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提升表达能力

清风明月

<p class="ql-block">  那天孩子站在客厅中央,手里攥着一张画满涂鸦的纸,声音小小的,像是怕惊扰了空气:“这是我昨天梦到的外星人……它坐着彩虹飞船,来地球借了一颗草莓种子。”我蹲下来,认真看着他眼睛:“这故事真奇妙,你能讲给我听完整版吗?”他愣了一下,随即眼睛亮起来,手舞足蹈地讲起了外星人如何在月球上种出会唱歌的草莓。那一刻,我没有打断,没有纠正“逻辑”,只是点头、微笑,偶尔问一句“后来呢?”——我知道,他在练习表达,而我在练习倾听。</p><p class="ql-block"> 表达不是天赋,是被允许发声的结果。很多孩子不是不会说,而是不敢说。他们曾兴冲冲地分享幻想中的恐龙学校,却被一句“哪有这种事”泼了冷水;他们试图描述一场情绪风暴,却被“别哭了,没什么大不了”轻轻带过。久而久之,嘴巴闭上了,心也慢慢藏了起来。可每个孩子心里都住着一个想被听见的声音,它或许稚嫩,或许离奇,但那正是自我认知的起点。 </p><p class="ql-block"> 表达能力,从来不只是说话的技巧,更是思维的梳理和情感的出口。当孩子能清晰地说出“我生气是因为你没等我”,而不是直接推倒积木;当他们能描述“我觉得今天阳光像蜂蜜一样黏在皮肤上”,而不是只说“今天很开心”,他们的内心世界就被真正看见了。这种看见,比任何赞美都更能滋养自信。</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孩子在班级演讲比赛中拿了“最勇敢表达奖”。他站在讲台上,有点结巴,手心出汗,但坚持讲完了那个关于会飞的金鱼的故事。台下掌声响起时,我看他眼眶微红。回家路上,他小声说:“妈妈,其实我有点怕,但我想让大家知道我的金鱼。”我搂住他:“你做到了,它现在是大家的金鱼了。”表达的意义,不就在于此吗?把独属自己的幻想,变成能与世界共享的星光。</p><p class="ql-block"> 别急着教孩子“怎么说才对”,先给他们一个“说什么都行”的空间。允许胡说八道,容忍词不达意,欣赏天马行空。就像种一棵树,先让根须自由伸展,枝叶才会迎风生长。当我们不再只盯着“表达得是否完美”,而是珍视“愿意表达”本身,孩子才会真正打开那扇通往自我与世界的门。</p>