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辽宁东丹,鸭绿江畔,一座锈迹斑斑的钢铁桥墩静默矗立,这就是著名的“鸭绿江大断桥”。它曾是连接中国与朝鲜的重要通道,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成为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与英雄的血泪。</p><p class="ql-block">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战火蔓延至中朝边境。为支援朝鲜人民保卫新生共和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跨过鸭绿江,奔赴抗美援朝的战场。当时的大桥成为后勤运输的生命线。然而,美军为切断我方后勤补给线,对鸭绿江大桥展开猛烈轰炸。朝方一侧的大桥被彻底炸毁,桥面断裂,钢梁扭曲沉入江中。丹东一侧的桥体虽经奋力抢修,仍留下断桥残迹。那段被炸断的桥身,如今仍静卧江面,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当年炮火连天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此炮楼1928年夏,日本修建,高11米(含地下室),直径6米,共五层,现已西斜8度,它是日本帝国主义掠夺和侵略我国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美军的炸弹</p> <p class="ql-block">被炸的钢梁断口</p> <p class="ql-block">年轻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也在此时新组建并投入战斗,面对精良的美国空军,志愿军飞行员们以“空中拼刺刀的精神”,驾驶战机在鸭绿江上空展开殊死搏斗。</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时,一座临时搭建的木结构铁路桥,成为志愿军部队和物资入朝的重要通道。这座桥虽简陋。却了承载着千军万马的希望。在夜色掩护下,一列列满载战士和补给的列车悄然通过,奔赴前线。</p> <p class="ql-block">临时桥遗迹</p> <p class="ql-block"> 站在断桥之上,江风拂面,历史的回响r犹在耳畔,它提醒我们:和平来之不易,英雄从未远去,铭记历史,致敬先烈,是我们对这段烽火岁月的缅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