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星期二

轩雅居主人

<p class="ql-block">  给大家解读的是《相约星期二》。</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真实的记录了一位时日不多,年近七旬,身患重症的社会心理学教授与作者本人的对话。</p><p class="ql-block">“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 </p><p class="ql-block">如果你对人生有很多困惑,或许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p><p class="ql-block">作家余秋雨说:</p><p class="ql-block">我曾设想过,什么样的人谈人生才合适。</p><p class="ql-block">想来想去,应该是一位老人,不必非常成功,却一生大节无亏,受人尊敬,而且很抱歉,更希望是来日无多的老人。</p><p class="ql-block">生而为人,终有一死。重要的是你能否让自己不留遗憾,与世界好好告别。</p><p class="ql-block">正如书中所说:“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p><p class="ql-block">过度畏惧死亡,比死亡本身更可怕</p><p class="ql-block">1976年的春天,米奇成为了教授莫里的学生。</p><p class="ql-block">两人一见如故,既是相互尊重的师生,也是兴趣相投的忘年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p><p class="ql-block">米奇答应莫里,毕业后会与他保持联系,可他并未信守承诺。</p><p class="ql-block">当时,米奇梦想成为音乐家,并不断向各大乐队、经纪人推荐自己,却屡屡碰壁,一事无成。</p><p class="ql-block">在最为绝望之际,他最亲近、最敬佩的舅舅,年仅44岁就患上了无法医治的胰腺癌。</p><p class="ql-block">亲眼看着舅舅日益削瘦、全身浮肿,整夜受罪,痛到整个人变形,米奇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p><p class="ql-block">他这才明白,在死亡面前,一个人有多么地无能为力。</p><p class="ql-block"> 他放弃了音乐梦想,回到学校读完了新闻学硕士,并找到了一份体育记者的工作。</p><p class="ql-block">他一边给报纸和专栏撰稿,一边担任电视评论员,夜以继日、没有节制地工作着,仿佛一台持续运转的机器。</p><p class="ql-block">他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吃饭、开车的时候都在谈公事;</p><p class="ql-block">他还一次次推迟与妻子生儿育女的计划,当年对莫里许下的诺言,也早已被他抛之脑后。</p><p class="ql-block">可他如此卖命,并非是为了赚钱,而是出于内心的惶恐不安。</p><p class="ql-block">尤其是弟弟患上与舅舅一样的癌症后,他愈发担心自己哪天也会突然离世,害怕自己的生命归为虚无。</p><p class="ql-block">因此,他企图用金钱、地位和名望来证明自己,主宰自己。</p><p class="ql-block">然而,巨大的压力使他精神紧绷、筋疲力尽,丝毫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p><p class="ql-block">明明身在人间,他的心却跌入了自己亲手打造的地狱。</p><p class="ql-block">其实,米奇的痛苦和迷茫,来源于他对死亡的无知。</p><p class="ql-block">他不明白,死亡,本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抛弃它们就是抛弃生命本身。</p><p class="ql-block">盲目对抗必然的死亡,不敢正视内心的恐惧,余生只会徒留折磨与煎熬。</p><p class="ql-block">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说:“生命在前进的同时,它就是在走向死亡。”</p><p class="ql-block">人生就是一场通往终结的旅程,无论我们如何精心谋划,都抵不过死神的突袭。</p><p class="ql-block">但我们应该恐惧的不是死亡,而是从未真正地活过。</p><p class="ql-block">不必惶恐,也不要逃避,在有限的时间里,你从容度过的每个瞬间,就是生命赐予你最大的奖赏。</p><p class="ql-block">坦然接纳死亡,才能活好当下</p><p class="ql-block">在与米奇失去联系的第15年,一直牵挂他的教授莫里,不幸患上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是一种无法医治的神经系统疾病。</p><p class="ql-block">确诊之初,莫里感到震惊与绝望,觉得自己好像掉入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洞穴。</p><p class="ql-block">随着疼痛、行动不便等问题的到来,他才慢慢接纳了自己即将死去的事实。</p><p class="ql-block">他问自己:我是就这样枯竭下去直到消亡?还是不虚度剩下的时光?</p><p class="ql-block">一番思索后,他不甘枯竭而死,决定勇敢地走过最后那座连接生与死的桥梁。</p><p class="ql-block">在疾病的侵蚀下,他从不能开车,不能行走,渐渐虚弱到无法自理,需要护工24小时贴身照料。</p><p class="ql-block">大多数人会因此感到难堪,他却丝毫没有自哀自怜,而是把自己当成婴儿一样,试着享受他人的照顾。</p><p class="ql-block">他也不愿留下遗憾,坚持要在众人的搀扶下,亲自去学校与学生们道别。</p><p class="ql-block">他还提前举办了一场“活人葬礼”,邀请自己挚爱的亲友们参加。</p><p class="ql-block">葬礼上,每个人都向他致以情真意切的悼词,大家又哭又笑,相互拥抱,留下了温馨又难忘的回忆。</p><p class="ql-block">预感到自己只有不到一年的生命时,莫里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p><p class="ql-block">把死亡当成最后一门课程,让旁人从自己缓慢而耐心的死亡中,学到一些有意义的东西。</p><p class="ql-block">为此,他接受了电视节目的邀请,让镜头记录下自己躺在病床上的模样,并讲述了自己患病后的心路历程。</p><p class="ql-block">莫里的无畏与平和,鼓舞了很多笼罩在死亡阴影下的陌生人。</p><p class="ql-block">他们纷纷给莫里写信,向他诉说烦恼,找他咨询困惑,更多的是对他表达感激。</p><p class="ql-block">在死神的追赶下,莫里不慌不忙地保持着自己的生活节奏,让生命的尽头充满了乐趣,洋溢着希望。</p><p class="ql-block">史蒂夫·乔布斯曾说:</p><p class="ql-block">“死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知道生的可贵。</p><p class="ql-block">一个人只有在认识到自己是有死的时候,才会开始思考生命,从而大彻大悟。”</p><p class="ql-block">怎么生,如何死,也许早已命中注定,但我们可以主宰贯穿其间的活法。</p><p class="ql-block">直面失去的恐惧,畅快自在地享受当下;接纳落幕的遗憾,坦然从容地挥手告别。</p><p class="ql-block">即使死亡如影随形,依旧能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就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能力。</p><p class="ql-block">学会爱与告别,是人一生的修行</p><p class="ql-block">时隔多年,米奇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了莫里的节目,得知他即将不久于人世。</p><p class="ql-block">伤心之余,他决定放下一切陪伴莫里,成为他最后一堂课的学生,与他一起完成“死亡”这篇论文。</p><p class="ql-block">米奇和莫里约定好,每周二准时到他家中,倾听他对生与死的看法。</p><p class="ql-block">为了便于沟通,米奇还列出清单,写下了自己好奇的问题:</p><p class="ql-block">死亡、恐惧、衰老、婚姻、家庭、有意义的人生等。</p><p class="ql-block">而莫里仅用短短六个字,就解答了他对人生的种种困惑:相爱或者死亡。</p><p class="ql-block">莫里8岁丧母,对母亲的记忆少得可怜。</p><p class="ql-block">他试图从父亲那里了解母亲的过往,父亲却始终沉浸在丧妻之痛中。</p><p class="ql-block">不许莫里提起死去的母亲,也不愿给予他情感的交流,导致父子关系疏离。</p><p class="ql-block">直到父亲突发心脏病去世,他都没对莫里说过“我爱你”,更没有拥抱、亲吻过他。</p><p class="ql-block">这令莫里深感遗憾,也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p><p class="ql-block">从那以后,他将人生的重心,都放在了爱人与被爱之中。</p><p class="ql-block">在学校,他平易近人,友好地与学生们互动,跟学生们建立起了长久而亲密的关系。</p><p class="ql-block">回到家,他和蔼可亲,从不吝于关心自己的家人,跟孩子们像朋友一样相处。</p><p class="ql-block">社交场合上,他也乐于充当倾听者,积极地为朋友们排忧解难。</p><p class="ql-block">更重要的是,他爱自己,爱生活,跟喜欢的人吃一顿美食、伴着动听的音乐跳一场舞,都会让他觉得充实而满足。</p><p class="ql-block">正是源源不断的爱的力量,赋予了他面对死亡的勇气,他深信:死亡终结了生命,却不能终结感情的联系。</p><p class="ql-block">在莫里的影响下,米奇不再自我封闭,开始试着关心患癌症的弟弟,腾出时间陪伴妻子和父母。</p><p class="ql-block">他把所有对死亡的恐惧,都转化为了对活着的热情,真正体会到了生命的美好。</p><p class="ql-block">莫里在书中反复强调:</p><p class="ql-block">“死亡跟生命一样自然,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而爱是永恒的感情,即使你离开人世,你也活在人们心中。”</p><p class="ql-block">当一个人学会爱与被爱,不留遗憾地度过当下,无论生命何时终结,都不会感到遗憾和痛苦。</p><p class="ql-block">人这一辈子,除了爱与死亡,任何东西都是不确定的。</p><p class="ql-block">你若把命运寄托于外物,便如海上漂浮的一叶扁舟,经不起一丝一毫的波动。</p><p class="ql-block">只有付出爱,接受爱,享受清风与明月,也不惧死亡的暗礁,才不枉来世间走一遭。</p><p class="ql-block">心理学大师斯科特·派克评价《相约星期二》:</p><p class="ql-block">“是一部满怀爱意写就的作品,以杰出的清醒和智慧,呈现了复杂人生单纯的一面。”</p><p class="ql-block">一个人从生到死之间,是令人不安的未知数,也是藏着惊喜的可能性。关键就在于,你究竟要选择如何生活。</p><p class="ql-block">就像作家王小波所说:“我们无法决定怎么生,怎么死,但我们可以决定怎么爱,怎么活。”</p><p class="ql-block">积极去做想做的事,用心珍惜身边的人,你来过,你爱过,你享受过世间丰盈,此生便无怨无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