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名人榜一抗日功臣徐西连

行行

<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八十年,不忘功臣许西连。</p><p class="ql-block">组建武装抗日寇,扫除顽伪建政权。</p><p class="ql-block">四九解放开新宇,不忘初心再向前。</p> <p class="ql-block">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p> <p class="ql-block">许西连像</p><p class="ql-block">许西连(1905—1979),安徽省萧县(原为徐州府萧县,1955年划归安徽)人,是抗日战争时期萧县的重要军事领导人,曾参与多场关键战役,为萧县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作出重大贡献。 ‌</p><p class="ql-block">主要抗日经历</p><p class="ql-block">1938年,许西连联合李忠道等人攻打萧县城,驱逐日伪维持会,建立萧县抗日政府。1941年,他在皇藏峪地区组建萧东办事处,作为抗日根据地的核心机构,并指挥部队击退多股日伪势力。 ‌</p> <p class="ql-block">军事成就</p><p class="ql-block">‌智袭黄庄据点‌:1938年7月率部智取日伪军驻守的黄庄据点,打击日寇嚣张气焰。 ‌</p><p class="ql-block">‌组建抗日武装‌:1944年出任萧宿铜灵县县长兼总队长,整合地方武装力量,有效抵御日伪进攻。 ‌</p><p class="ql-block">‌支援淮海战役‌:1947年作为豫皖苏三分区专员,组织数万民工、车辆支援前线,为战役胜利提供重要后勤保障。 ‌</p><p class="ql-block">后续任职</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后,许西连转战河南,历任河南省农林厅厅长、河南农学院院长等职,推动当地农业发展。 ‌</p> <p class="ql-block">人物生平</p><p class="ql-block">许西连,安徽萧县丁里区丁里镇许堂村人。9岁时在外祖母家上私塾,16岁考入萧县第一高等小学,后入江苏徐州省立第七师范。民国20年(1931)“九·一八”事变后,学校停课。他组织几位同学到萧县白庄、永堌、朔里、萧城等处动员学生参加抗日运动。学校当局借用军队镇压,许西连被开除后,受聘于萧县实验小学,任教务主任。24年又考入山东邹平乡村建设研究院,学习政教合一的乡村建设知识。次年回县,任梅村实验乡乡长,并被萧县师范聘请为三年级乡村教育教师。他试办乡学、民校、青年训练班,失学儿童识字班,另外还办了医疗站、种猪配种站、合作社等。半年后,调任县政府合作指导员。</p> <p class="ql-block">“七·七”事变后,王雪琴出任萧县县长,实行国共合作。许西连以非党人士的身份任一区区长(当时全县为五个区)。萧县沦陷,地方汉奸勾结日本侵略军组织维持会。他联合李忠道等攻打县城,任攻城总指挥,把维持会赶出县城。萧县抗日政府成立,他任行政科长、代理县长。民国30年5月,县政府随新四军四师撤向津浦路以东。</p> <p class="ql-block">主要成就</p><p class="ql-block">许西连经县长纵翰民同意,与冯蕴言、王可风等留在萧东皇藏山区发动群众坚持抗日,成立了萧东办事处(后改为萧铜办事处),他任主任。次年冬,萧东的抗日武装已由原来的数十人发展到三个营,成立了抗日总队,他任总队长。33年5月,成立萧宿铜灵县,他任县长。同年8月,新四军四师西进,首战小朱庄告捷,恢复了路西广大地区。11月下旬萧铜分建,他带领三分之二的干部回到萧县,重建萧县抗日民主政权,他任县长兼总队总队长,组建了区乡政权,扩大了武装力量。日本投降后,日伪军拒绝向抗日民主政权投降,他指挥县总队配合主力部队,将曲里铺、陶搂、孤山、萧城等10余处据点迅速拔除。</p> <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胜利后,他同王光宇、冯蕴言一起去徐州,找到粟裕将军,动员部队捐助战后救济物资。民国38年初,经三地委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旋即调往河南任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农林部秘书主任。同年底,任河南省政府农业厅副厅长、厅长、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农林水办公室副主任。主抓河南农业,大力提倡科学种田,推广优良品种,改良土壤农具,兴修水利,使河南省的农业产量连年大幅提高。</p> <p class="ql-block">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为了便于开展游击战争,将萧、永两县政权和武装力量合并成立第一办事处和第一支队,他任办事处主任兼支队长。次年底,部队到鹿邑一带集结,成立豫皖苏行署,分三个专署,他任第三专署专员。在军区部队支持下,很快打开了局面,恢复12个县政权。淮海战役开始,第三专署支前任务繁重,成立支前指挥部,他任副指挥,负责双堆集和陈官庄两个战场的供应工作,他全力以赴,确保各项物资供应。他率领豫皖苏三分区人民竭尽全力支援前线,共出担架6万多副,大小车12万多辆,牲口43万多头,民工近百万人,运送粮草25吨。</p> <p class="ql-block">1956年5月,许西连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任命,担任河南农学院院长,这一干就是23年。当时农学院尚在开封,只有农、林两个系,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经上级批准,农学院迁往郑州建校。他抓住迁校、建校的重要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亲自带领院领导、教授、专家前往郑州实地勘察,选校址、规划校园、农场的整体布局。从征购土地到施工设计,从筹揩经费到购置材料,他都事必躬亲,亲力亲为,精心筹划。到文革前,已经建成集教学、科研、行政、生活于一体的郑州校区,为河南农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他还将学校领导体制由院长负责制改为党委领导下的院务委员会负责制,充分发扬民主。千方百计地为教学服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师生生活条件,并提出放宽教学科研费用的建议。为了缓解农学院教师不足问题,他亲派助理跑教育部,走访有关部委,终于为农学院聘请了知名教授、留苏生等数十人。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规划书》,确定十大骨干教师进行培养,为全校教师树立典范。他还经常到学生宿舍与学生聊天,鼓励学生不断进步。</p><p class="ql-block">1969年,许西连虽然年事已高,多病缠身,仍带领教师到黄泛区农场,创办试点班,为当地培养了200多名优秀的农村科技人员。</p> <p class="ql-block">粉碎“四人帮”后,任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政协河南省常务委员,河南省直属机关老干部休养所党组副书记。1979年4月26日因患心脏病医治无效,在郑州病逝。骨灰安放在萧县革命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谢谢你的支持和鼓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