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当晨曦的微光如细碎的金箔穿透窗帘缝隙,我惯常在案前静坐片刻。那支陪伴我数年的钢笔,在晨光里漾着温润的金属光泽,它是我泅渡灵魂深海的舟楫。而今日,我要循着读者“厝边”的殷切期待,继续这场关于灵魂的探寻航程。</p> <p class="ql-block"> 当我在文章对话框里瞥见来自山西的读者“厝边”那句“以笔为舟的比喻好妙,期待后续灵魂的探索”时,指尖的微凉被一阵暖意悄然裹挟。</p><p class="ql-block"> 于我而言,写作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的独舞。这支笔,是载我泅向内心深海的舟楫,在字与字的碰撞、句与句的衔接里,我试图打捞被日常喧嚣掩埋的真实灵魂。而读者的留言,恰似远方灯塔的微光,让我惊觉:原来这趟航行,早已在他人的心灵海域漾开了圈圈涟漪。</p> <p class="ql-block"> 我曾在无数个深夜,对着空白纸笺陷入怔忡。人生似候鸟迁徙,我们在相遇与别离的轮回里辗转,在人群的热闹里逃避孤独,用他人的认可丈量自我价值。这种对“被理解”的渴望,像一根无形的线,牵引着我们在尘世的阡陌上踉跄前行。</p><p class="ql-block"> 起初,我写文字,是为了和自己对话。我把对世界的困惑、对人性的迷茫、对孤独的惶恐,尽数倾洒于笔尖。我写过凌晨三点的城市灯火,那橘黄色的光晕里,绻缩着多少未眠人的心事;我写过街角卖土特产老人皲裂的手,那褶皱的纹路间,是生活的重量,也镌刻着对美的执拗;我写过自己,在人群中骤然袭来的窒息感,那种被淹没的恐慌,是灵魂在叩问“我是谁”的回响。</p><p class="ql-block"> 就像此刻,你的期待,成了我继续书写的锚点。往后,我仍愿以笔为舟,在文字的潮汐里,带你我一同探寻灵魂本真的模样——看它如何在世俗的浊流里守持澄澈,如何在孤独的土壤上绽放芳华,如何在与世界的碰撞中,锚定那个独一无二的“我”。</p> <p class="ql-block"> 我开始刻意地在文字里,“解剖”生活。</p><p class="ql-block"> 我常常在想,是什么让我们在追寻真实灵魂的路上屡屡迷途?</p><p class="ql-block"> 是信息洪流的冲刷。我们每天被铺天盖地的资讯裹挟,他人的成功、他人的生活模式,似一把把标尺,逼迫我们对照、模仿。我在文字里写道:“别让他人的人生剧本,裹挟了自己的声音。你的灵魂坐标,不该由他人的点赞数来定位。”</p><p class="ql-block"> 是社交规训的束缚。我们习惯了在社交场合扮演“得体”的角色,把真实的情绪藏匿在礼貌的微笑下。我曾在抖音里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在生日会上收到了所有在场人的祝福,却在独处时对着蛋糕默默垂泪,因为这不是她想要的热闹。“真正的快乐,从来不是演给别人看的剧目,而是本真的灵魂在舒适区里自在舒展。”有位读者在留言框颇有感触道:我已开始尝试“拒绝无效社交,将时间留给自己最喜欢做的事。”</p><p class="ql-block"> 这些改变,或许细微,却让我看到了文字的力量——它能喚醒人们锚定真实灵魂的勇气。就像在茫茫瀚海上,那支笔是舟,而每个读者心中对自我的觉知,便是锚。当我们愿意在文字里坦诚地剖析自己,便也给了他人直面内心的底气。</p> <p class="ql-block"> 我曾收到一位读者留言。她向我讲述了自己从抑郁症中走出来的经历。“你的文字是我黑暗时期的一束光,从你的故事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看到了‘走出来’的可能。”他说,现在的他开始尝试写作,将自己的情绪凝练成文字,竞意外地疗愈了自己。</p><p class="ql-block"> 这让我更确信,以笔为舟的航行,最终的目的地不是某个具体的港口,而是让每个灵魂都找到停泊的港湾。这个港湾,或许是一篇引起共鸣的文章,或许是一次真诚的留言互动,或许是读者自己书写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 我想起自己最初写作的模样,不过是想在混沌的世界里为自己的灵魂找一个栖息之所。而如今,这只“舟”载着的,早已不止我一人的灵魂。它在读者心灵海域里激起的涟漪,又会化作新的浪涛,推动更多的人开始自己的灵魂航行。</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会继续写下去。写清晨的露珠,写傍晚的风,写那些在生活褶皱里闪光的细节,写那些在人性深处盘桓的挣扎与温柔。我期待着,在未来的某一天,能看到更多读者拿起笔,成为自己灵魂之舟的掌舵人,在文字的海洋里,锚定属于自己真实的灵魂座标。</p><p class="ql-block"> 这趟航行,因你而有了更辽阔的意义。而这份意义,将在无数个灵魂的共振中,绵延成永恒的潮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