 诗心清澈</p><p class="ql-block"> —— 评刘凤清《清风徐徐》</p><p class="ql-block">项颖</p><p class="ql-block"> 认识刘凤清老师是在宁城县诗词学会,后来渐渐熟悉起来,刘凤清老师平易近人,为人诚实善良,做事踏实,做人坦诚,让人对他十分敬重。</p><p class="ql-block">十月初的一个早晨,清风徐徐,晨雾蒙蒙,刘风清老师带着诗人的真诚与热情,开车给我送来他新出版的诗集。当他把带着书香墨香的诗集递到我手上的那一刻,让我感到他那份深深的情义,和这本诗集的分量。</p><p class="ql-block">书页还没打开,我已经感受到它的厚重。我明白,风清老师几十年的人生感悟、几十年社会阅历和生活积累,都倾注在这本诗集里。</p><p class="ql-block">迫不及待地翻开书页,风清老师的勤奋与执着、辛勤耕耘、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他那清风一样让人感到清清爽爽的的人格魅力,都在他诗集里向我们徐徐展开。</p><p class="ql-block">文如其人,读他的诗,就是在解读他走过的路,品读他的心理历程。一本诗集一百二十五首诗歌;就向我们表达了八个字:真实,真诚,真情,真心。</p><p class="ql-block">他是用心写诗,用真情表达诗意生活。</p><p class="ql-block">《驶向春天的列车》一辑向我们展示了现代生活的美好,和他心灵成长的表白。“你驭春风而来,带着迷人的风采……,轻歌曼舞……幻化梨花盛开……”。</p><p class="ql-block">“你喜欢土地的丰腴,也从不介意土地的贫瘠。”</p><p class="ql-block">《钟情那一方热土》一辑写出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热爱。乡土乡情,乡愁乡恋,无不倾诉出诗人对家乡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最喜欢他的《老屋》、《抓水牛》、《童年的记忆》、《守望故乡》等等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小诗。读起来感到十分亲切。他不是刻意写诗,他是用诗意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他用自然流露的情感、朴实无华的语言、真诚善良的心灵与读者对话,让人感同身受,如身临其境。</p><p class="ql-block">刘老师的诗集,涉及方方面面,但是,他的诗集里看不到小情小我。也没有轰轰烈烈。他用一颗真诚的心灵,写身边的人和事,从点点滴滴中透露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大主题小故事,小故事也能挖掘出深刻的含义。他用最朴实的语言,讴歌新时代,赞美大自然,记录乡土乡情。积极,阳光,满满的正能量。</p><p class="ql-block">非常喜欢刘老师的写作风格,他用朴实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主题。没有大话空话,没有华丽生涩的词汇。读起来形象生动,朗朗上口。看似轻描淡写 ,却十分生动有趣。不经意间把读者代入情景之中。比如《老屋》,屋前的菜畦,屋后的海棠……,几只芦花鸡,一窝燕子,玉米面,红高粱……此情此景,似乎就在眼前,把我们五零六零后的童年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 一首好诗,不是辞藻怎么华丽,文风多么朦胧,修辞韵律多么讲究,我认为主要是有思想,不然再华丽的词,就是辞藻的堆砌。刘老师用他特有的写作风格,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生命的赞美,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p><p class="ql-block">借此机会,我说点儿题外话。目前,网上的快餐文化中,有很多所谓的格律诗,现代诗,朦胧诗,朦胧费解。甚至就是一堆华丽词汇的堆砌。有些诗特别讲究格律,看似毫无挑剔,却言之无物,读完留不下任何印象。甚至有些诗都看不懂。我想你既然写诗,就是让人看得懂,别人看不懂,我估计你本身也是朦胧的。你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你写得再好又有什么意义?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因为他用最简单的语言,写出了每个人心中的向往。还有沂蒙二姐,她的诗,写出自己农民真实的生活和向往,而且雅俗共赏,非常有质量。为什么余秀华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一下子就火了。不是她有多色情,是因为她说了真话。她是发自内心的表白。</p><p class="ql-block">无论任何文体,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情感世界是最最重要的。而现在有些所谓的诗人,写出来的东西莫名其妙,东扯一句,西拉一句,读者不知所云,写者懵懵懂懂。还有些概念化的东西,笼统的语言。不知道他要表达的是什么。无论你是多么伟大的诗人,说真话,表达真实的情感最重要。不要故作高深。其实每个人都生活在油盐酱醋之中,就像海韵的诗一样,每个人都感同身受。</p><p class="ql-block">大道至简,言之有物,看得见,摸得着才有味道。作家最大的失败就是虚伪,言不由衷。语言华丽,内容肤浅。就像奶油蛋糕,好看不好吃。</p><p class="ql-block"> 话说回来,刘凤清老师的诗和他的人一样,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实在。像他做人一样,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是我们学习的楷模。</p> <p class="ql-block">宁城县作家协会常务理事隋日高老师出席会议并发言,热情诚挚的对诗集做出分析和评价。(附:发言稿)</p><p class="ql-block">看那《清风徐徐》许我几多微澜</p><p class="ql-block"> 隋日高</p><p class="ql-block">今天,在这里高朋满座,贤者云集,高谈阔论,纵情纷纭。皆因一件事,那就是我县著名诗人刘凤清诗集《清风徐徐》梓行面世。</p><p class="ql-block">首先祝贺诗人刘凤清诗集《清风徐徐》问世,并祝各位与会领导及同志顺心遂意,健康快乐!</p><p class="ql-block">敢于出书就是一种魄力,一种自信。也是一种积累和沉淀。在《清风徐徐》中诗人刘凤清用他独特的视角,宽广的胸怀,缱绻的情愫,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担当从田间、乡村到城市。从岗位、责任到背负。用他细腻的心笔描绘一幅幅画卷。一朵小花、一棵古树;一条小溪、一座水库;一个小人物、一个大英雄;一件小事、一个传奇;每每信手拈来,从平凡中见真情,从简朴中见不同。有回忆,有展望;有沉思,有迸发;有批判,有宣扬;有生活,有感慨。或从娓娓中走来或迎风扑面而至。或发于天际或起于山峦。迎旭日朝阳,披西坠晚霞。栉风沐雨,砥砺而行。</p><p class="ql-block">洋洋二百余页,执意之属,赤子情怀,表露无遗。抒真情以言逸志,写万物则慰心安。纵横参差,挥洒自如。涉猎之广,感情之丰,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一本诗集并不仅仅是一本诗集,是一个执念,一份坚守,一片阵地。在道德和金钱挣扎的当下,信仰和传承却是镌刻并深埋在骨子里的千年万年未曾风化的种子,一直不曾沉睡,只是在抗争与蓄能的道路上等待合适的土壤。</p><p class="ql-block">复兴之火已具燎原之势。文学是文化,也是文明。做为文学爱好者,创作者,当同心勠力,笃力而行。做好文明传承的弄潮者,引路人。</p><p class="ql-block">期待诗人刘凤清更多,更精彩的作品!</p><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p> <p class="ql-block">宁城县作家协会理事刘晓松出席会议并赠贺诗。</p><p class="ql-block">贺《清风徐徐》付梓</p><p class="ql-block"> 刘晓松</p><p class="ql-block">从垄沟里捡起的诗行</p><p class="ql-block">闪耀着宋词的光芒</p><p class="ql-block">自新苗深扎根系</p><p class="ql-block">至金穗饱满归仓</p><p class="ql-block">都酿成了那玉液琼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是足迹的拓片</p><p class="ql-block">还带着泥土的芬芳</p><p class="ql-block">辉映着你倾听民意的模样</p><p class="ql-block">每一段温情的叙述</p><p class="ql-block">每一个古朴的村庄</p><p class="ql-block">都寄托着你专注民生的理想</p><p class="ql-block">你走过的路</p><p class="ql-block">牵挂的事</p><p class="ql-block">温暖过的人</p><p class="ql-block">都化作书页间徐徐吹来的风</p><p class="ql-block">守望着人间烟火</p><p class="ql-block">轻漾着豪情悠长</p><p class="ql-block">托举着云帆远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诗集成册</p><p class="ql-block">是岁月对耕耘者的奖赏</p><p class="ql-block">你以赤子之心</p><p class="ql-block">为时代留下别样的文档</p><p class="ql-block">愿这脉“清风”</p><p class="ql-block">能吹进更多人的心房</p><p class="ql-block">也愿你笔下的故事</p><p class="ql-block">继续在时光里成长</p><p class="ql-block">2025.10.28</p> <p class="ql-block">宁城县作家协会理事满春燕老师发言。</p><p class="ql-block">(附:发言稿)</p><p class="ql-block">一缕清风入怀抱</p><p class="ql-block">一一在刘凤清诗集《清风徐徐》创作研讨会上的发言</p><p class="ql-block">满春艳</p><p class="ql-block">接到县文联邀我参加研讨会的电话时,我正在地里砍白菜,身边一位大姐问我开啥会,我告诉她,县里一位诗人出版诗集了,要开研讨会。“了不起,可我就是看不懂诗。”“这本书就跟平常说话差不多,保管你能看懂。”跟这位大姐谈论当中,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一是为刘凤清老师佳作付梓感到自豪,二是因我认识并熟悉这位大诗人而倍感荣光。</p><p class="ql-block">读《清风徐徐》,让人如沐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浸润其中,不忍释卷。每一首诗,仿佛在听诗人心平气和把他几十年所思所感娓娓道来。朴素平实的语言,真实真切的感知,赋予诗歌强烈的感染力。比如诗人写老家的温馨,“灶里的火苗舔着锅底/母亲在煮饭”。写乡情乡音的亲切,“旧友芳邻声声唤/我的乳名”。写童年的无忧无虑,“上山掏鸟/去果园偷梨/河岸摔跤/河里戏水、摸鱼”。这些白描式的叙述,引发读者的共鸣,勾起读者对家乡、对乡邻、对童年的回忆,让人不由得眼睛湿润。</p><p class="ql-block">诗人善于从平凡中发掘良知,引人深思,给人以力量。比如,“老大爷倒在马路边/还要不要扶啊”,迷茫中对雷锋的呼唤。</p><p class="ql-block">“生命的托付不是儿戏/岂能辜负了患者的信任”,是对白衣天使使命担当的赞颂。</p><p class="ql-block">“岭上的杜鹃为什么那样红/那是先烈们的鲜血染成”,是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诗人饱含深情追忆红色历史,歌颂平凡英雄,激发世人对先烈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微言大义,发时代之声,正如清风拂过,令人爽心怡怀。</p><p class="ql-block">《清风徐徐》不仅仅是一本诗集,更是诗人淡泊宁静,淳朴真诚的人格魅力的展现。</p><p class="ql-block">读罢诗集,令人畅意,回味无穷。因为能读懂,所以很开心。为此,我要真心感恩感谢刘凤清老师及您的《清风徐徐》,并祝您生活愉快,多出佳作。</p> <p class="ql-block">特别受人欢迎的年过七旬的张桂珍老师发言并赠贺诗:</p><p class="ql-block">七律•贺《清风徐徐》出版(新韵)</p><p class="ql-block">张桂珍</p><p class="ql-block">清风一缕卷中来,墨韵文光笔力裁。</p><p class="ql-block">言简亦如春水澈,意深自是腊梅开。</p><p class="ql-block">山河共挽入诗句,今古同书淬砚台。</p><p class="ql-block">笑我轻狂痴未改,欲学几首壮情怀。</p> <p class="ql-block">宁城县作家协会常务理事王东霞发言并赠贺诗。</p><p class="ql-block">喝火令•清风过处自生香</p><p class="ql-block">——贺《清风徐徐》付梓 </p><p class="ql-block">王东霞</p><p class="ql-block">底事凭心记,年轮费笔量。意真情切写平常。盘点岁华安暖,珠玉任琳琅。</p><p class="ql-block"> 利欲云中过,浮名雾里扬。有风吹处有圆方。自在诗书,自在立斜阳。自在小桥流水,向远共生香。</p> <p class="ql-block">宁城县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张秀丽老师发言并赠送贺诗。</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文友:大家好! </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研讨《清风徐徐》这部诗集的创作与思想内涵。作为写格律诗词曲的爱好者,我深感这部作品如清风拂面,既带来审美的愉悦,更引发对生命与时代的深刻思考。细品这文学的盛宴。</p><p class="ql-block"> 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想说的是读书真的如吃药。扒玉米累的手疼,捧起书来,读着读着就忘记了手疼这回事。驶向春天的列车让我学会了热爱生活,钟情这一方热土,让我爱上生活的故乡。心中的灯盏让我心头一亮。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正品德”。书中那么多的光辉形象,总有一个会走进心里,我们要向英雄致敬,踏着英雄的足迹前进!</p><p class="ql-block"> 诗集的另一大亮点,在于语言与形式的突破。诗人既保留了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又融入了现代口语的鲜活感。既具画面感,又富有节奏感。使读者在诵读中感受到情感的层层递进。这种创新,既是对传统的致敬,也是对诗歌现代性的探索。</p><p class="ql-block"> 《清风徐徐》不仅是一部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一部时代精神的记录。在物质丰富而精神焦虑的今天,诗人通过“清风”这一意象,传递出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使诗歌超越了个人体验,成为时代精神的缩影。</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想以一阙词作为结语:“临江仙•《清风徐徐》研讨会有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本诗书凝雅韵,高朋满座研修。清风拂面解千愁。内容精彩处,情感上层楼。</p><p class="ql-block">恰似星辰多醉目,人生圆梦追求。千篇珠玉世间留。精神多可贵,体会涌心头。”愿我们都能在诗歌的清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谢谢大家!</p> <p class="ql-block">著名词作家于春雨老师发来贺诗表示祝贺:</p><p class="ql-block">贺《清风徐徐》诗集出版</p><p class="ql-block">于春雨</p><p class="ql-block">老哈河畔诗魂动,</p><p class="ql-block">百岁枫霞映日红。</p><p class="ql-block">紫蒙金浪千顷舞,</p><p class="ql-block">牡丹香里庆年丰。</p><p class="ql-block">新居叠翠连天碧,</p><p class="ql-block">旧巷飞歌笑语中。</p><p class="ql-block">最是春晖难尽报,</p><p class="ql-block">一行一页总关情。</p><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28日</p> <p class="ql-block">赤峰地区著名诗人海韵老师因有事未能出席会议,特意发来讲话稿以表祝贺。</p><p class="ql-block">(附:发言稿)</p><p class="ql-block">永恒的人格魅力</p><p class="ql-block"> 海韵</p><p class="ql-block"> 刘老师最打动我的是他的人格。几十年如一日,踏实质朴,正直真诚,初心如始,对人对事对物,都保有着良善和热爱。这是一个文人必备的。文学即人学,刘老师的《清风徐徐》,正是他几十年生活的积淀,是他始终如一的性格表白。在这徐徐道来的表白中,大家对他的认识更真切了。</p><p class="ql-block"> 那天刘老师让我就他发表的作品提点意见,以利日后再版改进,我一直觉得,每个作者所言说的首先是他自己,然后才是他眼里的世界,从这一点讲,作品本就没有统一的说法,表达了自己要表达的就是好作品!</p><p class="ql-block"> 如果非要说“意见”,那我的“意见”就是:《清风徐徐》这本书,它就像一场恰到好处的春雨,静静地滋润了每个读者的心,以至于大家沉浸其中,几乎忘记了所谓的技巧与章法。</p><p class="ql-block"> 翻开诗集,我们读到的不是凌驾于生活之上的高蹈与说教,而是一位老友的肺腑之言。他写四季,写钟情的那方热土,写心中的那盏灯。炊烟缠绕的童年记忆,字里行间饱含的亲情与温暖,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叩问,平和又充满力量。刘老师的诗,是真正从泥土里长出来的花朵,带着露水的清新和阳光的温度。</p><p class="ql-block"> 尤其让我感动的是诗集中那份难得的“从容”。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刘老师用他的诗句为我们构筑了一个可以安放灵魂的“清风”世界。这“清风”,是他为人处世的谦和之风,是他洞察世事的睿智之风,更是他坚守文学初心的纯净之风。读他的诗,就仿佛在炎炎夏日里感受到一阵穿堂而过的凉风,让我们得以片刻的宁静与清醒。</p><p class="ql-block"> 在我看来,《清风徐徐》不仅仅是一本诗集,它更是一部用诗句写就的“人生修行录”。它告诉我们,真诚,本身就是最强大的文学力量;善良,本身就是最动人的诗歌旋律。</p><p class="ql-block"> 最后,请允许我借用刘老师书中的意境来表达我的祝贺:愿刘老师人格的清风,永远这般徐徐吹拂;愿他笔下的诗情,如同涓涓清泉,永不断流。祝贺研讨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p> <p class="ql-block">宁城县作家协会秘书长田多明出席会议,并赠美文表示祝贺。由于田秘书长忙于为大家服务,没有留下自己的照片。</p><p class="ql-block">附文:</p><p class="ql-block">贺刘凤清先生《清风徐徐》诗集出版赋</p><p class="ql-block">田多明</p><p class="ql-block">维己亥之孟冬,云章焕彩,玉振金声。凤清先生以花甲之龄,携《清风徐徐》之集,若青鸾衔珠而降,皎月出云而明。余捧卷长吟,但见松涛贯耳,泉韵涤胸,乃作赋以贺曰:</p><p class="ql-block">观其诗脉所系,承风雅之遗韵。黑水濡毫,描摹塞上烟霞;紫蒙展卷,收纳人间清响。《清风》二字,既合诗家姓字,更契林泉襟怀。昔屈子涉江哀郢,犹存香草之思;渊明归田解印,长抱孤云之志。今先生以花甲之笔,写少小时光:草虫穿杨,曾惊塞鸿斜掠;柴门积雪,尚记冰棱倒悬。至若建设岁月,铁臂移山, 汗雨润野,尽化铿锵律吕。此所谓“六十年间如反掌,八千里外寄吟魂”者也。</p><p class="ql-block">若夫诗境之妙,在乎虚实相生。写老哈河畔夕照,则波熔金液,柳系浮槎,暗合摩诘诗中有画,言犹在耳,画自心生;忆打虎石前旧事,则石魄凝霜,松涛洗剑,恍见放翁骨力开张。尤可贵者,字里行间未尝作暮气语,纵述桑榆晚景,亦存采菊东篱,种梅庾岭之趣。太白举杯邀月,东坡倚杖听江,先生以现代诗笔传古贤意态,实为旧瓶新酒之创格。</p><p class="ql-block">今宁城诗苑,得此圭臬,如立砥柱。观学会诸君:少年执圭璋以待问,老者携竹杖以寻幽。凤清先生振铎于前,后进云集响应。可期漠南文脉,继元佑之诗统;紫蒙风骨,续建安之气韵。他日诗城筑就,当见:词峰嵯峨接赤霄,韵河浩荡通溟渤。吟旌所指,尽采萸之英;赋笔所及,皆怀玉之彦。</p><p class="ql-block">赞曰:</p><p class="ql-block">大块假君多锦章,</p><p class="ql-block">经荷岁月化琳琅。</p><p class="ql-block">清风已度紫蒙塞,</p><p class="ql-block">更引诗潮涌大荒。</p> <p class="ql-block">梁志刚老师发来贺诗:</p><p class="ql-block">七绝 贺刘凤清弟《诗集》《族谱》付梓面世庆典</p><p class="ql-block">梁志刚</p><p class="ql-block"> 玉露金风大定城,</p><p class="ql-block"> 高朋满座喜气盈。</p><p class="ql-block"> 泽被刘氏万年祉,</p><p class="ql-block"> 雏凤清于老凤声。</p><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28日</p> <p class="ql-block">宁城县作家协会理事,著名美女作家吕诗音发诗祝贺:</p><p class="ql-block">贺刘凤清老师《清风徐徐》诗集出版</p><p class="ql-block"> 文/吕诗音</p><p class="ql-block">雅韵凝新卷,</p><p class="ql-block">诗香满纸盈。</p><p class="ql-block">风拂传远意,</p><p class="ql-block">墨里见真情。</p><p class="ql-block">(附:发言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凤清老师新诗集研讨会研讨材料</p><p class="ql-block"> 吕诗音</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刘凤清老师、各位老师:</p><p class="ql-block">首先,衷心祝贺刘凤清老师《清风徐徐》诗集带来这场充满生命力的新诗集发布会,让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共赴这场与诗歌的美好之约。这份诗集如春日新芽,既藏着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也饱含对生命的深情叩问,让我在文字里触摸到最真挚的力量。在此,诚挚祝福刘凤清老师的新诗集能被更多人看见、喜爱,愿他笔下的诗意永远鲜活,未来创作出更多打动人心的佳作,在诗歌的道路上收获满径芬芳。</p><p class="ql-block">刘凤清老师诗中“劲草”的形象,堪称整部诗集的灵魂注脚。它植根贫瘠却无畏残酷,不羡青松挺拔、不慕花儿炫目,在风、阳光与雨露中舒展,于尘世纷扰里守护内心富足。这株“劲草”,既是对坚韧生命的礼赞,更是诗人自身精神的投射——不向外追逐浮华,只向内深耕热爱。诗人以细腻笔触赋予小草灵性,让“偷听诗歌朗诵”的细节充满浪漫,既写出了平凡生命的力量,也让读者在其中看见自己:纵使身处困顿,亦能以富足内心对抗外界纷扰,这份对生活的赤诚与坚守,正是诗集最动人的光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仇洪林老师发来贺文:</p><p class="ql-block">清风徐徐润心田</p><p class="ql-block">——贺《清风徐徐》诗集出版发行</p><p class="ql-block">仇洪林</p><p class="ql-block">首先恭贺凤清先生的大作问世,同时为县文联、县作家协会组织的这次研讨会喝彩。这应该是我县为县域作者首次召开的研讨会,足见县文联、县作家协会领导的重视。</p><p class="ql-block">通读了凤清的大作,作品多以叙事纪实为主,它宛如一本生活日记,用诗歌的形式,将那些平凡日子里的琐碎瞬间、点滴情感,一一珍藏。用质朴、真挚的语言,去还原生活的本真模样。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也没有刻意的雕琢修饰,只有对生活细腻入微的观察与深切真挚的情感。</p><p class="ql-block">《清风徐徐》就像是一股清流,提醒着读者,生活并非只有忙碌与奔波,还有诗与远方,还有那些被时光遗忘的温柔角落,等待我们去发现、去珍惜。《清风徐徐》的出版,它像是一枚生活的印记,记录着作者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见证着作者用文字捕捉生活、用诗歌拥抱时光的旅程。</p><p class="ql-block">我翻开这本诗集时,能在字里行间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感受到那份久违的亲切与熟悉,从而引发内心深处对生活、对时光的共鸣与思考。与作者一同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与作者一同感受岁月的静好与沧桑。我想,只要心中有诗,生活便处处皆是诗;只要心怀热爱,便能抵达生活的诗意彼岸。"清风徐徐",这个名字承载着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期许。在当今浮躁的现实生活中,在诗风日下的今天,凤清的诗破土而出,如徐徐清风扑面而来,着实令人欣喜。</p><p class="ql-block">他的诗通体洋溢着诗的激情,连缀着诗的境界,闪亮着诗的哲思,通体组织着诗的形象、意象、语言,让我窥见作者昂奋的心境。从他诗的馥郁里,感受到浓浓的情;从他诗的颤音里,倾听到动心的呼唤。他的诗里融汇着他的情绪、精神、思想和意愿。(在此,我就不穿插作品加以赘述,书中诗友们的序和跋都写的很精准,唯美而多彩。)</p><p class="ql-block">我认为:从生活到诗的过程,犹如高炉熔炼铁粉。不过,炼那生活现象的不是高炉,而是诗人的心。未炼,而拿出来的仍然是生活现象,炼而未成拿出来的不过是生活现象加肤浅的感想,只有炼成方钢拿出来的才是真正的诗。</p><p class="ql-block">一辈子写了9000多首诗的大诗人陆游,总结自己创作时,深有感受地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凤清是用眼睛去发现宏观的诗意、是用心灵去捕捉微观的诗情。他是一位真情的诗者,到哪里,都能采一筐篮子的诗。</p><p class="ql-block">我从读诗的美感经验中,惊讶凤清有一支魔笔!为着完美人的心灵,为着完美社会的精神而孜孜不倦的写诗。他就像一只蜜蜂,不停的从一切生活中所闻所见的花中采集诗的蜜,有些他当时就用在诗里了,有些他储存在记忆里了。期冀作者继续怀揣对生活的热爱与敬畏,用诗歌去记录更多的生活瞬间,去探寻更多被时光遗忘的温柔角落。惟愿他续写出更多昂扬向上的华彩诗章,去拥抱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p>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28日上午11点,会议圆满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