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李白不仅是诗仙,而且是大思想家,大哲学家。现在的很多人生哲理,李白同志早就讲过了,讲透了。</p><p class="ql-block">他写《将进酒》,并不是让你猛喝酒,喝得昏天黑地长醉不醒,一起同醉同眠,同销那万古的忧愁。</p> <p class="ql-block">“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显然并非说醉鬼比皇帝还有名(当然李白本人除外),而主要是说即便是普通人,他的闲云野鹤潇洒超脱,人生的自由与平静,幸福的感觉与指数,完全可以超越皇帝。</p><p class="ql-block">《将进酒》,实际上分别揭示了自然规律、人生规律、生活规律、(人的)价值规律。</p> <p class="ql-block">李白说呀,你看那黄河之水从天上飘来,向东海奔去,日复一日,不舍昼夜,它是绝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是往东而是往西滚滚而去的,除非天崩地裂,宇宙毁灭。</p><p class="ql-block">李白又说,你的父母坐在镜前悲叹,为什么早上还是一头青丝,到了晚上却白发满头了,可是忧伤有用吗,没有用。发黑发白,生老病死,世事冷暖,月缺月圆,这一切,无论你富贵贫贱、位尊位卑、有钱没钱,该发生总是要发生的。</p><p class="ql-block">所以李白认为,人啊,不要整天的闷闷不乐、杞人忧天,得意时、高兴时、舒畅时、闲暇时、遇友时,只要是想喝能喝之时,你就尽情的喝酒。</p> <p class="ql-block">诗人在诗中真正要提倡的是,管他得意还是不得意,你都要开怀畅饮。如果消除不了痛苦,那干脆把它喝掉算了,喝掉委屈愤怒、块垒愁怨、人间不平,气顺心静人和了,快乐也就不期而遇了。</p><p class="ql-block">他启迪后人,客观现实是改变不了的。你既改变不了别人,甚至也改变不了自己,那么,是不是就毫无用处,只有苟且偷生、醉生梦死了呢?</p><p class="ql-block">不是的,李白告诉你,你生而有价值,即天赋价值。天生了你必然有用。按现代人的说法,即便做不了人才,做劈柴总可以吧,做劈柴也可燃烧,也可发光发热。</p> <p class="ql-block">正因有价值,所以你完全不必自卑,该吃肉吃肉,该喝酒喝酒。假如你稍加注意,比如做人别太小气,别太自高自大自恋,愿意为社会为他人作点奉献,必要时舍得作出一点牺牲,那你甚至可能堪当大用,也必然会得到上苍眷顾。</p><p class="ql-block">读李白的诗,感受仙风道骨,体味豪放自如,确实是一种享受,做诗神诗仙,前有屈原后有李白,恐怕再后就很难有来者了,想做也做不成;但学李老师的处世态度与人生哲学,我们却是可以尝试的。</p> <p class="ql-block">李诗人本想进“体制内”,弄个一官半职过过瘾,可那韩荆州死活不帮忙不举荐。拉倒!你们让我进,我都还不进了呢。我照样云游四海,照样让高力士脱鞋杨贵妃磨墨。</p><p class="ql-block">李诗人的狂傲无羁,我们肯定学不得,也没有人家那个资本,但完全可以学他万事看开、活在当下,不纠结不执着,拿得起放得下,活出色彩活出特色。</p><p class="ql-block">我们作为个体存在,实在太渺小太微弱,凡是最执着的事,最后没有不落空的,没有不失望的。越追求便越落空,越希望便越失望。所谓的理想,也就是理论上想一想,或者说是梦想。而好梦成真,不过是安慰罢了。</p> <p class="ql-block">中外的先哲们早就讲了,人生就是受苦,欲望得到满足,痛苦随之而来。有这个“苦”的底线思维,你便苦中有乐,因苦而乐;若无,则往往乐极生悲,苦尽甘不来,悲苦成常态。因太理想化的人,天生就是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苦命。</p><p class="ql-block">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所谓人生,所谓生活,基本都是事与愿违。比如,想与父母长久相守,不可能;想子女一直伴随左右,不可能;想与老伴携手终老,不可能;想活得更健康更长久,不可能;想保持珍贵浓郁的亲情,不可能;想拥有更多纯洁的友谊,不可能;想事业有成实现预期,不可能;想得到社会应有的认可,不可能……。</p> <p class="ql-block">所有的好事美事都是相对的,说白了皆是偶然、皆无可能,而难事坏事则是绝对的。明知不可为而非要为之,不是傻子,那也一定是疯子。</p><p class="ql-block">儒道禅佛仙哲,都反复告诫人们,历史已成过往,未来飘怱不定,千万不可太执着,一执着就坏心情损健康。办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去办;得不到的利益,就不要去争;长不了的人情,就不要去求。</p> <p class="ql-block">有人讲,年纪越大越要做减法,越要学会放弃,这是片面的说教。事实上,任何一个人,无论男女老少,他的整个人生旅途,都要学会有选择的放弃,不纠结不执着是普适性规则,是普渡众生的救命真经。</p><p class="ql-block">天地之道,无外乎阴阳平衡、万物均衡。适当舍弃与放手,并非消极躺平,而是暂时放过自己;生活的清醒也非悲观厌世,而是对生命的最大尊重。</p> <p class="ql-block">世上两种人最长寿,即真智者与真愚者,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不纠结不执着。智者,知道纠结执着无用,所以就不妄为;愚者,活在他一个人的世界里,根本就不知道还有纠结执着之事,所以就不忧虑,这两种状态最优最好。</p><p class="ql-block">假如这两种人都做不来,那我们学李诗仙:喝酒。喝不了酒就喝茶,什么五花马、千金裘,统统滚蛋。喝好喝醉了,忘掉了喜怒哀乐,一觉醒来,该怎样还会怎样。总之,天塌不下来,太阳照常从东方升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