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深山有座庙</p><p class="ql-block">刘建煌</p><p class="ql-block">傍晚,当打猎队已在深山找了那头野猪三天了,就是没有找到它的踪影。第四天下午,在夕阳的余辉照满漫山的松树、青草霞光四射熠熠生辉的时候,他们看到河对岸有几堆猪屎。东河在早春的时候河水不但湍急而且有两米多深,野猪是不可能到河对岸的。只有在冬季的时候东河才显出它温顺的柔情。 河水浅浅的,有的地方甚至是干涸的。零下的时候河水结下一层厚厚的坚冰。现在刚好是春季的三月,那么那边的猪屎难道是另一猪族?打猎队决定渡河去寻找这一新的发现。 </p><p class="ql-block">“十·一”黄金周我们乘座公共汽来到黄梅县城,傍晚时分我们住进了黄梅县招待所,招待所背靠大山,山上青青绿绿,满山的松树和茅竹披盖着整个大山,使客舍显得非常清凉。一条弯曲的小道自山脚下依着小溪从招待所右侧面一直通向大山深处。溪水哗哗、清澈地流向远山。晚上听到远处深山偶尔总是传来狼嚎,野猪的叫声,特别是野猪的嚎叫频率最大,导游说那是茂林山方向传来的野猪叫声。茂林山的山顶上有座庙。它距这儿大约二十公里左右,要翻三座山才能到达那里。第二天,天刚蒙亮,我们就在导游的带领下就向茂林山劲发了,朝我们所向往的庙奔将而去。 </p><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山路向东走去,路上我们看到很多地方有野兽的粪便,有些地方还有很多野猪的粪便。清晨,鸟儿在林子里扑扑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叫个不停,不知不觉地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来到山顶,山顶上果然有座庙。庙前是一片空旷的草坪。草坪上各种花草姹紫嫣红,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的摆动。庙是一座茅草土砖庙,门口草坪上有很多糟子,都是山石凿的槽,走近一看,有的里面有水,有的里面还有从山里采来的各种果实放在里面。果子有的残缺不全,像是被什么野兽吃了似的。 庙里有两个和尚,一老一小,老和尚已经上山采药去了。走进庙里,小和尚正在供着香案。我们一一观看了每一尊佛像,我们发现这里的佛像,个个手里都一手提着桶, 一手持着瓢,只是姿式各不相同,有的单膝蹲着,有的站着,有的弓着腰持着勺子等等。导游看我们一脸迷惑,终于道出了原委。 </p><p class="ql-block">野猪带着腹部的枪伤通过五天大沙漠的奔驰,穿过一道又一道的峡谷,越过一座又座高入云天的乱石秃山,在一路飓风狂沙的吹打下,身上的猪草籽(学名叫苍耳子)渐渐抖落干净,散布在茫茫的高原上,终于到达西藏高原的极地,它爬到一座山峰的顶端时,回首仰望前来的路上,蓦然发现一位藏族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小孩在它来时的路上的左侧几百米处正在狂风飞沙的吹打下蹒跚的向东走去。突然那女的慢慢地倒了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那妇女仍然没有起来。野猪娘忍着巨大的伤痛和极端疲劳再次冲了下去,来到那妇女的面前。 女的身体非常瘦弱,面目憔悴。那孩子好像是刚出世不久的孩子,由于没有吃到奶水已经非常地虚弱了。野猪娘首先将孩子衔到那座山峰的一个山洞,然后又回转身将那妇女衔到山洞里。尔后自己缓慢地倒在那孩子的身旁将奶头对着孩子的嘴巴,孩子本能地吸吮着野猪的奶汁。不一会儿孩子的精神起来了,猛吸它的奶水。大约个把小时,妇女慢慢地苏醒起来,看见自己的孩子正被那头野猪娘喂着奶水,激动地热泪盈眶。那洞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涵洞,里面向西的地方有一汪池水,非常清澈;北边以及正前方都有绿茸茸的小草,三头小羊正在那儿吃着鲜嫩的小草。洞的前方天顶是一天大的口子,阳光正好射在洞内的小草上,它的光线斜照在洞的周围,一派金光。妇女很快艰难地爬到野猪娘的边,野猪娘由于长途跋涉又加上流血过多一边喂着奶汁给孩子,一边带着凄惨的微笑望着妇女,慢慢幸福地闭上了眼睛。妇女一头扑在野猪娘的身上放身大哭。妇女埋葬了野猪娘。再过几十年,妇女老了,她把儿子和孙子们叫到身边开了个家庭会议:她死了后,今后她们的子孙们一定不能杀猪,猪是她的恩人,是她的福星,福神,每年必须在大节时期予以祭祀;二是她要求她的孩子将猪的大慈大悲的热血心肠和事迹写成教义,带着教义背着干粮到遥望东边去寻找当年到东边谋生的父亲,并规劝父亲行善并回家。当她的儿子在黄梅找到他的父亲时,父亲已经在那里娶妻生子了,儿女子孙满堂。当年父亲来到黄梅和一伙人是靠看打猎为生。父亲和打猎队的人早就没有打猎了,那已是年轻时的事了。父亲和他那班弟兄们在山下建了一个又一个村庄,将捉来的野猪圈养了起来,逢年过节就杀猪庆祝年岁的丰稔和预祝来年的吉祥。他劝父亲和人们不要杀猪,说猪是福猪。父亲感到好笑,干笑着说:福猪,不杀猪,老子早就死了,还有今天?父亲转而又想:是的,儿子说的也对,你看那猪,本来比狼大比虎高,可就是温顺善良,打它、杀它都不反抗,如果它真的反抗起来,我们还能圈养杀它么?嗯,猪为我们而生为我们而死,是普渡众生的菩萨。但父亲仍就杀猪,只不过将杀猪的词儿改了,叫福猪。</p><p class="ql-block">他劝说不了父亲就独自一人来到茂林山上建了一间茅屋,在屋前建了很多猪槽,供养野猪。后来虽然岁月变化苍桑,那山中的茅屋不但没有消失而且修缮的越来越完好漂亮,只不过名字变了,变成寺庙,庙中的人的也变了,变成了和尚,他们变得越发不令人理解, 不但不杀猪吃猪,而且所有牲口都不杀不吃,这就叫做戒斋。黄梅自此事以后,杀猪叫作福猪也就慢慢的叫开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